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灵魂有财气
财经用画的,晦涩的财经大事也可以有趣好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别再担心了!微软高管也吐槽 AI:太累了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成为 Linux ... ·  3 天前  
Linux爱好者  ·  AI 正在培养一代 “文盲程序员” ·  6 天前  
Linux爱好者  ·  嵌入式开发实战:国产8nm AIoT全流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灵魂有财气

1990年的日本人:原来只买奢侈品,后来钟爱优衣库

灵魂有财气  · 公众号  ·  · 2020-03-26 15:01

正文

大家好,平平无奇的讲故事小天才又来了😝

讲完了美国,讲完了俄国,是时候讲讲我们的邻居日本了。


自杀的人为何突然增多,学校为何一夜之间空了一半,街上为何全是两元商店……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敬请看完今天的这篇文章,走进90年代的日本,探寻真相。



一、老子世界第一


你们发现没有,所有的经济危机开始之前的预兆,都是相似的。


那就是繁荣。


如果真的有人间天堂,估计就是1989年前的日本吧。

80年代,美苏争霸,结果美国遇上了石油危机,苏联开始了解体浪潮。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时的日本制造,就像今天的中国制造一样,风靡全球。


光美国,每年的进口总量有40%都来自日本。

然后美国就不干了,和日本签了一个“广场协议”。


这个协议简单点说就是,美国叫着他的兄弟们,逼着日元升值,然后让美元贬值。


这样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就小了,美国出口的竞争力就大了。

对,你没理解错,这就是明目张胆地干预汇率市场,日本有脾气吗?


一通骚操作之后,美元汇率就从“1:240”降到了“1:120”。

于是,日本的出口企业身负重伤。


日本为了补贴这些出口企业,开始实行宽松的金融政策,放低存贷款利率。

于是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流动资金,钱多了,去哪里呢?


不是房地产,就是股市。

当时财力雄厚的政府要扩大内需,疯狂投资建设公共事业。


什么盖公园、盖养老院、建隧道、建跨海大桥……

用不用得着再说,反正有钱,任性,就是干。

企业家们一看有商机,也跟着干。


然后,

房价2年涨了65%,买下东京23个区的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股市3年涨486%,总市值是美国股市的1.5倍,是全世界的45%。


日本人买房子,买股票,从来不想亏钱这码子事儿。


日本的经济学家说: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日本经济,这是不能用教科书来解释的。

日本人膨胀了,他们觉得自己就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了!



在那时的日本,消费是一种美德,攀比是一种高尚。

什么金项链金戒指金手表、连寿司和冰淇淋也得包上金箔卖。

援交也是在那时火起来的,毕竟爱情不能恒久远,咳咳咳咳……

晚上的东京街头,经常能看到一群人挥着钞票打车,到了还给司机小费,一掷千金。

1/10的日本人都出国旅行过,退休养老那是要去巴厘岛和澳大利亚的,没有养老院也没关系,大不了自己盖一间喽,不差钱。


那个年代,可没咱们中国大妈什么事儿。


日本大妈才是横扫纽约第五大道的神话,全球70%的奢侈品都被她们抢走了。



找工作也都不是个事儿,各行各业都缺人,大学生就没那么受欢迎过。

衡量就业情况,有一个指标叫“内定录取倍率”,如果超过2,就说明经济向好、容易就业。而在1989年,日本的这个指标是2.68。

各大企业为了抢人,送礼送钱、送房送车,都不是不可能。


想想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苦逼样子,真是羡慕90年代之前的日本年轻人。

之后,越来越多年轻人从二三线城市涌入东京,他们面临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租房!

可是这时候,因为一窝蜂的投资投机,不管是地价还是房价,都已经“高不可攀”了。

在不算中心的江东区,1985年前,商品房已经高达12000元/㎡,5年后,又翻3倍。


按日本全盛期年平均工资12万算,想买个60㎡的小户型,不吃不喝20年就差不多了。



没钱买房?


借钱也要买!


