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别处World
一群世界的异乡人。浪游在「别处」,谈论生活、人类以及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株洲气温暴降!时间就在→ ·  4 天前  
株洲交通频道广播电台  ·  今日开抢!速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别处World

所有人眼中的香港,仍然定义不了香港

别处World  · 公众号  ·  · 2017-06-30 21:00

正文




昨天我们发起了一次征集:你心里的香港是怎样的?说说你对它的幻想、对它的失望、对它的困惑、对它的惋惜、对它的祝愿、对它的记忆……


收到的回复饱含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而情绪这件事,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由每一个个体不同的经历凝成,天差地别,却同样的真实。


接下来会将收到的回复整理摘编匿名放出。对你来说,或许是一场百感交集的阅读体验吧。


  ◆  ◆  ◆ 


 @*青


寸土寸金的香港。



 @***部


leslie的城市



 @*呀


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头


到现在都不能接受普通话版的港剧及电影



 @*冬


廣東省深圳市香城區紅磡鎮



 @*麦 


它自以为是的教养



 @***短


它应该是一座自由的城市吧。包容,平等。



 @*****昂


每年的 6 月在维多利亚公园内的集会,20 多年了,令人感动…



 @****友 


曾经的华人世界影视音乐中心,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l*****l 


对香港的祝愿,大概是希望能和苏格兰一样公投独立。



 @c*****欣


香港人在占中前后这段时间,怨气冲天,不反思自己,不放眼全球和未来,光是把责任推到政府和大陆,对内地人非常不友好,这种心态和做法对他们自身没什么好处。



 @*晶


小而美……扑朔迷离,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时尚有趣,认真快乐,有滋有味,珍惜空间和时间。


街道干净整洁!天空很蓝,经常会有台风,这个时候最浪漫!大家可以提早下班回家。躲在地铁里,茶餐厅…不过不会有许多人这样,因为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随身携带漂亮的雨伞!即使下雨也依旧快乐!


这里人们的饭量不小,大人孩子都一样!饭菜可口不油腻,怎么吃也不会胖。人们懂得欣赏时间,一份报纸一杯奶茶!超市里的东西特别多,各个国家的,包装袋上的繁体字很吸引我,因为许多看不懂啊……


一致、有序…这里真的很美,这里住着不同国家的人们,这里很安静……祝愿香港一直香港下去…永远停顿在此时此刻…切勿打扰她…


 @之************g


香港的散文家语气平和,像朋友。配丝袜或鸳鸯 就是最美早晨/下午。



 @*y


另一个制度的国家,很陌生很好奇。困惑的话就是香港人民的生活方式,很好奇一国两制真实接触者的感受,惋惜的话就是经济方面吧,记忆就是回归的纪录片还有各种高楼大厦。


 @*羽


希望香港可以重新找回自己的路,重现上世纪 90 年代的活动与辉煌。


 @**u


沒什麽啊,現在,一切都無需多言了。依然很喜歡香港,但已經過了對它評價下論的時候,我唯一清楚的是,每一個人,特別是大陸人所描述的香港,都不是我看到感受到的香港,但香港人的香港,也不是我的香港。


香港在失去自由,非要說的話,就是這樣。



 @**雨


没有在香港讨过生计,所以想起香港,就会想到洛克道灿烂到虚幻的落日和港铁上匆忙却有序的人们。除了冷气强劲奢侈连锁品牌遍布的商场,香港还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在小街小巷或是商铺二层坚持独立经营的小店铺,乐于帮助陌生游客的市民,鸟类聚集的郊野公园,风光无限的徒步山径,以及在香港任意一个地方几乎半个小时以内就能去到海边。


记忆里的香港就是个有高度辨识度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多元文化碰撞,再经由影视和音乐作品传达出来,整座城市就是一座活标本,常见常新。2015 年去香港念书,印象中繁华璀璨的维港变得暗淡落寞。面对堪忧的政治路途,唯有诚心祝福香港,捱到新天地。


 @****🐋


我现在在北京早高峰的地铁上。看到这个推送,有些激动。最近回内地之后好像都比较容易激动。在香港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可以忍,唯独吃的和住的不能忍,赌气般回到北京,却发现在内地除了吃的住的可以忍,其他的都忍不了。我成了那个格格不入的人。于是平日就靠翻墙刷FB来支撑自己不要变成沉默的大多数。


香港是那样一个地方,只要你知道它在那里,你就有继续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它是你的后盾,你的精神世界。


 @**夕


香港年轻人严重缺失爱国主义教育,感觉一国两制宽松的有些过头。现在的香港年轻人普遍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很悲哀也很可笑。


