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往不利
投资,相时而动,方能无往不利,讨论房产,股票基金,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偶俚张家港  ·  突发!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昨天  
偶俚张家港  ·  突发!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91产品  ·  信用卡品牌推广方案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新的一年,想搞钱的年轻人都涌入了这些小众副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往不利

赚钱的屠龙之技与捕蛇之术

无往不利  · 公众号  ·  · 2018-06-12 05:19

正文


赚钱的屠龙之技与捕蛇之术


屠龙之技出自《庄子》。讲的是一个人变卖家产,出门三年学习屠龙,回来后给大家讲,大家都很羡慕他。村口的老头说,杀龙的技术固然好,但事实上现在根本没有龙可杀。所谓屠龙之技,就是指技术虽然高明,但是没有实际用途的技能。

龙虽然没有,世界上却曾经存在过猛犸象,这两种都是庞然大物。

那么人类是怎么猎杀猛犸象的呢?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何况当时人类所面对的,经常是成群的猛犸象。研究表明,真正的猎杀方法,是合作。人类之间合作,人和狗还一起合作,而在当时,狗是否被完全驯化还没有定论,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已经形成了。人和狗一起,采用惊吓、火攻等各种方式,将猛犸象群驱赶到伏击地点,然后坑杀之。

据说,这是人和狗合作的最早的证据之一。

分工合作,是人类经济行为的重要方式,以至于《国富论》一开始,就举了分工制针的例子,来说明分工合作对生产效率提升的重大作用。那么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有点像猎杀猛犸象群,一个人是搞不定的,必须组成一个巨大的公司。而在这种规律的支配之下,企业的分工只会越来越细,而且除了极个别人,其他人都是可以替代的。

所以,我们从大学里面学到的技能,就有点像屠龙之技,没有平台,无从施展。这里且还不说大学教的对不对。这种情况下,不是无龙可杀,而是龙太大了,你一个人杀不了。

比如,学个marketing,你没有一个大的公司,好多种品牌,就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你可以用marking的思维去分析市场,也仅仅是分析而已。再比如,一个高管,学会了一堆战略、管理等技能,离开那个位置,依旧什么都不是,你没有施展的空间啊。当然,你可以再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重复上面的循环。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书生登上朝堂,当然有用,但是如果没有登上朝堂,就连杀鸡都不会,这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说的“手无缚鸡之力”。

这样,就形成了路径依赖。比如说,一个人的薪酬,到底是因为是自己的能力因素占得更多一些,还是平台的因素更多一些?事实上,在一个大企业,一个人的薪酬,不光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依赖于平台,比如公司所在行业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同事的技能,还有设备等等。这些因素甚至是个人无法左右的。

有的人很清楚,不是自己能力有多强,而是平台的更好,所以,早早的就放下了思想负担,安心在这个平台上耕耘,宠辱不惊,反正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样的人,往往最后回报还差强人意,反正他要求也低,所谓“剩者为王”。有的人,就不甘心,觉得自己能力超强,其实是产生了误判,最后离开这个平台,真的就什么都不是了。

平台会限制一个人的视野,因为很多资源都是现成的,所以人们很难见识到真正的市场是什么样的,一切成果,都是因为有了平台这个虚拟层,那不是世界的真相。

极少数人是有大才的,如果一个人有大才,要在一个平台做到很高的位置,才能发挥作用。

比如韩信,做小兵,做管粮饷的校尉,甚至是做将军,都是无法体现他的才能的,那得做大将才行。要不是萧何骑着自行车,将韩信追回来,极力举荐,说服刘邦,韩信可能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这件事情挺让人诧异的,韩信在这之前也没有显示特别的才能,寸功未立,怎么萧何一举荐,立马就能当大将了呢?

所以,在一个平台混,管你有没有才,关键是要上面有人,如同萧何之于韩信,张居正之于戚继光。

在一个大平台干,优点是体面,缺点是不自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往往钱还不多。韩信的结局是被吕后杀死,戚继光是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就连拿破仑早期,热月政变之后,赏识拿破仑的小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的弟弟)被杀,拿破仑就被抓起来,蹲了一百多天监狱。也许那个时候拿破仑就拿定主意,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要当皇帝。

要想稍微自由一些,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捕蛇之术,指的就是一门手艺。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了能抵赋税,勉强糊口而已。

比如撑船打铁卖豆腐、织席贩履、开小面馆、开个小超市,都是一门手艺,自古以来,都是非常辛苦,勉强糊口,想挣大钱,很难很难。

这种传统行业,我们是不考虑的,我们考虑的是那种“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的机会。

确实有一些机会,起初看起来像捕蛇之术,其实是可以做大的,最终能做到屠龙。

马云说过,一个新的商机会有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比如说互联网早期,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是看不见。

等到知道了后,发现不就是什么扯淡的BBS,个人网页,免费邮箱,什么聊天工具,简直是小孩子的玩意,不是什么正经工作,这就是看不起。

等到一些人赚钱了,大部分人完全不理解,一个聊天工具靠卖虚拟商品还能挣钱,这就是看不懂。

接下来,就是来不及了,比如某乒乓球名将主持的某某搜索,也没做起来,这就是来不及了。

事实上,互联网早期,很多人靠倒卖域名起家的,比如网易的老板丁磊,最早发现数字域名的价值,这种东西,当时又有多少人看得懂?

互联网极大的拓展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可能性,现在依然有很多机会。

而房产,也是这样,大部分人还是看不见(有人以为自己看见了),但是有很多人看见了,是看不起,接下来,就是看不懂,再过十年,恐怕就是来不及了。

这些新商机的共同点,就是有新的思维模式,而且最开始都是干的脏活累活。

互联网,从来就不是高科技,最早就是拿开源软件搭的,到现在,开源软件依然占了很大的比例。互联网就是脏活累活,非常辛苦,比如一遍遍的代码调试,半夜服务器宕机,这是常有的事情,搞不好过个什么重大节日,还给你封了。哪个IT狗不加班?

房产就不用说了,一堆文件处理,看盘,找中介,跑房管局,来来回回好多趟,更别说出租,别提多烦了。装修,很多人说一辈子做一次就够了,而搞房子的人,是很多次很多次啊。

您别说,就是这种脏活累活才挣钱。

所以,建议从那种有新思维的脏活累活干起,先进行单点突破。

要看你是真的有实力,还是适合在平台混日子,我建议开始进行一些尝试,毕竟选择脱离平台,还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有家有口的。

一个人的真正实力,是体现在工作之外,是否能挣到钱,那就从这里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