升值空间这么大,银行贷款还这么爽快,干嘛不买。


当时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能买到土地、买到房产,就是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人手6张信用卡起步,个人的金融消费市场达到了1.7兆日元。

人们的普遍心理就是:女生背个爱马仕,男生开个BMW,地球人不都这样活着吗?

哎,可是生活要是毁灭你,那可是摧枯拉朽般的疯狂。


二、日本病,真的要命


日本人也是幽默,取了个年号叫“平成”,结果这个开头,是既不平,也没成……

1989年,日本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种“高烧状态”,表面很亢奋,股市涨到了历史巅峰,日本人存款达到了历史巅峰,房价涨到了历史巅峰……


但其实,骨子里已经虚的不行了。


这时候日本政府终于察觉出苗头不对,终于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上调利率,削减贷款。

于是,他们发现贷不到款了,可手里的钱已经套出去了,以前的还不上,再借也借不着了。


日本人没有用杠杆翘起地球,反而被杠杆砸了自己的脚。


现金流,咔嚓一下子,断了。


这一剂猛药下去,算是把病灶点着了。


货币供应没有了,什么都涨不动了,也没人来接盘了,那接下来就只有一个结果:跌。。。

在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达到了最高的38957.44点,市盈率能达到100倍。


但在接下来的2年里暴跌了70%。

半年之后,土地价格也开始下跌,跌幅一度达到50%,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瞬间成了笑话。

在这场危机中,银行、企业、证券公司和放贷公司都损失惨重。

但最惨的还是老百姓,本来还做着成龙成凤的美梦,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


1、套进去的钱,一辈子也赚不回来了

整个社会都在疯狂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财富是能一夜归零的。

股市和债券市场一崩塌,套进去的钱数不胜数,实体经济惨不忍睹。

仅1991年,就有上万家房地产企业倒闭,这意味着,有成倍的员工被遣散,或者被扔进人才市场,成了前公司止损的“资产”。

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学生们,终于明白了社会有多现实。

有公司靠倒卖土地赚了5亿,一个员工看着眼红了,于是把分红也投进了房地产,然后泡沫破裂,一分不剩,还背了200万的债。


企业破产了,银行发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也跟着破产。


有人一辈子的积蓄本来乖乖在银行趟着,就这么莫名其妙没了。

说起来很俗套,但许多家庭的悲剧就是这么发生的。

爸爸炒股,血本无归;妈妈是房地产员工,失业了;存款全搭进去了,还有一屁股债……

最后就剩一条路。



2、成也买房,败也买房

日本的辉煌,是一栋一栋房子建起来的,日本的崩溃,也是一栋一栋房子倒下去的。

以前,一个建筑公司的部门小职员承包商都能颐指气使装大爷,


现在,人家让你怎么改,你就得点头哈腰是是是。

而那些在房价最高点贷款买房子人,眼看着房子的市值蒸发了一半,也没时间哭。

每天晚上,东京的花园里都睡着一些人。


他们的名下可能有好几栋别墅,但宁愿自己睡大街,也得赶紧把房子租出去,才能用租金还贷款。

而那些人到中年、被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蛊惑,辞职想自己开公司的人,还没来得及扬帆起航,就栽沟里了。

幸运的,又回到了原来的公司做一个普通职员;

不幸的,只能去跟几百万嗷嗷待哺的毕业生抢工作。


3、不买了,什么都不买了,买东西不如看黄片

和很多危机不同的是,日本泡沫破裂后,物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工资降了,物价也降了点,但关键是:日本人彻底不想花钱了。

投资的钱套牢了,银行的贷款还得照还,这让日本人被迫改掉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什么也不买了,赶紧把钱还清了。



在这段时期,大街小巷开满了各种“百元店”,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便利店和低端咖啡店火了,二手书店和旧物交易市场也火了;

不再把秀场高定叫做“基础款”,而是去买各方面都真的很基础的优衣库了;

就算借酒消愁,也得找家便宜的居酒屋,至于什么放了金粉的鸡尾酒,赶紧都拜拜吧。

日本是传统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但经济危机让男人失去了工作,压力过大需要发泄,喝酒太费钱,还不如看小黄片。

于是,情色行业在90年代倒是十分兴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