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500万字
这是创刊于
2017年04月20日第780期
小程序文章
“小程序员”,是现在大家对小程序开发者的特殊称呼,与年龄无关。
但我们找到了一些人,他们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目前,大部分都还没有进入社会。
这些人,我们想把他们称为“小小程序员”。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编程学习,小学
刚
毕业的郭惟一已经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公众号和三款小程序。
就在毕业前一个多月,他刚刚给自己班开发了一个同学录小程序。六年级的同学们纷纷充当了产品经理,给他提BUG、提建议,他写不下去的时候,还负责鼓劲打气。
每天写完作业后,他都要抽出一小时编程。
最终,同学录小程序顺利上线,承载着六年的回忆,留在了班里每个同学的微信里。
7月15日,他是唯一一个带着作品进入“2019全国青少年小程序编程创意营”的学生。
在编程这件事上,他喜欢探索、享受过程、也追求结果。他也相信——“利用好微信小程序的平台,每个小个体必将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当运动员遇上小程序,开展梦想的竞技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绰号“小生蚝”的张镜濠虽然才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却已经是资深的“老江湖”程序员。
10岁的他第一次参与小学虚拟机器人队接触到编程的世界,凭借着一股热忱,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一走就是7年。
热爱游泳的他了解到母校游泳队会遇到在比赛报名、成绩计算时很不方便的状况,他也立即采取了行动,“东风东游泳队”小程序就被倒腾出来了。
即使有着许多的技术难题和规则限制,凭借着心态的调整与对编程的热爱,这些问题都被逐一解决。
小生蚝说,高考完之后,他仍会继续深入研究小程序,同时还会开始小程序的WXS和云开发等新的探索,争取从日常需求出发,再开发一些令生活更便捷的服务型小程序。
将家谱搬进微信小程序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作为一个目标明确且行动力极强的女孩,翁雅琳清晰梳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毅然选择成为“程序媛”。
现代人“不知来处”的境地,姓与名逐渐成为单纯的代号,而非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符号,这一“痛点”让她难以释怀。
如果能将家谱搬到小程序中,是不是能让姓氏中的传统文化保存得更久呢?
像一场宗源朝圣之旅,以记录家族文化和奋斗历史为主要功能的云笔记工具“微族迹”诞生。
“越努力就会越幸运”,她希望能寻找到更多姓翁的人,并且用这种方式,帮助人们找回属于自己的“根”。
当人们启航的时候,我知道我在为他们扬帆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当同龄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去看世界时,19岁的梁钧恒,正在通过小程序去“编程世界”。第一次体会到编程成就感的是——新生入学指导的小程序“贝壳启航”,他独立负责了编程部分。
“当时是小程序这个平台,给了我扬帆启航的机会。那我就会想,那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小程序,也能帮到别人。”
贝壳启航,这款集合学校众多信息资讯的小程序,不仅切实解决了新手的入学问题,也逐步发展为学校优质资源的聚集地之一。它正在超越梁钧恒的期待,也去满足更多人的期待。
梁钧恒从年少靠自学接触编程,到大学时选择物联网专业走向象牙塔。在他看来,编程这条路很长,但梦也可以做的更大。
从身边人的需求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刚接触小程序,徐子煌18岁。
用小程序搭地铁、在食堂打饭的体验让他萌生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念头。
为了方便同学们日常生活,他为母校开发了“莞工校园助手”小程序。
这款快捷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的小程序,上线之后就迅速占领了莞工众
学生微信常用小程序榜top1,积累了近万用户,他也因此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大神”。
他高中时候梦想能成为一名程序员,现在,他已经习惯于在用户和程序员的双重身份间来回穿梭。
“同学们的好评是我信心的源泉,如何进一步方便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为小程序增设功能的重要衡量指标。”
这是微信官方小程序广告
在小程序的承载下,传统古建筑焕发新的光芒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这位大四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算是一名高产程序员。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发了四款小程序。
“古建筑之美丽”小程序,让传统古建筑在小程序上焕发出新的光芒。
开发团队在一些古建筑旁贴上的特定二维码,用户现场扫描即可获得音频或者视频讲解。
此外,小程序上还可查看古建筑和部件知识的科普。
美化页面,优化主题,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开源组件和NPM的使用……不断地挑战困难,小程序逐渐完善
。
为了优化用户体验,他自学古建筑知识,成为了半个建筑“行家”。
“带着兴趣去学习甚至掌握它,你也会发现编程独特的美。
”
当工作与兴趣划上等号,就是最大的快乐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今年20岁的孙建雷初高中时期因为热衷电脑学习,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编程学习上,不断积累探索,提升自己的编程技能。
从中文编程学习软件E语言开始,
做过自己的Flash动画作品、
密码记事本软件
。
从小培养起来的严谨的编程思维,让他可以很轻松理解小程序的逻辑。
开发出“奇虫共享”,他花了半年时间。这是一款允许用户在上面分享自身的知识与工具的小程序。
“编程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编程思维等,能够让大脑变得灵活,也可以让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变得简单、有趣。”
洞察生活给小程序赋予灵魂
(点击照片可查看小程序作品)
遇到问题的时候,莫文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强以及目标。
莫文俊从大学开始全面接触编程,编程的枯燥与困难,让他曾经产生动摇。
给自己增加压强的结果是,他与师兄共同设计开发出了一款解决校内导航问题的小程序。
压强下的结果却给了他答案。
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小程序帮助了一名迷路的司机的那一刻,他得到了某种答案。
“我做的事情,能真正解决人们生活的问题。
”
在摩拳擦掌的年纪,少年们
初次体验到用科技为身边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
7月15日,
首届全国青少年微信小程序
编程
创意营正式开营
,一百余名00后也和他们一样,开始闯入“小程序员江湖”。
这只是开始,从“小小程序员”蜕变为真正的“小程序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加油少年们,未来可期。
小程序专题文章 网址链接:www.xcxbj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