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关于比亚迪挖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Wolfgang Egger)加盟的新闻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对于这件事,我还专门去翻了翻各大汽车门户网站下的留言,众说纷纭,有看好比亚迪的,也有不看好的。
有人说啦,艾格作为奥迪Q7的设计总监,加盟比亚迪将会为比亚迪的设计开启全新的篇章。也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个多年的技术宅,仅仅通过一个设计总监的加入,就想改变多年的设计短板,有些太过于乐观了吧。
貌似都有几分道理,所以这个事得看看比亚迪怎么来用这位设计师了。
一直以来,比亚迪粗糙的车身做工以及低劣的设计理念,都是比亚迪备受诟病的短板。不过,得益于其在新能源动力以及智能化方面的进步,比亚迪的发展思路也吸引了一大批的拥趸。所以说,眼下的比亚迪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存在感是相当矛盾的。
比亚迪唐刚上市的时候,不少人都感慨,如果比亚迪的这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和长城的车身工艺匹配上的话,那真的是完美了。所以,这一次艾格的加盟也着实能够让人兴奋。
事实上,自主品牌由国外设计师设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十几年前,就有IDG、乔治亚罗等等这样的设计公司介入到了自主品牌的研发当中。而在最近几年里,一部分国内的汽车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造型团队建设,有的聘请了国外设计总监,比如说吉利;而有的则是在国外设立的海外研发中心,比如说江淮和长安。
广汽则是把曾经在奔驰工作的设计师张帆挖了过来做设计总监。事实证明,这种由汽车企业本身主导的设计模式,是优于以往委托设计公司的设计模式的,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化的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一点从吉利、长安以及江淮的一系列新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那么,艾格的加盟,会不会补上比亚迪的设计短板呢?这要分几方面看待。
比亚迪能否给艾格绝对大的造型决策权?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此前这是有反例的,企业高薪聘请来的外国专家或者是设计总监,到岗后没有决策权,没有团队,没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就是束之高阁。
例如,之前某自主车企从福特挖过来一位十分牛逼的NVH高级专家,还是通过国家长江学者计划挖回来的,国家给150万年薪,企业给150万年薪。知道让这位专家做什么吗?签技术描述文件,挑语法错误。300万年薪的人才,就干这个活。结果该专家恼羞成怒,辞职回美国去了(至于哪个车企你们自己猜吧)。
不过,比亚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利润高过一切,所以官僚主义应该不会太严重,按照企业的用人思路,到了艾格这个级别,至少要为比亚迪带来其收入的十倍以上收益才会被聘请。另外,比亚迪算得上是尊重技术的企业,所以说不定可以放权给艾格。
不过,不是说放权后就可以了,还需要团队。目前,比亚迪的设计团队还是相当稚嫩的,据说目前比亚迪里面最久的设计师也就七八年的时间,和其他车企的设计师比起来,肯定差距不小。
一款车型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作用,最终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而一个优秀的设计总监,除了能够提供造型方面的方向性指导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有足够的领导力。所以,艾格的加入,想全面的改善比亚迪的造型设计,首先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设计团队。
也就是说,艾格的加入对于比亚迪造型的影响并不会立竿见影,这需要时间。且这个周期可能还不会短,至少需要两款以上的车型时间。
工程团队与设计团队能不能磨合好?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化设备方面的工程实力还是要肯定的,不过,与造型关联最为密切的车身工程团队,似乎就不是那么给力了。最直接的例证就是,比亚迪秦后尾灯和后保险杠结合位置的那两块犀牛皮,太丑了有没有。
不同于概念车的是,量产车型的造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车型平台。车型平台硬点的限制,直接导致造型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个设计理念的问题,以目前比亚迪的几个车型平台来看,大多数源自于日系车的结构。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就工程的角度上来看,日系车对于工艺的要求会更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那些具有颠覆性的设计理念,艾格带领的设计团队如何去和比亚迪现有的工程团队磨合,磨合的效果又如何,这同样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比亚迪的制造工艺能否满足高档感的营造?
仔细去观察比亚迪的车型,就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比亚迪的车子普遍缺乏高档感。比如说,比亚迪秦的液晶仪表,本来是很高档的配置,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廉价。同样让人感到廉价的还有整车的姿态、车身的接缝等等。以比亚迪目前的车身工艺来看,要营造出高档感,还的确需要一定的设备升级。
如果比亚迪在车身工艺方面跟不上,即便艾格能力再强,也无能为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L频道小结
现在,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开始重视整车的设计,并且在宣传导向方面也开始去尝试以设计为导向的市场宣传。事实证明,以明星设计师的效应打造的设计营销是有很大的前景的。
所以,乍听起来,比亚迪聘请艾格作为设计总监,感觉比亚迪上道了。说不定再经过一到两款新车的研发之后,比亚迪的设计应该会慢慢的走向正轨,但最关键还是看他们怎么用艾格了,千万不要像上面提到的那家SX车企一样,招一位顶级的专家来签签文件,挑挑语法错误啊,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