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邮轮协会(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的数据表明,过去一年里,在海上度假的中国游客数量翻了一番多,达到210万。
这些数据可能会鼓励其他航运公司建造专供中国使用的船只,而非使用美国和欧洲的淘汰品。
为顺应中国蓬勃发展的邮轮市场,第一艘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邮轮、由德国迈尔船厂(Meyer Werft)建造的诺唯真喜悦号已经于6月底首航。它的“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长达333米的中国风船体画上,内设的赌场和商店面积也比一般邮轮的要大得多。
不过中国自己也想从欧洲企业主导的邮轮市场分得一杯羹。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建造的通常都是散货船、运油船之类,但今年2月,它与竞争对手意大利芬坎蒂尼船厂(Fincantieri)组建了合资企业,为美国最大的邮轮公司嘉年华(Carnival)的中国业务建造两艘邮轮。3月,迈阿密一家较小的邮轮公司SunStone Ships从另一家上海附近的国有船厂招商局重工订购了四艘邮轮。
中国船厂打入这个行业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政府在2015年宣布了新的五年规划,提出要建造自己的邮轮,作为经济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战略的一部分。
然而,自主建造邮轮远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三菱重工的尝试刚收获了惨痛的结局,甚至保证再也不会尝试建造邮轮。
为何说自主建造邮轮并不容易?而且掌握邮轮制造技术能否帮助中国的其他行业也不好说?
了解更多,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商论》App浏览七月刊文章 《自讨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