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中国的大多数问题是做加法造成的,出现问题后再用加法解决问题,因此问题越来越多,内卷越来越重。应该学会做减法。比如减少学校教学和提供服务的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只负责基础教学,尽量少管别的事,你想多学,那是你们家庭自己的事情。当然了,加法的背后是利益,不容易减。
【
#军训是没苦硬吃吗#
?这事本不该成为争议……】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年军训时。
这段时间,从大学、高中、职高,到一些初中、中专,都在组织开展军训,相关新闻不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主流是正面的,比如“清华大学凌晨40里拉练”、“哈工大军训课目竟然是真人CS”、“复旦学子AI上大国军事重器”等。
不过,也有军训出现问题的报道。这几天,就先后发生“河南辉县民办高中1名学生军训结束后睡梦中去世”、“山东单县中专军训多人中暑、1人去世”等新闻。
一些人留言认为,军训属于“没苦硬吃”,现在学生学业负担重、体能基础差,根本吃不消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应当更加注重日常的体育锻炼,取消在特定时间进行高强度的军训。
笔者围绕这个问题,与数位担负组织军训的武装部领导、教育局干部、大中学老师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整治商业化市场化大见成效
很多人一提到军训,就主观地认为都是部队组织的,穿着“军装”的教官都是军人,一旦发生问题也容易发展成为涉军话题。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前几年学生军训中存在很多乱象,问题症结在于“商业化市场化”。就是一些市场化运作的所谓“培训基地”“军训基地”,像承揽生意一样承接了部分学校的军训业务,借此谋利。
而军训商业化市场化,产生了不少问题。
其一,教官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所谓“教官”,并不是退伍军人,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具备军事技能,甚至还有些“不良人员”混杂其中,承训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学电影中的“特种兵”风格,对待学生态度粗暴,训练方式不讲究科学。还有的利用学生涉世未深、对教官崇拜的心理,上演“军训场甜蜜表白”的戏码。
其二,训练内容打了折扣。
在商言商,这些商业化基地偏训、漏训比较普遍,有的还按照个别学校的意愿,以组织集中汇演、表演为目的,让校领导过把“检阅”瘾,导致军训变了味。
其三,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比如强行向学生摊派军训服装。前两年,曾有学生在网上爆料,学校统一要求买的79元一套军训服,“布料薄如蝉翼,蹲下就开裂,出汗后还容易黏在身上”。有的学校在商业培训基地开展军训,食宿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23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军训商业化市场化专项整治”,对军训秩序进行了严肃整顿,纠治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军训展开前,很多省区市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提高军训质量。
比如,今年5月,福建省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全省年度学生军训工作和专项整顿治理“回头看”,要求真重视、真认真、真较真,全面起底、严肃整治,坚决杜绝商业化市场化和教官资格认证等方面问题。
浙江省开通了监督举报电话,监督举报范围包括:违规收取学生军事训练费用,地方培训机构、个人或民办基地违规承担军训任务(军训教官应由军事机关统一协调派遣);无学生军训资质人员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承训教官与学校、师生之间存在不正当利益输送关系;承训教官存在打骂体罚、与师生非正常交往等问题。所列负面清单,基本涵盖了此前学生军训中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分是不是正规教官,可以从服装服饰上判断。现役军人有整套服装服饰,比如07式军服、21式作训服,并佩戴相应的军徽、军衔、臂章。他们的军容仪表比较严整,不会敞开衣衫纳凉。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也有统一的21式民兵作训服,并应该佩戴齐全服饰。
那些“教官”穿着已经淘汰的老式迷彩服、没有军徽军衔臂章,留着长头发或者染发,身上有纹身,行为举止也缺少“军味”的,很有可能来自民办商业机构。发现军训不正规、假教官混入其中的,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可以预见,随着整顿力度的加大,前些年出现的军训乱象将在很大层面上得到纠正,军训将越来越回归到国防教育、意志锻炼的本质本真上来。
“瞬时高压”矛盾亟待破解
谈到当前军训存在的矛盾问题,相关人员提的多的是“瞬时高压”。
有如夏季是用电高峰期、大量企业和家庭用电需求激增导致电网不堪重负一样,军训的需求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9月初,在这一时段内大量学校都需要开展军训,导致承训力量一时较难承担,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军训秩序整顿后,基本是按照“大学主要由现役承训,高中、职中主要由民兵、预备役承训,退役士兵在校生适当补充”的模式展开,其中所有的民兵、预备役、退役士兵在校生都要进行资质认定,考核是否具备教官的能力素养、军事素质和一定的教学水平,并且要进行教育培训,符合条件才能担任军训教官。这就把住了军训的入口关,以教官质量奠定军训质量的基础。
而在实际组织中,面临着教官征召的难题。
以中部省会城市某区武装部为例,该部通过资质认证的民兵、预备役教官有50多人,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退役后安排在国企的,这些人可以通过发函、协调的方式来统一征召;其他没有稳定工作、在外打工的人员,很难专门把他们召回来,因为承担这一两个星期的训练任务,会影响他们工作的连续性,严重的还会丢了工作。所以,每次到军训期间,这个武装部能组织起来的教官,也就20多人、不到总数的一半,勉强满足辖区军训需求,还需要协调一些学校错峰安排军训时间。
