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5/1/10
(第30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9-030
接着我们看下一句: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
这两句经文最后的两个字:欢乐。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的人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过亲戚朋友说,我每天这么认真的工作、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更痛苦,我看没有这样的人。但是冷静想一想:从我们自身到我们生命当中的有缘人,大家「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二0一四年又过了,很快啊。小时候,记得念小学的时候觉得一年怎么过这么慢,怎么收压岁钱的时间还没到。现在上了中年觉得一年过得好快。
所以科学家包含经典里面说,时间是假的,有道理。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它不是真实的,但时间却是宝贵的。
那我们一年过一年,一日过一日,我们真的有愈来愈快乐吗?依照科学家的统计,人是愈活愈笑不出来。所以这两句话重要。
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他把方向搞错了,他把目标搞错了,本身那个目标就是让他愈来愈痛苦的,他再怎么努力还是往痛苦。
比方现在的人所谓的享乐,他就是追求欲望,已经注定他愈来愈痛苦了,那还用说?因为老祖宗说,欲是什么?深渊,他只能愈陷愈深,怎么可能会快乐?可是他每天很努力赚钱,都花不够。现在下一代很会花钱,二十几岁的人,很会花,都留不住,因为他太奢侈了,纵欲了。由奢返俭难,要再变节俭就很困难。
这两句很重要,决定了我们是不是正确的目标,是不是人生会愈来愈充实、欢乐
。
第一句讲到『家门和顺』,一家和和气气,长辈慈祥,晚辈懂得顺从、恭敬,那整个家是一团和气。
虽然『饔飧不继』,「饔」是早饭,「飧」是晚饭,不继就是三餐不是很宽裕,吃得不是很好。但『亦有余欢』,虽然物质享受不算是很好,但是精神、人和、家庭的气氛,是让每个人不管是成长、生活都是很愉悦的。其实现在这些经句,我们拉到我们这两、三代人的人生来看,就很有体会了。三十年前物质生活比较不好,是吧?那请问大家,三十年前的人笑容比较灿烂还是现在?再来,三十年前父子关系比较和乐还是现在?三十年前兄弟姐妹的情感跟现在比起来不一样。可是现在的人物质享乐比较好。
结果享乐好了,兄弟姐妹因为财产告上法院,冲突不断,哪有余欢?因为人的贪心愈来愈增长了。
以前的人物质缺乏,很惜福。对于亲戚朋友的帮助念念不忘,这感恩心!
有时候家里不是很宽裕,刚好买一只棒冰,六、七个兄弟姐妹一个人咬一口,那个味道三十年后还记得,是吧?你看现在的孩子一吃,花钱连吃三、四只,最后就,「好了,不要吃了啦,难吃!」还嫌弃。所以内心快不快乐跟物质丰不丰沛、宽不宽裕不是有绝对的关系,什么决定的?心决定的。
所以这两句提醒我们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人不把这些道理想通,在现在这个功利主义,不随波逐流、不照着这个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去走也不容易,唯有自己真的脑子冷静、清楚了,才能够不被污染
。
孟子告诉我们「
君子有三乐
」。第一乐就是,「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有父母可以奉养,兄弟姐妹都很长寿,聚在一起,子孙和乐,还可以话话五十年、六十年前小时候的情境,这是天伦之乐,这个跟性德相应。第二乐是「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觉得没有对不起上天,也没有对不起人,良心过得去,好吃好睡,这是人生的乐事。现在的人不好吃、不好睡,还吃安眠药,还要看精神科医师,这个就很痛苦了。第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去成就他人,以至于为团体、为国家、民族成就人才,这是第三乐。这个后面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为官者、上位者,不是只有想着自己身家的快乐,更重要的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为国家举才、培养人才。为自己的团体尽忠,最重要的也是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人才才能成就事情。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推荐阅读,
请点击蓝色文字
:
1、
答疑解惑 ━━ 不奉承领导如何立足?
2、
不要急着结婚,要先提升自己的德行与判断力!
3、
蔡礼旭:想到另一半对你的恩德,脾气就没有了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朱子治家格言》第3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