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皇威廉二世与俄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他们两个互相视彼此为最大威胁,大肆扩充军队来防范对方,结果却在一场火拼之后被自己国内暴民毁灭
“谁是你的真正威胁?”这是一个大问题。
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其实是最无情的嘲讽大师,她常常以极端残酷的方式玩弄不明真相的过客——特别是如果他们对真正的威胁产生了错觉的话。
法国君主路易十六登台之后,终身将英国视为必须被打倒的最大敌人,即“法兰西的迦太基”,试图以此建立自己的君主威信:
他亲自督造海军,经常跑到波尔多过问军舰的具体建造事务;他不惜代价支持英帝国境内的叛乱,对爱尔兰和北美的殖民地反抗运动慷慨解囊。
令人遗憾的是,当这位君主的双目紧盯着英国时,却不知足下的大地开始坍塌,真正威胁的开始酝酿。1789年,法国的暴民突然发动起义,大革命爆发,1793年,被罢黜的路易十六被暴民押上了断头台。
由此看来,法王的真正威胁哪里是什么英国人,分明是法国社会的潜在动荡风险啊。
德国君主威廉二世则是另一位误读威胁的君主。这位雄心万丈的皇帝将英国、法国和俄国视为自己的最大对手,不断扩充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来抵消这种威胁。
结果到了1918年一战尾声的时候,在威廉的德国没有丧失一寸领土的情况下,被威廉二世大肆扩充的海军,由于召入太多在战争中
家产
一贫如洗的市民工人阶层,却发生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攻克基尔,结束了威廉二世的统治。
同样类似的还有伟大的前苏联,苏联的领袖们将西方视为其第一威胁,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为了应对西方威胁,大肆扩充军事力量,同时在印度洋、印度支那、阿富汗和非洲全面出击,确保了国家边境的安全。
然而,真正摧毁苏联并不是西方的雄兵劲甲,而是苏联国内的暴民。当苏联的刺刀将整个世界吓得瑟瑟发抖时,这个伟大帝国的内部架构却在国内暴民的不断反抗中突然瓦解了。
历史证明,对于一个实力不凡的大国来说,其真正的威胁不可能来自外部:一方面,大国的实力决定了她的统治者几乎不可能被单纯的外部冲击压垮;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敌我革命价值观的前提下,各国统治者作为志在维持权力的保守派,也很难有真正的利益动机去推动极限革命
(譬如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民主革命埃及政权更迭不符合西方利益,以至于西方随后被迫支持一场反革命的军事政变)
,这两点决定了外部威胁的有限性。
事实上,一个实力强悍大国之真正威胁只可能是国内问题的失控风险。只有国内问题的失控,才可能引发全面的危机;只有国内问题的失控,才可能导致现存秩序的全面动摇。所以,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在面临内外战略选择时,往往倾向于全力关注国内问题,而外部问题的处理必须紧紧服务于内部问题的解决。
所以,关键时刻,对于统治者来说,在内外威胁孰轻孰重问题上,一定要有冷静清醒的头脑,绝不可被舆论的鼓吹和不负责任的叫嚣吹昏头脑。
1914年7月,当外部冲突逼近,国内战争叫嚣舆论渐起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俄皇尼古拉二世这两位拥有世界上最大权力的表兄弟,承受不住那些不负责任的夸张言辞,相信了暴民们“口号爱国”的甜言蜜语,下定决心向对方兵戎相见,一脚踩进了毁灭性战争的深渊。
结果,这两位表兄弟,一位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客死荷兰;一个则在失去权力后不久,被暴民在地下室全家处死,尸体都无处寻觅。
的确,他们和路易十六一样,都是不明真正威胁、不清楚舆论虚伪的可怜人。
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搜索:
王陶陶文章搜索
(特别提醒:纯粹的干货,都在知识星球,这是真正预判未来的地方,世界上不会有第二家)
为了分享
本人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心得
,本人开通了知识星球《跟陶陶读书》。
在这个星球中,本人将为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1、每日短语音更新(10分钟左右),
主要集中于本人
读书时体会最深的部分
——历代政治家如何在
复杂局面中处置各种关系和利害
,以及其洞察人性的方式和成败经验;
《
蒋介石崛起的权力路径
》系列
《俾斯麦外交的权术技巧》
系列
《威廉二世外交的历程》
系列
2、《现代政治逻辑》,更新本人对现代政治逻辑的归纳和观察;
3、《统治与革命》,更新历代动荡和治理中的成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