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将于明天在京开幕。为充分展现中国视听节目在增进中非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成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日前组织撰写了《中国视听节目对非洲传播研究报告》,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号将分两期编发报告主要内容,今天编发《丰富内容供给,中国视听节目成为非洲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敬请关注。
优秀视听作品是增进中非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广电总局积极鼓励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在非本土化译制播出。截至2023年年底,广电总局已支持237部视听作品及180期农业节目译制为7种语言在非洲国家播出,包括电视剧、动画、纪录片、综艺等。同时,一批优秀作品通过商业发行、展播等方式在非洲播出,为非洲人民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
电视剧是中国对非传播主要节目形态。从广电总局“中非中阿视听共享项目”来看,电视剧为主要节目类型,电视剧译制集数占译制节目总集数的47.62%,接近一半。
中国企业播出的节目也以电视剧为主。截至2024年8月初,据相关中国企业统计,其累计播出340部11220小时电视剧,占其播出中国节目总时长数的58.98%,接近六成。
中国电视剧在非洲取得较好传播效果,部分本土化译制的优秀现实题材生活剧在非洲主流媒体播出,实现现象级传播。
经过10多年的涵育,中国电视剧在非洲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非洲观众对中国电视剧已有一定程度的收视需求。课题组调查显示,在各类中国节目中,受访人群中其中“经常”和“有时”收看中国电视剧的比例为70.8%,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综艺节目(63.8%)高出7个百分点;在10个调研对象国家中,8个国家观看电视剧的活跃度更高。
在各类题材电视剧中,“功夫”题材、古装剧、青春偶像剧都深受非洲观众欢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白娘子传奇》等古装剧,以其新奇的故事和精美的制作令非洲观众入迷,《甄嬛传》《琅琊榜》《香蜜沉沉烬如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庆余年》《雪中悍刀行》《且试天下》等古装剧,在非洲众多外国节目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课题组调查显示,非洲观众喜欢功夫题材的占比74.54%;其次是古装剧(57.59%)、奇幻、神话题材剧集(47.47%)。
在社交平台的讨论中,古装剧声量显著高于现代剧。有的非洲观众表示:“古代中国真美啊,像仙境一样。”一位南非网友说:“我感觉中国电视剧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尤其是武侠和仙侠剧。” 除古装剧外,中国青春偶像剧也受到非洲观众的青睐,《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微微一笑很倾城》《完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我只喜欢你》等剧集在社交媒体中讨论热度较高。
二、动画节目覆盖青少年各年龄
阶段,益智冒险题材更受欢迎
动画是中国对非传播重要节目形态,面向非洲青少年儿童。广电总局支持译制的动画节目集数占译制节目总集数的37%,是第二大类译制节目类型。中国企业播出了超过120部900小时中国动画节目,覆盖各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深受非洲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新闻、青年、文化和体育部部长塔比娅·毛利德表示,在中国各类影视节目中,他们最喜欢中国动画片,中国动画节目不仅吸引了很多的桑给巴尔少年儿童,包括她在内的不少成年人也喜欢观看。
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办的儿童频道是中国动画对非传播主要渠道。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办的频道中,儿童频道收视率稳居前十;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儿童频道收视率最高时排名第二,仅次于斯语频道。在各类题材类型中,非洲观众更喜爱冒险、搞笑类和教育、益智类的动画节目。与一般受访者相比,动画片活跃观众对冒险刺激类、体育运动类动画片的偏好更加显著。给非洲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作品有《熊出没》《小鲤鱼历险记》等面向少年儿童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动画作品,如《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也有一定的喜爱度,魔幻动画《精灵梦叶罗丽》在非洲收获了大批忠实的小粉丝,在泛非地区取得平均收视1.17%的成绩,斯瓦希里语配音版本取得了平均收视率2.76%的成绩;《叶罗丽》第四季英、法、葡、斯四语种版本平均收视率为1.78%。在北非地区,中国动画片也很受欢迎,《23号牛乃唐》《大禹治水》在摩洛哥新视野电视台播出,最高收视份额达18.5%。
三、纪录片是重要节目类型,
为非洲观众了解中国重要窗口
纪录片具有独特的纪实魅力,是非洲观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对非传播重要内容形态,涉及社会、人文地理、人文历史、美食和动物等各个方面,以展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纪录片为主,其中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纪录片给非洲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CGTN纪录频道、英语、法语、阿语频道均在非洲落地,尤其是纪录频道,播出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纪录片,是非洲观众收看中国纪录片的重要渠道,一些纪录片给非洲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尼日利亚网友表示:“我尤其喜爱CGTN的旅游节目,中国是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四、中国节目在非洲可见度与影响力
持续增长,非洲市场持续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