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oodaily每日食品
分享最新食品行业资讯;融合资源,驱动行业创新! 尽在每日食品网 www.foodaily.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4年11月23日 ... ·  3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4年11月21日 ... ·  5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俩倒霉宇航员滞留太空超150天,营养不足瘦成 ... ·  6 天前  
日食记  ·  减肥千万别进,香到没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Foodaily每日食品

单店业绩是家乐福9倍的Costco即将落地上海,你会怕吗?

Foodaily每日食品  · 公众号  · 美食  · 2017-09-12 07:50

正文

 

拥有极强用户基础的美国零售品牌Costco终于不再观望,准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位传说中的零售业“大师”,究竟是如何坚守商品与服务,保证稳固的顾客黏性,才能够“超越家乐福四家门店之和”呢?



作者:超市老万,系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

内容来源:虎嗅网


打从今年年初起,就有消息称,Costco要来中国开实体店了,而在日前,Costco官方终于向媒体确认了其将在上海开店的消息。


据一财科技报道,Costco官方表示,上海店将采用Costco传统的会员制模式,既有整件销售,也有单品销售。但没有透露选址和开店时间表。而在报道中,一位经常接触外资零售业的中国行业内高层人士则表示,Costco上海店很有可能落地于浦东或虹桥地区,有可能同时开两家店,估计会在2019年开业。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Costco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存在。据天下网商报道,2016年时,武汉一家名为佳市得的超市打着“国内第一家Costco实体店”的旗号开业,后经证实,该店不过取得了Costco商品在中国大陆的进口销售权,并非其特许经营的门店,说白了,不过空顶了个名头,却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按说中国市场,近来近乎成为了所有海外品牌的发力之所在,Costco没道理不着手,然而这位来自美国的零售 “大师”却是在试水这一新市场时,表现出了格外的慎重——不是贸贸然开店扩张,而是希望通过线上先一步摸清中国的市场消费架构。因而,2014年10月,Costco在天猫国际开设海外官方旗舰店,以食品和保健品等优势品类切入,开始了其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天猫国际2016财年数据显示,Costco在天猫国际实现了过亿元销售额,也表现出了其在中国市场良好的用户基础。或许,在Costco看来,是时候走下一步了。在Costco上海店的开业时间表尚未公布之前,更确切的消息是,Costco将在下周开一家天猫旗舰店。从天猫国际到天猫,Costco要开始做一般进口贸易了。


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曾说过一句颇有点耸动的话:Costco只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如果它来了,中国现在的零售业全部都会死光。


所以,对于马上就要落地中国的Costco实体店,传统的零售玩家是怎么看的呢?


该来的总会来


不久之前,有关于ALDI实体店进军中国的讨论,而后就一直有很多争论。同时也有很多人在问,如果ALDI不敢来,那么,Costco呢?

 

超市老万认为:它一定会来,三年内一定会在中国大陆开实体店。原因如下:


它在台湾试水20年,已开出13家门店,对华人的消费已颇有研究与心得;


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金,包括三个直辖市在内有9个省份甚至已经达到10000美金(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上广深更是远超这些指标,符合Costco的目标市场定位;


Costco亚洲区域对中国大陆市场研究已久,包括在上海开设贸易公司,在天猫国际开设网上旗舰店,无一不是试水大陆市场的举措;


对比ALDI,Costco最大的优势就是自有品牌的名气,在大陆中产阶级消费者心目中,是有足够的信誉背书的。同时台湾的供应链、日韩东南亚的供应链已经营多年,完全有能力承担中国大陆市场的大部分商品供应。


因此断言,Costco三年内必进中国大陆,并且第一站就在上海。接下来会是北京、深圳、广州或成都。

 

这里插播一个小花絮:2015年超市老万去台湾访问,也顺便参加一个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副总裁的退休晚宴。会上问副总裁,台湾Costco现在生意怎样呀?回答:非常好,它的店均销售是家乐福的4倍。超市老万对答:还比较合理,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惊得合不拢嘴:“不对不对,应该是家乐福一到四名的门店销售的总和”。到今天又两年过去了,现在Costco台湾的业绩是这样的:


PS:Costco进入台湾的时间比家乐福要晚八年。


Costco的制胜法宝



Costco到底有什么法宝?为什么这么厉害?这里提几个它的小标签,大致描述一下它的轮廓:


2015年财报,商品销售亏损1.6亿美元,会员费收入25亿美元;


精挑细选4000个左右最受中产阶级欢迎的SKU 涵盖全品类;


简约设计,仓储式开架销售,以大包装商品为主;


卖场里常年提供接近30个试吃台,员工不断的主动为顾客送上各类产品的试吃试用,当你购物完毕后出来,已经根本不用去吃午餐或晚餐了,肚子早已被填撑;


已超过Auto Nation 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商,


美国Pizza销售最多的网点;


自有品牌Kirkland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保健品品牌;


有自己的加油站 每加仑比市面便宜10-20美分,仅供会员;


超市老万上次去美国,在一个周六去Costco购物。当推着购物车到达收银口的时候,收银台全部排满,每个台口至少排着15辆以上的购物车。每辆购物车都是满满当当的,平均估算一下,每辆购物车上的货值不低于200美金。本以为需要等待至少45分钟以上才能结好账,结果发现每个收银台都有4个员工,其中2个负责以最快的速度把购物车上的货分类摆放到传送带上,第3个负责收银,第4个负责装袋,最终等待加收银结束总耗时10分钟不到。


变革之中的零售本质


相信绝大多数的零售人都一直坚守着这样一句话:“零售的本质就是商品与服务”。这句话,在大卖场的红利时代我们讲,在传统零售受到电商巨大冲击的时代我们也讲。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当Costco真正在中国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还能够继续“固守”住这份“初心”,不做进化么?

