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氢云链
氢能专业人士精神社区,促进中国氢能产业与全球同步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昨天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昨天  
保险一哥  ·  中国寿险公司如何应对低利率挑战,deeps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氢云链

重点推动氢走廊建设和工业领域应用,邯郸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氢云链  · 公众号  ·  · 2024-10-09 15:2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平台。微信:qingyl201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

近日,邯郸市政府官网发布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产业发展目标方面,《通知》提出,2024年完成300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建设5座加氢站;到2030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置换氢能公交20辆,建设加氢站33座,绿氢年产能达到600吨。

氢云链对《通知》进行了简单梳理,具体如下。

一、“一核、两翼、两廊、多点 ”的 产业布局

《通知》提出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点”氢能产业布局。 “一核”指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两翼”指以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和广平县河北中威氢能产业园为“两翼”。“两廊”指即晋冀鲁氢能应用走廊和京津冀豫氢能应用走廊。“多点”指以武安市、涉县、峰峰矿区、磁县、冀南新区为区域性氢能供应及应用支点,着力打造以邯郸市为中心、服务晋冀鲁豫的多元氢能供应中心。

二、重点推动工业应用新技术发展

新技术发展方面,《通知》提出有序开展氢能装备技术应用探索、探索钢铁行业氢能冶炼技术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燃氢轮机氢能清洁供暖项目工程。
  • 氢能装备技术应用探索。 重点突破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大功率高效碱性电解水技术、氢气精准提纯和痕量杂质检测技术,研发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和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积极推进以绿氨为载体的氢气储运技术示范运行,探索有机液态储氢、低温液氢技术示范。
  • 探索钢铁行业氢能冶炼技术推广应用。 将钢铁行业作为全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创A。
  • 试点示范燃氢轮机氢能清洁供暖项目工程。 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附近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天然气掺氢供气、氢电耦合锅炉供暖、热电联供等项目工程,在确保安全和采暖需求等基础上,逐步推广覆盖全市。


三、打造四大氢能应用场景


《通知》提出,重点打造交投领域、工业领域、电力领域和创新应用的发展。
1、推广交通领域氢能应用
加快重卡运输“脱碳换氢”。 支持工程服务、物流车辆等领域逐步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工作。重点打造氢能重卡应用先行区,探索氢燃料电池拖车及叉车的示范应用。

推动城市交通“氢装上阵”。 重点在邯郸机场、邯郸站、邯郸东站等区域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大力推广城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客车等氢能用车。支持冀南新区在氢能快递车辆方面的示范应用。推进公务领域用车、市政专用车辆氢能替代,鼓励引导民众购买使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打造绿色“氢能走廊”。 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省际间货运专线建设,连通邯郸与重点企业物流专线和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生活必需品运输线路。

探索“氢能轨道”与“氢能航空”发展模式。 谋划轨道交通氢能列车应用示范项目。研究商业化氢能机场运营体系新模式。

2、探索工业领域氢能替代

建设领先“氢基化工”产业示范。 推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化工行业向低碳工艺转变。
打造“氢能炼钢”重点示范项目。 推进高炉富氢冶金和竖炉全氢冶金的示范应用
探索工业氢能“热源替代”新路径。 重点推动氢能与煤化工耦合,打造氢能耦合煤化工示范工程,在建材、陶瓷、玻璃、水泥等行业适时开展氢能应用,探索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掺氢应用。

3.引导电力领域综合发展

推动“电氢协同”发展。 谋划氢能与电力协同互补示范工程。

开展“氢气储能”示范应用。 鼓励邯郸西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探索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储能和调峰示范项目。积极发展氢储能与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运行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4.打造氢能创新应用场景

开展“氢进万家”示范项目工程。 探索邯郸本地天然气管网掺氢试验示范,研究建立氢能供热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氢能供热产业的政策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小型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试点示范。鼓励符合条件县(市、区)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建设氢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

创新氢能应用模式。 探索“氢能农业”应用模式,探索富氢水滴灌、喷灌、养殖等技术。谋划“农光/渔光互补+氢能”的零碳乡村项目。探索氢能在水上场景商业化应用。

四、探索氢能发展新模式

《通知》提出了开展氢储能调峰领域应用和探索绿色电力跨市制氢等两类新模式。

开展氢储能调峰领域应用。 大规模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风光制氢、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应用,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探索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制氢多元互补的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外送基地建设模式。

探索绿色电力跨市制氢。 依托绿电交易增强跨市绿色电力和氢能优化配置能力,逐步形成具有价格优势的绿氢供给。同时,推动受电县(市、区)布局制氢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扩大辐射范围。


推荐阅读

1 、如何破局?氢高速将成为氢车商业化新起点

2、 24起融资超26亿!为何氢能产业融资额总体下降?

3、氢云研究:氢能在船用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4、 “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从光伏企业氢能战略看中国氢能企业全球布局雄心

5、 氢燃料汽车真没商业化机会 ?Nature发文前提至少5个缺陷、论证不充分、结论不可靠!

6、氢燃料发动机是内燃机的一次绝地反攻、还是垂死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