 @*


香港,从小看到大的翡翠台,有我喜欢的白话调调,以及美丽的维港,以及我喜欢的李思捷和胡定欣。 迪士尼开业第二年去香港旅行和去迪士尼玩,第一次在 7-11 扭蛋,让我喜欢上香港这座城市。


 @k***n


香港文化是几代广东人的精神沃土。于我,既近又远,近的是文娱、方言亲切,远的是快节奏、势利的都市生活观感。


 @**啊


虽然住在广东,但是过去得也不多。以前觉得香港总是很忙很赶,房子很小,但很有秩序,城市很干净。现在更加是非常敬佩香港,香港人为了捍卫自己的香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希望他们可以成功。也对香港现在大肆抓捕异议人士,和现在满街的水码都很失望。



 @k****n


我曾经在香港实习六个月。对于我来说,香港是一个东西文化交融,既有时尚时代的一面也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一座很独特的城市。她能和纽约伦敦巴黎各大世界大都市并列不是没道理的。


 @L***k


大陆沿海某些地方对香港十分崇尚,大部分当地人都以有某个亲朋好友在香港工作为豪,孩子也尽量送往香港读书镀金,记忆中是个昔日繁荣奢华时尚的特区而今日似乎已比不上大陆的北上广了,并且随着各种国外代购、海淘的出现在香港买买买并没有多划算不如直邮,不过美食还是很多的


 @*


我是一个港校本科在读内地生,有初来不懂广东话的无助,也有在受伤时被本地同学关心照顾的感动,也有对高昂的房租换来的狭小无隐私空间,也有看到我和周围人的正当诉求被学校、政府重视而欣慰。未来到香港时对这个繁华的都市充满向往,但目睹了香港贫富差距和脏乱的老居民区也感到巨大反差。 


我觉得两地人之间存在一些误解,我身边的本地同学都很理智很友好,并没有歧视内地人,一些政治活动也不全是“独”,更多的是争取他们身边事的权利,但是他们的底层人素质比较参差不齐,有好有不好,觉得不能以偏概全,真心希望大家能理智看待香港这个城市,不要事事上升政治。


试想,为什么一个内地销售员在态度不好仅是被认为“这个人态度不好”,而一个香港销售员态度不好却会被认为“香港人歧视大陆人”呢?


 @默******a


我对香港从来没有幻想,因为我知道世界比香港要大得多。


 @*子


09年到现在,每年至少去两次香港。开始还是个学生仔,去到尖沙咀,看什么都新鲜,但什么都买不起,一条街一条街走,竟然一天都不会累。毕业后再去,终于有钱住酒店,携程推的荃湾如心酒店正点到爆,而且,那时大陆游客还没多起来,酒店前台讲的国语真是听不懂。打电话给客房服务要个筷子,她送来了双拖鞋。惊呆。


后来渐渐地,接触到的香港人都能讲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了,连铜锣湾一家sasa门口揽客的老黑都用普通话大声喊着欢迎光临。再有一个变化是,裹头巾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以至于今年去的时候我恍然去了绿教国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还有呢就是,最近香港的大基建好像也搞起来了,维园修星光大道修港岛南部修,到处修。不过今年去,海洋公园通地铁了哦!希望香港还能保持自己的老绅士感,美食继续做的专业地道,希望她能生出新的活力,cover一时的灰蒙蒙。



 @*z


我觉得没有人能比皇后大道东那句歌词总结得更妙了: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看到彭定康的讲话,我很感慨。这辈子还没去过香港,不过祝福香港未来珍重,好运!


 @G************g


从来没有去过香港,明明在广州上学,但还是没有特别大的欲望要去,因为往往一提到香港,身边人去的最多的就是购物。转机的时候宁愿选择大老远的北京,也尽量不从香港走,因为亲切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为什么迟迟不肯去呢?总觉得心里有点点小小的距离感。在国外当志愿者的时候,项目方会一一介绍参与项目的各国志愿者,中国不同省份的志愿者都是介绍来自中国,但介绍香港志愿者时,项目方用的却是“来自香港的志愿者”,从未提交是来自中国的香港。


我不知道不同的体制背后的各种经济政治考量,我只知道政策上的不同也会反映到生活中,时刻提醒我们之间的不同。哪怕和来自香港的志愿者交流时,虽然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们是同胞,但他们普通话不好,只能用粤语和英语交流,两种需要都是非母语,所以让我下意识觉得自己在和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交流。


