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不会用人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好领导,看四位大佬如何用人?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11 22: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摘取自正和岛《微报》,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了解10000企业家的每日必读!


用人是企业管理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关于用人之道,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都有自己的答卷。成功者有刘邦,失败者有项羽。如何做到驾驭用人之道,需要摸索。四位企业大佬的用人心得,相信能帮助大家不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企业的用人之道,是侧面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向。


华与华华杉:企业应倡导“120分主义”


华与华董事长华杉:在华与华,有一个词叫“120分主义”。我让员工去做的,你都做到了,叫100分。但100分不够,因为100分没体现出你的价值。一件事交给你,如果你能自己思考这个事,在我交代的基础上再加20分,那这20分是你的附加价值。


但我们真的拥有很多120分的员工吗?没有, 大部分员工都只能拿60分。 做领导的都有这个体会,我们有时给员工说一个事,但他会理解不了你在说什么,也交不出你要的东西来。


这是谁的责任?是交代事情的人的责任。 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公司就有发展前景。要是每个人遇事都觉得是别人的责任,那这家公司就没救了。


比如说我的客户海底捞的服务,我问过创始人张勇关于服务的事,他跟我说:“啥子服务,我都不晓得啥子服务。 人家来吃饭还要排队,你总得要招呼的嘛。 ”他说得很朴素,很本质。人家来你家吃饭还得排队,你不得招呼一下嘛?这就是普通人的良知。


那有人会问:“服务需多少成本?”张勇回答:“啥子成本?店里人都坐满了,还有什么成本?”西贝也是我客户。它的老板贾国龙说过一句话:“ 你只管把东西做好,钱不够找客户要。 ”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这就叫货真价实。你得给客户提供服务,创造附加价值。


章燎原:三只松鼠用好年轻人“6字诀”


三只松鼠员工平均年龄24.5岁,管理层大多为90后互联网原住民,负责企业文化营造的鼠念念是90后,负责IP打造的鼠熊猫92年。松鼠老爹章燎原的用人观是 “三分识、七分用”,“草木皆兵”


“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干事的,用一个人,首先要把他的脑子扳正,让他有一个长远打算,我很重视一个人的稳定性,当一个人价值观正的时候,我的用人观就6个字: 加班、揽活、知错。


加班:我特别强调年轻人的行为管理。有人说不该加班应该高效。我说一个年轻人什么都没干过高效个屁啊,你只要天天晚上12点下班就行了, 笨鸟先飞嘛,有几个人天生高效的呢,都要靠时间去磨。


揽活:揽给他更多的事情做,或者他自己主动揽更多的事情做。 给他犯犯错,人都是靠做事锤炼的。


知错:我儿子11岁,拿我银行卡天天买这买那,我老婆说要收回,我说不要着急,给他刷到自己悟出来,后来有一天儿子对我说要解除银行卡绑定,他说我怕不能自我克制,但也不能不花钱,所以一天给我20块钱就好。


你看,一个人的认知观一定是自己悟出来的。对年轻人如何进行物质激励?章有一句话:文化不谈钱,但钱是对文化的尊重。比如“高薪养廉”,“我觉得一直把钱挂在嘴边是对文化的亵渎,但我愿用钱去尊重文化”。


复星集团CFO王灿:我的用人四原则


我自己的坚持的用人四原则是:


1.在一个组织里不要跟我讲前台、中台和后台,也不要跟我讲新员工和老员工,我只看你对这个组织有没有创造价值。我希望所有的企业家都能有这样一个概 念: 把你的组织看成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


2.我特别喜欢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人,比如大学学了物理或化学,后来转来做财务、做金融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大多是出于爱好,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正因为他没学过的东西,他后来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想持续地学好它、做好它。


3.很多人认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更喜欢有持续的成功或长期看是一个持续成功的人。这些人会比较自信一点,相对来说,更容易坚持。尤其是连续失败的人基本上是不能用的,因为他很可能会有心理障碍。这可能有点武断,但这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4.组织里一定要学会问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去“别人这么干我就这么干”,“follow别人的东西是最安全的,因为顶多被老板骂的时候说一句猪脑子”就结束了。 你要去找那一类人喜欢问“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人 ,尤其是组织想做提升、想革新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这一类人。


白立新:“识人九策”+两条


识人和用人,这对任何组织而言,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是极其重大的事情。 古时庄子曾有“识人九策”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而关于庄子的“识人九策”,我还想补充一点: 道术合一 。有道即有术,有多高的道,就有多高的术。所以本质上,我们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心境与能量,在更高层面上驾驭、使用这些具体的策略。 倘若我们的 不够高 发心不够纯正 这些方法就会成为诡计 不仅起不到作用 反倒会被别人识破 因而更加看不起我们。


此外 我们还要质疑假设 用真心感知人。比如 一个人曾在大公司工作过 拥有很高的学历 做过上市企业 …… 我们就认为他可以胜任新工作。再比如 一个人看起来心地很善良 我们就认为他值得依靠 …… 这些假设 都需要我们大胆去质疑 甚至勇敢去颠覆。最关键的是 要用自己的真心 感知周边的人 感知这个世界。既然识人和用人这么重要 我们就要花足够多的时间与人共处 —— 直接面对员工的眼神 直接感受他们的话语 以及背后的那颗心。


你的优秀员工被中层折磨走了吗?


在许多人眼里,中层管理者多数时候充当的仅仅是信息传递者、联络人、任务分配者等角色,在信息技术推动组织日益扁平化的今天,他们的作用似乎在不断下降。但麦肯锡调查表明:有的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业绩,关键因素不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前段时间有篇热文《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折磨走的》就指出,“如果你的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一定是你的中层管理出了问题。”中层管理者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已成为新共识。


彭剑锋亦曾指出:“一个企业真正的战略性资源,是干部。中层干部是组织的腰,腰不在工作状态,就像男人肾出问题就没有阳刚之气。‘腰’不行组织就‘拉稀’,组织就没有支撑。”那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呢?”


1.系统优化组织制度环境,强化“明规则”,杜绝“潜规则”。HR必须明确企业的用人理念,明确各种规则的制定初衷到底是“管人”还是“激发员工积极性”。


2.将合理离职率纳入中层管理者考核,倒逼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有的放矢,为潜在离职员工提供支持和服务。


《财富》杂志前20家公司中有一家公司采取这样一种措施:它要求部门经理画出危险图(满意坐标):一条轴反映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另一条轴反映员工离开公司的可能性。



更多 “大势”、“干货”、“新知” 内容,还有 跨界名人 为您每日提供 鸡汤、饭局段子 源源不断……详见 正和岛《微报》


点击“ 阅读原文 ”, 追踪内部资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