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去寺院附近的公园溜达。
天气出奇的好,阳光分外充足,裹在身上的棉袄显得有些多余,但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脱了,倒不是因为怕脱了冷,而是在冬天,穿的那么单薄,着实是对冬天的一种不尊重。
公园里好热闹!
充满了孩子的欢笑声,必不用怀疑的是每个孩子的身后会有至少一位成年人陪伴。
看着孩子们胖嘟嘟的小脸,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我不禁也抚摸着自己胖呼呼的肚子发出了孩子般的笑声。
转了一圈,令我有些奇怪的是,每一位小朋友都非常非常的可爱,并且直观的去看孩子们的脸,都是那么的好看,且好看的都是一样的,圆润、干净、灵动,尤其是那一双眼睛,闪着光……而看着后面跟着的大人们,各有各的……不可爱。
照理说孩子那么俊,孩子是父母基因的遗传,家长也应该俊才对啊。
难道是贫僧我分别心太重了?
阿弥陀佛,无分别!
无分别!
今天不宜遛弯!
出国的时候需兑换外币这是常识。比如人民币100块钱约可兑换成印度卢比1000,美元14左右。汇率这东西时高时低,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汇率高的时候换,就会多换点儿外币,汇率低的时候再换回来,那就会多换回些人民币。人民币在国内流通畅通无阻,但是出了国用那个国家的货币就会更方便,然而在兑换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一方面来自于兑换外币的机构收取的费用,一方面来自于这个时高时低的汇率
(就算是兑换的比较投巧,也抵不了兑换机构收取的费用)
。这样算来,只要是发生兑换就必定有损耗。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在佛教原典的阅读和阅读外文文献上来。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文,外文翻译成中文或中文翻译成外文,这其中的“兑换”也必然发生了“损耗”,举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我们经常读诵的古诗,一旦翻译成白话文,那波澜壮阔的内涵似乎瞬间就变得味同
嚼
蜡。
这其中的“损耗”可说是巨大的。不过这种兑换很多时候是不得不的,就像是出国,就算我家里屯了一屋子的毛爷爷,但如果我不把它们兑换成甘地爷爷、华盛顿爷爷,那这手里慈祥的毛爷爷流通起来阻力将会巨大,你可能会在印度的某个小乡村发现背包里装满毛爷爷,但是已经变成干尸的我。阿弥陀佛,兑换,不兑换?不兑换,兑换?先让那满脑子幻想出来的毛爷爷冷静冷静,最近不宜出国!
晚上入睡前喜欢扣一下手机,每每在躺下去之后都告诉自己,只扣一小会儿,扣完立刻!
马上!入睡!
可是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扣手机
禅定
中,时间刷的一下就过去了。
然后再告诉自己,再扣一下下,就一下下下就睡,然后就是接着两个三个一下下……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嘞?
经过我再三的分析与自我分析,我终于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这里!
是因为手机太好玩了!
它什么那么好玩?
因为现在手机里的短视频太好看了!
它为什么这么好看?
因为它十几秒甚至几秒就给我一个刺激,它不断刺激我的大脑,我不需要等待很长的世界就能得到“甜头”,在这种不断的“甜头”的刺激下,我快乐的不行不行的,所以时间就这样刷~刷~刷的过去了。
为什么闻思佛法,修习佛法不能让我感觉到如饥似渴呢?
因为它太难了……它的收益等待过程太长了……比如说打坐,一个小时之间,别说收益了,如果腿子不行,一个小时全是折磨,疼啊,不经过漫长的无有任何收益的训练和折磨,根本就没有任何收益啊,并且就算有了收益,也并不一定是那种单纯的“刺激”,所以还是扣手机比较好。
不过,我还是一个比较要求上进的人,最后还是决定:最近睡觉前不宜扣手机!
图片来自:
JDR
偶指信仰
聊聊“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
和菩萨私人的一些事儿
活着死去及欺骗
咦,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