电信诈骗悄然“升级”——骗子竟能克隆微信工作群——通过聊天谈工作——模仿工作场景层层铺垫——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精妙圈套诈骗。
2月14日,无锡滨湖法院审理了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案情:骗子冒充公司领导,将江苏一会计拉进“公司群”,会计发现群里都是公司员工,误以为进了工作群,随后骗子编造理由,骗得会计两次转账总计136万元。
无独有偶,2016年5月,武汉一会计被“董事长”拉进一个微信工作群,和“同事”一番热聊,她就按指示汇款85万元,女会计办完后却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所幸警方反应迅速拦下了80万元。
“领导”突然把会计拉进群
2016年6月20日下午5点多,江苏无锡一家公司的顾总、李总主动来加会计钱某的微信。顾总是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总则是公司的法人代表。第二天上午9点30分左右,钱某被顾总拉入微信群中,群名正是公司的名字。看微信群中都是公司的员工,钱某以为这是工作群。
李总在群里让钱某联系深圳的郑总,问昨天谈好的合同保证金什么时候过来。钱某电话联系,电话那头郑总操着南方口音,说是正在开会,晚点将保证金打过来,另外会直接将合同发给李总。没多久,李总就在微信群里说,保证金56万元已到个人账户,晚点会把钱打到公司账户上,同时发了银行转账记录的截图。
这时,群里有员工建言,这样的合同公司没有利润,李总决定让郑总按照原先的合同履行。钱某电话协调后,郑总同意修改合同,改天跟李总面谈。群中又有员工建议,为不影响双方履行合同,退还56万元保证金。李总同意了,让钱某先用公司的钱款退还,稍后会将自己账上的钱补回公司的账户。
钱某转账后,群里的李总又问公司账户上还有多少钱。钱某说网银余额122万元。李总指示转账80万元给郑总,表示合作诚意。钱某再电话联系郑总,对方表示隔天就会把80万元退还。钱某将转账记录截图到群里汇报,可群里再无动静。
真正的领导完全不知情
去年6月30日下午,因月底结账,钱某跑到李总的办公室,询问56万元的资金。李总表示根本不知情,更不认识深圳的郑总。原来,微信群是假的,里面的人都是骗子。钱某这才意识到上当,赶紧报了警。
公安机关经侦查,抓获了从ATM机上取款的张某、吴某。经审查,张某只是通过兼职群应聘取钱的人,对方声称是组织赌博的,帮忙取钱给佣金。后来,吴某也请求入伙。6月中旬,对方发来55万余元,快递来四张银行卡。吴某、张某辗转上海、南京等地取现,并收取25%的提成。取现所用的银行卡,都是买来的黑卡。而真正的上家,他俩从没见过。
因诈骗,2017年2月14日,两人被无锡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该案将择日宣判。
新“工作群”里的热聊
无独有偶,2016年5月16日,武汉曾发生过一起几乎一样的诈骗案。骗子通过克隆微信群,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圈套诈骗。所幸警方反应迅速,会同银行等部门拦下了80万元。
45岁的李女士(化姓)是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一家私营汽车公司的会计。2016年5月6日下午3时许,“公司总经理”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并将她拉进一个微信工作群。群成员共8人,其中6人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微信名称、头像看起来毫无可疑之处。
此前,该公司已有一个微信工作群。在新微信群,“董事长”与“总经理”聊得火热,内容涉及江苏的一桩生意。“其他同事”不时插话,汇报工作情况。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董事长”正在外地开会,他特别叮嘱一名同事:“不要打我的电话,有事请留言。”该同事回复:“好,您先忙。”
85万被“聊进”骗子账户
几分钟后,“董事长”点名李女士说:“我在开会,不方便打电话,你代我联系江苏的“蒋总”,问一下昨天谈好的合同保证金打过来没有。电话是155 5372。”
汪女士接到指令后联系上“蒋总”,“蒋总”称正在安排转款。可随后,“董事长”又留言,称“蒋总”将保证金打到了他的个人账户,晚些时候他会转到公司账上,还发来一张网上银行转账单。汪女士看后,确认上面的账号确为董事长所有。
可按照“董事长”要求与“蒋总”确认收到款项时,“蒋总”称合同第四项有出入,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把款项退给他,等“董事长”上门谈好条件后再打款。说到这里,“董事长”答应退款,让汪女士从公司账上转85万元到对方账户,并称“晚点我再把款补回公司,以免影响双方合作”。
“董事长”表明对方也打了保证金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将事先PS好的邮件信息和电子版汇款单发给李女士,彻底让她打消疑虑。至此,骗子完成了骗局全过程。
警方及时介入成功拦截
当日下午4时40分许,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室办公。“他不是在外面开会吗?还让我不要打他的电话……”李女士意识到有问题,立即上前询问,才发现刚才的一切都是骗子在演戏。李女士马上报了警。
洪山区青菱街派出所迅速展开调查。李女士流着眼泪说:“这笔钱,我怕是要卖房子赔了……”
民警一边安抚李女士,让她继续与骗子周旋,希望尽快对这85万进行拦截,尽量挽回受害人的损失。下午5时许,80万元被成功冻结。
警示
对新型骗局要留个心眼
这里有网友不禁要问,他们怎么知道公司管理层的名字和头像图片的?
无锡这起案件,虽然没有透露骗子的具体骗术,但武汉的诈骗案,微信群内的“董事长”“总经理”等6位同事,表面看上去,他们的微信头像、名称都对得上,加上“董事长”“总经理”等同事在群内讨论工作,这完全是场景模拟,让李女士深信这就是小范围的“内部工作群”。
就像以前发生过有人的QQ被人复制了一样,头像名字资料全部一样,而且空间都一样,现在这种手法又被人用在微信上了。
谨防微信个人信息被复制
专家告诉安在(ID: Anzer_sh),这两起案情极其类似的案件,都有可能是公司会计或其同事登录过钓鱼网站,然后微信信息被复制,所以骗子才能建立一个以假乱真的“工作群”。“会计在遇到这种有点蹊跷的事情时,最好能用微信,和公司其他的同事核实一下真实性。”
尽管骗子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仍有很多方法识别。例如,骗子可以复制微信名称和头像,但很难复制朋友圈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只要打开朋友圈一看,就可以立辨真伪。而面对网络转账,一定要跟当事人打电话确认。如果真的遇到电信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当然,专家也不排除公司出现了“内鬼”这种情况
企业财务制度不能有漏洞
专家表示,公司应该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较大数额款项出入必须由公司负责人签字。 而像上面的两家公司,都存在漏洞,先支出款项后补手续的情况,很容易被骗子抓住机会。
警方介绍,武汉这家公司原本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规定支出大额款项需由公司负责人签字。但是此前,该公司发生过先支出款项后补手续的情况,只是金额较小,也没有出事,这才让会计李女士放松了警惕。
回复关键字,看最经典的黑客传奇
回复010:原创 | 智者大潘
回复011:原创 | 360谭晓生的方法论
回复012:原创 | 龚蔚:我不是黑客教父
回复013:原创 | Ucloud之父季昕华
回复014:原创 | “苹果”是我干掉的,韩争光
回复015:原创 | 云舒,我为什么要离开阿里
回复016:原创 | TK,从妇科圣手到黑客教主
回复017:原创 | 乌云来了,我是方小顿
回复018:原创 | 破解了特斯拉的林伟
回复019:原创 | 刺风有道,吴翰清的云端飞扬
回复020:原创 | 铁马“冰河”,侠骨黄鑫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新锐丨大咖丨视频丨白帽丨在看
回复关键词获得关于安在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