 

面对电商的强烈挑战,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零售升级需求,当下的中国传统零售,正努力做着从短缺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向商品“相对丰富时代”所需求的“小而美”的改变。落脚点是提供更专业细分的商品、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以及更多样性的消费场景。专业性、性价比、便捷性和购物综合体验是此次变革的核芯内容。学习的对象以东亚、东南亚为主,尤以日本最为突出(便利店、品类专业店、Shopping mall等)。 


现在的Costco,跟其初始形态相比,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仓储批发卖场向 “中产阶级生活代理”的蜕变。脱离了简单的进销差价模式,会员费与消费金融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从简单的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变革到了博取“价值趋同“;起自购物,扩散至品质生活,升华于“利益共同体”。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加上”中产阶级的”这个定语?


首先,由于Costco的选址、会员费以及量贩制的销售模式(大包装为主),决定了其定位的主要客群是中产阶级家庭(而非单身族或低收入者)。他们时间成本高,对商品要求高品质与性价比,需求量大,需要一站式够足,购买力惊人。


其次,4000左右的SKU设置注定了其只能走精英路线,而非沃尔玛动辄几万乃至10万SKU的长尾路线。比如雷军所痴迷的新秀丽套箱,不到人民币1000元,经常是一到货就被一抢而空。摆这类商品的TG台,一般只会提供两种选择:一款是新秀丽的两件套,要么就是SWISS GEAR的三件套箱,充分显示了Costco爆款选品的特性


Costco永远和您站在一边


现在我们来看看Costco是如何将自己和顾客捆绑成“利益共同体的”:


“我和你是站一边的,而不是和工厂和供应商!“


我竭尽所能,以最低价格严选给会员高品质的商品,将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我的会员


我竭尽所能,保证质量,哪怕是吃了一半的饼干,只要你不满意,随时退货和退款


那么,顾客需要做什么才能享受这所有的一切呢?是的,你仅仅需要每年按时支付会员费而已,剩下的,就交给Costco。


简而言之,Costco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认同,让美加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觉得,Costco就是他们品质生活的代言人。

 

2015年,Costco的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其中高级精英会员(在Costco消费会有2%现金回馈,年费为110美金/年,普通会员为55美金/年)占比为40%左右,年会员费收入约为25亿美元,会员续费率在美加达到了91%,全球水平也有87%

 

细思极恐,这样的信任,是多么可怕的顾客粘性。反过头来看,如今的电商也好,实体零售也罢,各个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各种会员营销、各种广告轰炸、各种异业拓展,所追求的不就是顾客的粘性吗?简单来说,就是不怕您不买,就怕您不来。然而这一点,似乎Costco很容易的就做到了。


依样画葫芦?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说,既然Costco这么好,我们都来学习它吧;或者更直接点,我们都来复制它的模式吧!

 

“拿来主义”并不是一定不对。

 

但需要提醒的是,Costco在美加的成功,虽然与其所在地特定的地缘因素、消费习惯乃至供应链繁荣以及物流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更离不开所在地中产阶级的规模及密度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其“坚定不移的与顾客站在一边”,不以眼前短期的商品毛利为逐利之本,不赚快钱,而是以获得顾客的信任,获得顾客的采购“授权”为己任,一坚持就是20年。


试问在这个被资本推动的浮躁年代,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洗脑”,我们真的有信心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学习Costco么?

 

附几个例子供参考:


Costco商品毛利最高14%, 综合毛利率为10%左右,而沃尔玛为平均23%(扣除运营费用及税款 商品纯利润几乎为0);


热狗+苏打饮料套餐售价1.5美刀 30年未变,而且饮料居然是可以续杯的;


每年卖出6000万只4.99美刀的烧鸡,从未涨价;


Costco在加拿大是最廉价的药房;


在Costco购买的轮胎,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享受终身免费充气及平衡处理和补胎;


至关重要的中产阶级


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向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

 

不管这里所提到的中产阶级是如何界定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8090后对社会消费力的影响日渐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认同Costco的价值观,也就意味着它在中国的潜在顾客数量很有可能是很客观的。

 

两车、两大人、两小孩、一猫一狗的家庭组合,是Costco描述的其最重要的客群画像,那么这何尝又不是未来几年的中国会出现的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有一句很热门的网红口号:Costco只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如果它来了,中国现在的零售业全部都会死光。

 

真的有那么骇人听闻吗?可以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不要害怕。

 

Costco的玩法,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比较深入的“粉丝经济”玩法,它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KOL(意见领袖)。只不过这个领袖的意见,是建立在其海量的样本研究, 深度分析的“粉丝群体”诉求以及供应链系统的高度挖掘之上的,二十年磨一剑,非一日之功。

 

Costco正是通过其极高性价比的商品力优势,赢得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付出会员费。而在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具备如此高性价比商品的企业。这几年有一些小业态开始尝试,比如名创优品及生鲜传奇等,说明大家其实已经开始“觉醒”了。如何让自己做生意的理念先升级,让我们与消费者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可能才是我们零售升级的关键所在。

 

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消费升级从而引发的零售升级的年代。在此过程中,谁在商品力上占据高性价比的桥头堡,谁就能够在这场零售业的二次革命中占得先机。

 

内容来源: 虎嗅网;作者:超市老万

整理编辑:Cedar Yang, Foodaily每日食品网

欢迎无条件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本文,请直接联系原作者授权


相关阅读推荐

凯度:收购Whole Foods的十大影响

收购全食超市,可它在中国的生鲜投资已经失败了

2017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位居榜首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