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德智库
中国红德智库,简称红德智库,专注热点分析,洞察国际风云!选一位智库,引领思想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健康中国  ·  格桑花开 ·  5 天前  
新智元  ·  苹果地表最强AI PC诞生,M4 ... ·  5 天前  
黄建同学  ·  #2024仅剩2个月#今年机器人的发展可谓突 ... ·  5 天前  
黄建同学  ·  一起看动画//@Dr宅:看动画//@安安以迁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德智库

我就是那头义无反顾的战狼——战狼II 影评

红德智库  · 公众号  ·  · 2017-08-03 18:05

正文

作者:五星出东方(红德智库名家)



这个暑期最火爆的电影,非《战狼II》莫属。

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那当然是必须不能错过的。


观影归来,一个问题浮现出来:谁是战狼,是什么成就了战狼?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电影可谓煞费苦心——理应如此。

一部电影的立意、格局,关键在编剧。


人物设定、剧情框架、故事推进,都是三观所在,电影制作,就是通过影视语言的层层推进,完成既定主题的讲述。


那么,就来看看《战狼II》展现的内容。


乍一看,一个原本宛然路人、貌似潦倒的英雄,由于某种意外事件,机缘巧合,孤身犯险,凭着智勇双全的本领,杀出重围,最终大获全胜,凯旋归来——这最粗线条的框架,和好莱坞大片也颇有相似处。


熟悉美国电影的观众,还能掰着手指数出一系列美国英雄,特别是从《第一滴血》成名,以“个人英雄主义”横扫影坛的“兰博”,更是令许多人觉得,与战狼系列主角——冷锋——似乎颇有神似之处。


其实不然。

必须要强调的就是:冷锋不是兰博,两个影视形象,有本质的不同。

不然,就拿两人从“落魄”到“战斗”的故事情节做个对比,那区别,就像中国和美国一样大。


在《第一滴血 I 》中,兰博开启战斗模式,是因为“报复”——对不公平的虐待的报复,而这种不公平的虐待,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美国的警察,也就是说,正是他的同胞、他的祖国,率先伤害了他,使他流下了“第一滴血”,结果引发了他的怒火,从而展开了猛烈的报复。



这使得整部影片,都笼罩了浓郁的悲情气氛。

兰博,尽管打斗很爽、很硬汉,尽管以一对多,丝毫不落下风……但是,他真的是个可怜的人。

这个人从一出场,就是个饱受创伤的人,甚至到了连语言沟通能力都受损的程度,然而,整个社会,却并没有给他一丝暖意,相反,仍旧是持续不断地对他施加伤害,一而再,再而三,直到他忍无可忍,终于爆发……



甚至直到《第一滴血》的后续系列,都一再强调这种“英雄无援”的气氛。

并且,兰博的困境,也是其他许多美式“超级英雄”的困境——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才是“个人英雄主义”——因为除了这个超级英雄,整个社会都没英雄。


而冷锋是什么形象?

冷锋本来就是、一直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只不过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独当一面。

他转向战斗模式的契机,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护侨、撤侨。





而冷锋的“落魄”,说好听了是敢作敢当,说难听了是自作自受——路见不平,直接出手,然而却有违军法,不得不付出代价,谁也没话说。


但是,冷锋即使身陷囹圄,即使浪迹天涯,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的态度,仍然是温暖的。


那些点点滴滴的“暖心闻”,无论是对他殷切嘱托“脱下军装,职责仍在”的首长;还是不离不弃、坚持等待的女友;还有和他永远心有灵犀,只要一报家门,就立刻一见如故的“中国军人”;还有和他嘻嘻哈哈打成一片,一起拼酒的非洲黑兄弟……


他也有创伤,他的伤痛来自女友的遇袭,所以他对凶手恨之入骨、必要复仇而后快——这种复仇,比兰博对那些恶劣警察的报复,显然更加“师出有名”,那是誓要手刃仇敌的血债血偿,不是憋屈窝囊的被迫反抗。


也所以,观众对兰博和冷锋两个形象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看兰博,经常是被震掉下巴,张大嘴巴合不拢,也忘了手里的爆米花,只顾:“哇!”、“哦!”、“好厉害”……


而看冷锋,却有种强烈的参与感,感觉自己和他就是一体的:“看完电影,好想去当兵”!

是因为冷锋是中国人吗?

