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调查显示,香港银行盈利保持稳定, 技术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倡议为主要增长动力
毕马威最新年度调查显示,2016年香港银行业的财务业绩保持相对稳定,而中国的 “十三五” 规划、 “一带一路” 倡议以及创新科技的发展,为香港银行业未来的强劲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毕马威第29期香港银行业年度调查回顾了整个香港银行业2016年的表现,并对十大香港本地银行2016年的主要绩效指标作出了分析。
毕马威香港银行业主管合伙人马绍辉 (Paul McSheaffrey) 指出:“虽然贷款增长普遍较为缓慢,息差基本持平发展,但由于成本保持平稳,加上信贷问题似乎已受到控制,香港银行业的整体盈利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截至2016年年底,受访银行的贷款和垫款总额按年同比增长3.4% 至港币73,570亿元。平均计算,净息差轻微下降1个基点至1.58%,而成本收入比率则维持在48%的平稳水平。平均减值贷款比率从0.52%上升至2016年年底的0.64%。
香港银行业的整体盈利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银行业也存在着众多机遇。
毕马威香港首席合伙人韦安祖 (Andrew Weir) 指出:“纵观中国 ‘十三五’ 规划的具体内容,香港银行业和广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将系于大湾区的发展,以及华南地区的开放和粤港澳地区更加紧密的融合。”
“此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金融和服务枢纽的角色也使其在 ‘一带一路’ 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债券市场的深化发展、项目融资的发展及 ‘一带一路’ 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为香港带来了庞大的机遇。‘一带一路’ 作为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可能会推动绿色债券和绿色相关金融、创新项目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香港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连系并继续发展成为财富管理枢纽,将为银行业提供新的增长途径。
本调查还指出,人工智能、认知运算和机器人等数字创新技术将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亦可能有助促进行业的增长。
对于银行来说,演算方法的运用使得前台交易变得更有效率。采用机器人和认知解决方案等科技则有助中后台部门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而毋须使用离岸外包。
这些科技也正在改变银行与客户的互动模式,并重新定义银行的角色。随着千禧一代引领着消费者期望的变化,并就数字和客户体验订立新的标准,这些创新科技对银行业变得尤为重要。
不少银行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社会、经济和其他相关数据,以协助建立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它们还可以利用非结构化的数据,来取得有关客户行为和喜好的宝贵见解。本调查显示,银行若能尽早掌握这一变化,并集中在整个机构内实现数字创新,便越能随着时间推移,建立竞争优势。
同时,风险和监管要求无疑继续是香港银行所关注的重点事项。
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合伙人李晓峰指出:“近年来,全球和地方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其中包括颁布反洗钱、企业文化、风险管理、网络安全和非金融监管报告等方面的指引和监管规则。我们也看到银行业的各个领域更加重视行为操守和公平地对待所有客户的要求。”
财务特别行动组织 (FATF) 即将在2018年年中对香港进行新一轮相互评核,这对香港银行业来说是一项重要事件。我们预计香港的监管机构将会在未来12至18个月,加强对反洗钱及认识你的客户 (KYC) 方面事项的监管。
马绍辉总结道:“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当局颁布新规则的步伐正在减慢,银行在未来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要确保现行的监管规则得到有效落实。”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告全文(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