可能是我对香港了解的太少,身边的香港朋友太少。以前兼职做翻译的时候,去过香港的国外朋友说,香港给他们的感觉就像曼哈顿,高楼大厦,繁荣富强,物价昂贵。回归这么久,能看到它越来越好,很为祖国骄傲。希望香港人民和大陆人民能心连心,我们本是同根生,所以普通话也要学好,哈哈。


 @Y*****g


我是广东人,从小看TVB长大,说的粤语也全都是电视剧里学到。生在三线城市,之前一直向往深圳广州,香港是个奢望。


大学考到了广州,上大学以前去了趟香港,认识一个香港阿姨,那时候她和我说了句话:香港人看大陆人,觉得大陆人不要命;西方人看香港人,觉得香港人不要命。当时我完全不理解那句话,心想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会不要命呢。


我大学没读完就到法国交流然后留在巴黎继续读研,毕业后顺利在法国找到工作。慢慢地融入了法国那种舒适悠闲而又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年都回一到两次国,每次两到三周,带薪。经常中转香港机场,偶尔也会进城探望朋友,渐渐地理解了当年香港阿姨说的那句话。香港是金融中心,赚钱真是天堂,然而生活确不一定最开心。居住条件,人口密度,生活节奏...反正我这“欧洲乡巴佬”是看得头晕目眩。


最近一次去香港是带爸妈去玩,可能恰逢台风来临,反正最后呆的那一天心口闷得快喘不过气,感觉离开宾馆一到室外就快要中暑...这是气候问题吧,当然也有整个社会节奏让我喘不过气,尽管我只是去旅游的(工作估计就更不用说)。香港就这样慢慢从儿时的奢望到如今最不想去生活的地方。



 @L******u


我在珠三角长大,从小会唱普通话的“我家住在珠江口”,却不太热衷于粤语的“有只雀仔跌落水”。


十八岁时阴差阳错来到香港读大学,初来乍到,我对香港的排斥多于好奇,我的广东话讲得不好,想融入本地同学却总是get不到他们的笑点,于是每次我在罗湖过关,从香港进入深圳,听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时,就觉得全身舒爽:终于回到了属于我的地方,不用再小心翼翼地维持礼节,掩盖我广东话里的北方口音。


后来,我在香港认识了一见钟情的男朋友,每个周末跟着他在九龙港岛寻幽探秘,乐不思蜀。某一天过关时我突然发现,当我从深圳进入香港,在罗湖东铁站看见熟悉的7-11,习惯性地披上薄外套,听着香港粤语而不需要再将它们在脑海中翻译成普通话的时候,我有一份妥帖的安心,就像我知道,哪怕八达通欠费了,也能一路坐到我家的那一站。


2017年的元旦前夜,我和男朋友挤在尖沙咀的人潮中看烟花,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东风夜放花千树”,我莫名其妙地哭了,周围很吵,我一边流眼泪一边说,我们以后永远也不要分开了好不好,他说好。他紧紧抱着我,我们要跌到维港海面的火树银花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到现在,又是半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见过双方家庭全部直系亲属,说好了,毕业就结婚❤️


 @*曼


亲戚曾经在11年去香港由旅行团带去黑店被坑消费了10万J字开头牌子的所谓意大利18K彩金首饰,一言难尽……



 @**s 


2002年第一次去的香港,住半山区。那个时候的楼价还没有开始疯狂,幻想这样一套依山傍水的房子,是我为将来在此安居乐业的动力吧。之后十五年,隔三差五路过她,高层住宅越建越多,街道越来越拥挤,当然,普通话的普及也越来越广,和内地的相似度越来越高……我却觉得这越来越不是我熟悉的香港,她于我,已经成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文


所有的期望、认可和向往都建立在它是中国国土的前提下,然而有些港人把香港弄得乌烟瘴气,从此从神坛跌下来,无论以前多高大上,现在完全比不过澳门在我心中的地位。


 @* 


香港回归的时候我才一岁,关于香港的记忆点完全在历史政治书上,后来变成港独等等。他有点像失散多年在繁华都市里闯荡过的孩子,后来被生母找到,终究有着些许隔阂。被一国两制严重影响着,所以总是觉得有点“四不像”,不和大陆(嗯…也许是不屑)走一条道,但和资本主义道路好像也没有完全重合。也许大陆人的某些情节会严重一点,所以相信我们终究是亲如一家。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我们都要越来越好。



你也有什么话要说给香港听吗?



  ◆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别处的浪游者们喝杯咖啡吧


 一群浪游在「 别处 」的人  

行走列国

洗涤三观

捍卫开放社会

热爱并嘲讽人类


长按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欢迎置顶「别处」公众号

欢迎将你喜爱的文章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