不全是。

关键是,兰博展现的那种生活与战斗模式,你我身上,全没有;

而冷锋的困境与拼搏状态,你我身上,全都有。


比如,冷锋与黑人的那种亲密无间,打成一片的状态,在好莱坞叙事中,就根本不可能。

在好莱坞大片中,即使有那么个把黑人明星撑门面,扮演正面角色,但是对“黑人”整个群体的蔑视和歧视,那是怎么装样,都掩饰不住的。


毕竟,墨写的谎言盖不住血写的历史。

殖民主义给非洲大陆造成的伤害,太深,太刻骨,而且,殖民者从来没有反思、从来没有忏悔、从来没有道歉。

看看中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是怎样的铭记与警惕——普天之下,心同此心,理同此理,真当黑人就没有记忆,就不知道什么叫历史的吗?

他们的史学发展,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们的历史感觉和民族记忆,和我们全无二致。

这就是为什么在真实的非洲,当地居民对华人,永远不会有对白人的那种隔膜和畏惧。


——电影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真实的世界。


随着中国近年来大踏步“走出去”,与非洲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昔日饱受欺凌的第三世界,也愈发显现出勃勃生机,发展势头越发迅猛——于是那些恨人有笑人无的殖民主义者,又坐不住了,频频施展他们的拿手好戏:“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有的事情,简直荒诞到滑稽的地步:中国自古以来,就几乎没有种族歧视或者宗教歧视的传统,而近年来,忽然歪风盛行,不是“你国药丸”的逆向种族主义,就是“逢外必反”的种族主义,其中,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俨然有光天化日、大行其道的架势。


事出反常必有妖。

没有人说要包庇违法犯罪分子,但是,将“违法犯罪”与“特定的种族群体”强行捆绑在一起,这种花招,很low,low爆了,有木有?

可是呢,偏是套路得人心,借着互联网的传播广度,借着强大的资本力量、水军刷屏……还真就忽悠到了一大票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即使在不见硝烟的地方,激烈博弈、殊死拼杀,也是间不容缓、片刻不停。

文化战,看似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质彬彬,笑语晏晏,然而,却也是嗜血如命,杀人不用刀。


笔杆子战场的凶险,比枪杆子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就像枪林弹雨的战场,没有战狼的身手,硬冲上去,只有白白受死的下场。

文化战,没点智商,没点功底,只会嘴炮开战,甚至以辱骂恐吓当武器,也不过是白当笑料,毫无用处。

更有那等泥鳅一样油滑的家伙,将“爱国”做成“生意”,长袖善舞,投机取巧,满眼只认得钱,甚至于不惜编排谣言,美其名曰“正能量”——啊呸,背离了实事求是,背离了脚踏实地,背离了谦虚谨慎,背离了学术态度,从头到脚都是满满的傲慢,这是哪门子的“正能量”??


这种困境,也是冷锋的困境。

影片一开始,就甩出了一个惊天之问:当你深陷困境、无人相助、四处受敌,你的祖国也不完美,有那等阴暗角落,有那等狡猾流氓……则,你还要不要坚守那份“责任感”,并且,为其殊死奋战?


冷锋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这就是“脱下军装,职责仍在”;

这就是“一日是战狼,终身是战狼”。


诚然,祖国并不完美,面对天灾人祸,祖国即使想要护侨护民,也可能被束手缚脚,也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怎么样?这样的祖国,你就不爱了?

是的,总是有那种人,不管什么,都能被他挑出一堆错。


实际上,在“那种人”心里,就没有“爱国”这个概念,他们可以在嘴上大嚷“爱国”,但他们真“爱”的,绝对不是“中国”——他们,不过是“爱”那种“有求必应”的“幻觉”罢了。

一旦“中国”不能满足他们虚妄的幻想,那一定是要拾头打滚,跳脚大骂,怨气满满,好像“中国”欠了他多少债一样。


如果让他们评价战狼,估计俩字是少不了的:愚忠。


但是,事实很打脸:战狼,不是愚忠;祖国,更没有他们抱怨的那么不堪。

有黑子的太阳依然是太阳;有阴暗角落的祖国,依然是不遗余力保护公民的祖国。

祖国,更不会无视救人水火的孤胆英雄。

恰恰相反……

实际上,祖国,才是冷锋最强大的后盾——影片将这一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在单个的“个人”与宏大的“祖国”之间,还有一层,叫“集体”,或者“群体”,或者“团队”。

谁说中国人是“单个是龙,三个以上就是虫”,没有合作精神,不会团队作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都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吗?

《战狼II》的主角设置,就是这样的:主角冷锋毫无疑问是条好汉,帮他的呢,有退役军人“达康书记”、富二代军迷熊孩子,以及,外籍女医生:瑞秋。


这真是典型的中国式配置:个人的依托,是集体,大家共同的后盾,是国家——我们的中国。


影片中有个片段,让人自豪满满,又忍俊不禁——

被冷锋从死人堆里救出的瑞秋,说到:“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冷锋坏笑着回她:“那他们怎么没来接你啊?”