对于一些派出现役承担军训任务的单位,则会受到年度大项演习、训练任务,以及抗洪抢险、应急救灾等突发情况的影响,特殊情况下派出人员还不够稳定。
在军训教官供需矛盾实际存在的情况下,仍有个别学校没有按照统一规范去找正规的、免费的机构,还会去找民办商业机构来组织军训,此类现象并未完全杜绝,需要进一步加大查处治理力度。
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想方设法解决教官短缺的问题。
2023年,山东德州军分区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的措施》,从人才储备、考核选拔、培训使用等方面予以规范;建立军训教官“人才储备库”,将优秀基干民兵纳入其中。
今年4月,西安市高陵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专门制定《关于做好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以全区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退役军人为主体,以优秀基干民兵为补充,采取指令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相对固定、能够稳定征召的军训教官人才库。
对军训不能因噎废食
正如文初所列,今年以来已报道了两起关于军训直接或间接引发人员伤亡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决不能因为偶发问题而全盘否定、乃至主张全面取消军训,而应当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军训组织的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也需要以军训为镜,反思提高教育质量。
其一,提高军训现场组织能力和水平。
一位长期从事军训的干部总结说,组织正规是可以减少直至避免伤亡的,出现问题往往是组织不正规、突发情况应对不及时造成的。
对此,需要武装部、教育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联合进行检查督导,压实学校组织实施的责任,推动学校采取务实举措提高军训的科学性、规范性。
学校在具体组织军训过程中,需要关注天气情况,在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就要压缩或者取消室外活动,安排在走廊或教室内组织;训练多利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间,尽量避开中午、下午高温时段;根据学生体能基础,连续训练不能搞太长时间、中间多组织休息,等等。通过这些调整,让学生循序渐进适应高强度训练。
分析军训出现伤亡的情况,很多是由于高温中暑引发热射病。这方面,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提前组织好处置演练。教官要掌握热射病防治的知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相关病症,就要采取措施紧急降温;现场要配备医生,迅速进行现场处置、紧急送到医院抢救治疗,用好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这段时间,从大学、高中、职高,到一些初中、中专,都在组织开展军训,相关新闻不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主流是正面的,比如“清华大学凌晨40里拉练”、“哈工大军训课目竟然是真人CS”、“复旦学子AI上大国军事重器”等。
不过,也有军训出现问题的报道。这几天,就先后发生“河南辉县民办高中1名学生军训结束后睡梦中去世”、“山东单县中专军训多人中暑、1人去世”等新闻。
一些人留言认为,军训属于“没苦硬吃”,现在学生学业负担重、体能基础差,根本吃不消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应当更加注重日常的体育锻炼,取消在特定时间进行高强度的军训。
笔者围绕这个问题,与数位担负组织军训的武装部领导、教育局干部、大中学老师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整治商业化市场化大见成效
很多人一提到军训,就主观地认为都是部队组织的,穿着“军装”的教官都是军人,一旦发生问题也容易发展成为涉军话题。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前几年学生军训中存在很多乱象,问题症结在于“商业化市场化”。就是一些市场化运作的所谓“培训基地”“军训基地”,像承揽生意一样承接了部分学校的军训业务,借此谋利。
而军训商业化市场化,产生了不少问题。
其一,教官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所谓“教官”,并不是退伍军人,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具备军事技能,甚至还有些“不良人员”混杂其中,承训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学电影中的“特种兵”风格,对待学生态度粗暴,训练方式不讲究科学。还有的利用学生涉世未深、对教官崇拜的心理,上演“军训场甜蜜表白”的戏码。
其二,训练内容打了折扣。
在商言商,这些商业化基地偏训、漏训比较普遍,有的还按照个别学校的意愿,以组织集中汇演、表演为目的,让校领导过把“检阅”瘾,导致军训变了味。
其三,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比如强行向学生摊派军训服装。前两年,曾有学生在网上爆料,学校统一要求买的79元一套军训服,“布料薄如蝉翼,蹲下就开裂,出汗后还容易黏在身上”。有的学校在商业培训基地开展军训,食宿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23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军训商业化市场化专项整治”,对军训秩序进行了严肃整顿,纠治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军训展开前,很多省区市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提高军训质量。
