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像摄影
影像 技巧 经验 展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靖江  ·  冰封!靖江这里,变“尔滨”了! ·  15 小时前  
今靖江  ·  冰封!靖江这里,变“尔滨”了! ·  15 小时前  
旅拍誌  ·  大S早期写真!好美好鲜活! ·  3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梵高手稿(炽烈麦田·10周年纪念版) ·  3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2期|东北宝 :北国风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像摄影

丰富且重点突出的构图

人像摄影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5-24 09:27

正文


光圈:f/1.4,快门:1/100s,焦距:85mm,ISO:1000

背景中的建筑和两侧的树林构成了一幅梦幻的傍晚图景,在画面中融入人物后,则多了一层景深的关系。 长焦镜头搭配大光圈,将人物与背景拉远,突出空间感,让丰富的视觉元素处在焦外,色彩和线条都柔和了许多 ,通过景深交代出主从关系,让饱和的画面空间不至于凌乱,画面更透彻、明确。


期我们重点聊了光线 ( 点击阅读 ) ,接下来继续谈谈如何通过构图的设计增加画面的电影感。
摄影/徐寰行  采访/墨樱


一、电影化的景别处理


景别 电影构图的 首要因素。 它是指被摄主体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一组丰富而充满故事性的旅拍作品,首先要做到用电影化的思维来处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抒发情感,强化叙事。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 五种 ,由近至远分别为

  • 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

  • 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

  • 中景(指人体膝部以上)

  • 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

  • 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不同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远景突出环境气氛,特写强调人物情绪,全景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最适宜表现人物间的交流,近景则侧重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多使用标准视角或长焦镜头,我们在旅拍时想要营造出电影的画面感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角镜头。


- 示例 -


光圈:f/2.8,快门:1/250s,焦距:45mm,ISO:250

特写偏近景 的景别,移轴镜头,焦点放在眼睛上,突出了人的面部神态、情绪。仰拍视角增加了视觉冲击力,以梦幻的树林为背景强化了逆光效果,灿烂而柔和。人物置于画面右侧,面向画外,引发了更丰富的空间联想。


光圈:f/1.4,快门:1/160s,焦距:50mm,ISO:250

中景 很适合用来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拍摄的,地点是老桥,夕阳时段,漫天余晖格外美丽,地面灯光已起,该时段很适合利用自然光拍摄,在真实的氛围中展现出最自然的情绪。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155mm,ISO:50

全景 适合交代人和环境的关系。通常在海边拍摄,我们会将天空与海都框进画面。而落日的余晖令夏季的爱琴海呈现出深邃的蓝色,微风轻拂发梢,纯净、惬意。为了让画面更简洁,我将机位抬高,用俯拍的方式避开天空,只留下海与人,通过减法产生不一样的意境美。

光圈:f/3.2,快门:1/3200s,焦距:145mm,ISO:80

远景 画面更好地展现出大环境的氛围。这是在帕劳的离岛上,海天一色,环境空旷、纯净。这时天空的云层细节丰富,但地面元素较为单一,临时起意将我们乘坐的直升机也纳入构图中,与人物各自出现在画面的左右两侧,既增加了环境的信息量,又起到 平衡视觉 的作用。


光圈:f/4,快门:1/640s,焦距:135mm,ISO:160

大远景 通常用于展示环境全貌,烘托情感。英国布莱顿的公路沿着海边延伸,一侧是草坪与海峡,另一侧是小镇。落日时分,正对太阳的角度就像电影《冲上云霄》中的画面,于是用长焦镜头压缩场景,框出海、天、路三种元素,画面细节丰富又干净、唯美,整体氛围烘托出人物情感的细腻、温暖。


二、焦距的选择和景深的控制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电影画面很少使用广角镜头,所以旅拍时我更愿意携带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焦距除了会影响景别外,它还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景深效果。 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焦距与景深成 反比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除此之外, 景深还与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有关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景深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虚实表达的控制来突出主体、营造氛围。


有时可通过设置前、后景来增加画面的空间层次感,交代主从结构、引导视线、描绘意境、营造出场景之中的自然氛围,唤起如电影般的画面感。

很多人会觉得使用标准视角的镜头拍摄会让画面显得平淡,缺乏冲击力,然而移轴镜头可以帮你打消这些顾虑,我们可以随意调整镜头的焦平面,打破视觉规范,令画面产生极具梦幻感的虚实变化。

我最常用的就是一支45mm的移轴镜头,它可远可近,非常灵活。

使用移轴镜头拍摄人物特写时,我常会将焦点放在眼睛周围,这会令画面呈现出如梦似幻的奇妙氛围。而在拍摄大场景时,它能在突出人物主体和画面核心要素的同时,让整个空间蒙上一层童话的味道,宛如动画片里的微缩景观,选择逆光角度拍摄,会增加这种梦幻感和视觉冲击力。


- 示例 -


光圈:f/1.4,快门:1/640s,焦距:85mm,ISO:80

利用85mm的镜头,光圈开到1.4,最大限度地虚化背景,突出柔和、温暖的氛围,人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像是电影片段的截图。


光圈:f/1.4,快门:1/200s,焦距:50mm,ISO:4000

悉尼歌剧院旁的游艇上,那天阴天,夜幕降临前远处灯火阑珊,海天一色。当时的拍摄环境较为局促,索性将游艇的方向盘纳入构图作为前景,悉尼歌剧院为背景,增添了一种娓娓道来地叙事性感。 在大光圈下,画面更加简洁、生动,充满层次。


光圈:f/10,快门:1/13s,焦距:75mm,ISO:80

非常规的拍摄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下着雨的悉尼街头,行人匆忙赶路,于是想利用慢门表现雨丝以及行人的动感。长焦压缩画面,调整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整ISO与光圈获得较慢的快门速度,虚幻的行人作为前景,与主体人物形成动静、虚实对比,突出表达重点。


光圈:f/2.8,快门:1/32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小耳朵教堂,夕阳在爬满植物的墙壁上映出星星点点的光斑,我想要突出这种斑驳的梦幻、温暖感,于是使用移轴镜头拍摄,调整构图,将人物放在右侧,让爬满植物的墙壁占据较大的画面空间,复古的墙壁突显了托斯卡纳的意式风情。


光圈:f/3,快门:1/320s,焦距:45mm,ISO:125

情侣在逆光中牵手向前走,此时单纯用大光圈已然不能表达出我想要的梦幻感,于是通过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让画面中一部分斑驳的树影与人物下半部分呈现出焦外虚化效果,于是就形成了这如梦似幻的画面氛围。


三、人物位置和拍摄角度


关于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我想强调两点,一是 中近景 画面中,人物之间的相对站位和呼应关系;二是 远全景 画面中,主体人物与整体环境的互动与衬托关系。

在中近景画面中,着力点在于描述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强调人物的表情和情绪,不同的站位会形成不同的氛围。

在大场景构图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成为重点。俗话说“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虽然人物只在环境中占很小的比例,但人的姿态和位置极为关键,画面所呈现出的氛围和气势更加重要,抒情意味更浓,要用展现环境、强化氛围的方式去表达人物的情感。


拍摄角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