看着瑞秋俊俏而气恼的脸,影院里笑声一片。


笑着呢,为什么忽然觉得,风沙好大。

我们的中国,曾是积贫积弱,曾是老大破国,曾经忍受“排华法案”,曾经忍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曾经忍受弱国无外交……

就在最近二三十年,还曾遭遇“银河号”无故被扣留搜查;还曾遭遇大使馆被炸;还曾遭遇南海上空81192事件……

那时节,谁能想到,才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已经可以直着腰板调侃美帝了!


我们的调侃,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不是坐井观天的凭空吹牛,而是有无可否认事实为据。

有图有真相: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










2015年,也门又乱了,于是又有了全世界都羡慕的也门撤侨,不但安全撤离了中国公民,还救出了许多滞留在那里的国际友人——











凡此种种,都使得《战狼II》不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架空叙事,而是扎扎实实的踏石留印——所以,影片才有那种震撼人心的张力。


震撼人心,就是深入人心,《战狼II》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

观众喜欢的,

仍然是家国情怀;

仍然是不忘初心;

仍然是专业素养;

仍然是不做花瓶的美女——那瑞秋,坚守岗位拒绝撤离,冷锋说她:“女人和孩子都撤离这里”;她甩回一句“在这里我不是女人,我是医生”。

——帅极了,也美极了。

秒杀一票只会卖弄性感美貌的艳俗脂粉。


自古美人配英雄,没毛病,但是,美人和美人不一样。


西方有个流传很广的“海伦与特洛伊”故事:

有个绝世美女海伦,她出生、长大,嫁给了希腊国王门尼勒奥斯,之后,遇见了出使到希腊的特洛伊使者帕里斯,然后被帕里斯看中、诱拐,和帕里斯一道私奔到了特洛伊,之后,希腊发起大军打了过去……两国就这样打了十年仗,之后,特洛伊大败,海伦又被门尼勒奥斯带回希腊。


——这传说,甚至被鼓吹成“一切皆由女人而生,由女人而亡”,貌似对“女人”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通部故事中,却看不到任何出自海伦自己的意愿、情感,甚至欲望。


她到底爱谁,她想和谁一起生活,被故事讲述者完全无视。


她就像一块肥美的土地,或者珍贵的黄金古玩一样,任由几派人马抢来抢去。


毫无疑问,海伦,其实只不过是个——美艳的花瓶。

也所以,门尼勒奥斯可以完全不计较她在特洛伊与另一个男人生活过十年——不是因为爱她,而是因为他本来只要占有她,就像一块曾经沦陷又夺回的领土,没人计较那土地在沦陷期曾住过什么人。


剥除一切噱头,西方语境的真相便暴露无遗:女人永远被动,行动的总是男人。


然而,瑞秋不是海伦,不是英雄的奖品,更不是猎人的目标,她是一个独立的、仗义的、有专业素养的人,她与冷锋,是并肩战斗、互助前行的生死之交。


她是不是他的红颜知己?

             不知道。

她绝对是他的——战友。


又想到7月30日的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都是实战部队——全世界都听到了,方阵中,女兵的嘹亮声音。


她们不仅是象征,更是征召。

现代战争中,蛮力比拼的程度已经大大下降,在体能储备充足的前提下,军队作战,不是拼板砖,更是拼智商、拼执行力、拼细心耐心意志力、拼同时处理多方任务的能力……

诸如此类的能力,女性从来不输给男性。


有没有想起毛爷的那首名作——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再话说,有人质疑冷锋“打不死”的“主角光环”,导演兼主演吴京的回答很有意思:“不是打不死,而是打不倒。其实冷锋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国军人的象征——中国军人的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


这样一看,“战狼”这个词,是冷锋所在中队的称号,又何尝不是一种象征。

战狼的象征,就是:责任担当、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维护和平,不惧怕任何挑战,有能力冲破任何困境。


也许,这样的素质,瑞秋也有……然而,尤其幸运的是,我们是中国人,祖国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这才是真正的“战狼”——在中国,英雄和祖国,是血脉相连、全然一体的,不可拆分。

这使得我们可以轻松调侃瑞秋,并且,在她被狮子咬到之前,带她上车,离开危险地带。

而不是相反。


美帝家的肯尼迪总统,曾经有个著名的肯尼迪之问:“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your country)。


如果,问到我,

我将昂首说出我的回答——

我,就是那头义无反顾的战狼!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

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一周热文推荐

【重磅突发】 文风极冷!外交部头条发布印军进入中国领土事实和中国的立场!

【世情百态】 我是认真的,去非洲避暑吧!

【深蓝海洋】 看到军队不当“宅男”,我们就放心了!

笑翻!大阅兵过后,网上大家都在喊一句口号

【深蓝海洋】 揭秘吉布提保障基地:建在火山岩滩头,只有骆驼刺才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