比如,今年5月,福建省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全省年度学生军训工作和专项整顿治理“回头看”,要求真重视、真认真、真较真,全面起底、严肃整治,坚决杜绝商业化市场化和教官资格认证等方面问题。
浙江省开通了监督举报电话,监督举报范围包括:违规收取学生军事训练费用,地方培训机构、个人或民办基地违规承担军训任务(军训教官应由军事机关统一协调派遣);无学生军训资质人员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承训教官与学校、师生之间存在不正当利益输送关系;承训教官存在打骂体罚、与师生非正常交往等问题。所列负面清单,基本涵盖了此前学生军训中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分是不是正规教官,可以从服装服饰上判断。现役军人有整套服装服饰,比如07式军服、21式作训服,并佩戴相应的军徽、军衔、臂章。他们的军容仪表比较严整,不会敞开衣衫纳凉。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也有统一的21式民兵作训服,并应该佩戴齐全服饰。
那些“教官”穿着已经淘汰的老式迷彩服、没有军徽军衔臂章,留着长头发或者染发,身上有纹身,行为举止也缺少“军味”的,很有可能来自民办商业机构。发现军训不正规、假教官混入其中的,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可以预见,随着整顿力度的加大,前些年出现的军训乱象将在很大层面上得到纠正,军训将越来越回归到国防教育、意志锻炼的本质本真上来。
“瞬时高压”矛盾亟待破解
谈到当前军训存在的矛盾问题,相关人员提的多的是“瞬时高压”。
有如夏季是用电高峰期、大量企业和家庭用电需求激增导致电网不堪重负一样,军训的需求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9月初,在这一时段内大量学校都需要开展军训,导致承训力量一时较难承担,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军训秩序整顿后,基本是按照“大学主要由现役承训,高中、职中主要由民兵、预备役承训,退役士兵在校生适当补充”的模式展开,其中所有的民兵、预备役、退役士兵在校生都要进行资质认定,考核是否具备教官的能力素养、军事素质和一定的教学水平,并且要进行教育培训,符合条件才能担任军训教官。这就把住了军训的入口关,以教官质量奠定军训质量的基础。
而在实际组织中,面临着教官征召的难题。
以中部省会城市某区武装部为例,该部通过资质认证的民兵、预备役教官有50多人,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退役后安排在国企的,这些人可以通过发函、协调的方式来统一征召;其他没有稳定工作、在外打工的人员,很难专门把他们召回来,因为承担这一两个星期的训练任务,会影响他们工作的连续性,严重的还会丢了工作。所以,每次到军训期间,这个武装部能组织起来的教官,也就20多人、不到总数的一半,勉强满足辖区军训需求,还需要协调一些学校错峰安排军训时间。
对于一些派出现役承担军训任务的单位,则会受到年度大项演习、训练任务,以及抗洪抢险、应急救灾等突发情况的影响,特殊情况下派出人员还不够稳定。
在军训教官供需矛盾实际存在的情况下,仍有个别学校没有按照统一规范去找正规的、免费的机构,还会去找民办商业机构来组织军训,此类现象并未完全杜绝,需要进一步加大查处治理力度。
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想方设法解决教官短缺的问题。
2023年,山东德州军分区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的措施》,从人才储备、考核选拔、培训使用等方面予以规范;建立军训教官“人才储备库”,将优秀基干民兵纳入其中。
今年4月,西安市高陵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专门制定《关于做好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以全区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退役军人为主体,以优秀基干民兵为补充,采取指令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相对固定、能够稳定征召的军训教官人才库。
对军训不能因噎废食
正如文初所列,今年以来已报道了两起关于军训直接或间接引发人员伤亡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决不能因为偶发问题而全盘否定、乃至主张全面取消军训,而应当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军训组织的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也需要以军训为镜,反思提高教育质量。
其一,提高军训现场组织能力和水平。
一位长期从事军训的干部总结说,组织正规是可以减少直至避免伤亡的,出现问题往往是组织不正规、突发情况应对不及时造成的。
对此,需要武装部、教育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联合进行检查督导,压实学校组织实施的责任,推动学校采取务实举措提高军训的科学性、规范性。
学校在具体组织军训过程中,需要关注天气情况,在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就要压缩或者取消室外活动,安排在走廊或教室内组织;训练多利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间,尽量避开中午、下午高温时段;根据学生体能基础,连续训练不能搞太长时间、中间多组织休息,等等。通过这些调整,让学生循序渐进适应高强度训练。
分析军训出现伤亡的情况,很多是由于高温中暑引发热射病。这方面,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提前组织好处置演练。教官要掌握热射病防治的知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相关病症,就要采取措施紧急降温;现场要配备医生,迅速进行现场处置、紧急送到医院抢救治疗,用好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