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
罗姣姣,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2024年的视听文娱领域,脱口秀节目的回归及其所裹挟的脱口秀新热潮,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脱口秀在如今已然生成了从线上视听节目到线下演出市场深层次联动的产业模式,并成长为当代年轻人文化消费的一种重要潮流,这是脱口秀的产业形态特性与发展路径选择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视听内容的制播为原点,拓宽延展线下的文化消费场景,二者在一种紧密关联且良性循环的状态中完成双向成长,
这在视听行业普遍希冀通过新商业模式的找寻而实现解困的当下,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实践。
而今年脱口秀节目回归之后再度引发热潮的客观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脱口秀及其市场本身所依旧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然而,生命价值的释放往往需要在一种良性健康的生态之中完成,脱口秀近几年的发展道路也并非全然的一帆风顺。
大众切实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而
需求越发旺盛和迫切之际,则越需要以高质量的精品去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在视听文化内容领域尤其如此。
脱口秀所经历的曲折式发展之路事实上也是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一种体现,要想实现良性向前的理想目标,显然需要更多主体和力量从顶层到细节的倾注。
浪潮之中的脱口秀
回归之后的脱口秀,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架构都有了进一步的升级。
刚刚过去的三季度,脱口秀综艺毫无疑问占据着视听节目领域的话题中心。
腾讯视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与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两档节目近乎同步上线,将沉寂近两年的脱口秀综艺重新带回观众视野,引发了从行业到用户的极大关注。
回归,是今年的脱口秀综艺所带上的一种底层情绪
,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中,“回归”的话题被有意无意制作成各种维度的内容素材,在多个场景之下被提及,脱口秀演员和观众们也往往能因此默契地会心一笑。
时隔两年,于节目、于行业、于个体来说都是一个不算短的时间,其所蕴藏的不确定性也就成为此类节目必须面对的考验。
而脱口秀节目在今年的表现似乎也经受住了这样的潜在考验。节目的热度指数与往年的同类节目相比创下新高,且在网播表现和话题传播度上都成为三季度综艺中的“顶流”类型。
脱口秀演员们所创造的各种“金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流转,引发出大众情绪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卷入,脱口秀已然创造出一种视听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再度归来的脱口秀节目,从节目形态到精神内核上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摆脱过往的路径依赖,基于新的传播环境和行业生态去构建脱口秀新的面向和样态,是今年的节目得以顺利回归的一个根本动因。
更具现实性和生活性,是这些变化当中能够被显著感受到的一个维度,
与当代年轻人关系紧密的生活、成长、职场、情感等话题,在节目中被脱口秀演员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着演绎。
一方面是表达的足够真实与真诚,
女性话题、职场体验、人生选择、精神健康、家庭生活等题材被深度挖掘,
这些源于创作者们或自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素材,既是来源于现实又是对现实的喜剧性凝练,引发广泛接受与共鸣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另一方面则是样本的足够多元与多样,
脱口秀节目们从顶层设计上,一直都在鼓励着更广泛的群体进入到脱口秀表演者们的行列当中,
不断打破着年龄、地域、性别、学历乃至颜值上的界限,
脱口秀言说者们的多元性让脱口秀在现实性上的跃升,带上了更具广泛性的基础。
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这是被诸多创作们践行的一条创作逻辑,但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脱口秀节目们似乎已经将这种“冒犯”的创作逻辑进行了底层价值上的升级,
在精炼调侃、消解、吐槽等脱口秀必不可少的“冒犯”形式的同时,更多将其转换成一种更具“观照”性的创作底色进行延展和铺设。
观照社会、观照人生、观照每个普通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以及观照整个脱口秀行业本身,
脱口秀的根基在这种“观照”之中变得更加的厚重,
脱口秀的底色也因此变得更为亲切和温暖起来,也相信其生命价值的持续释放会因此而变得更具力量。
持续进化的脱口秀
以人民性为基点,脱口秀正在朝着高质量文化形态迈进。
脱口秀的本质是喜剧艺术的一种,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去完成。人类对于语言类喜剧艺术的需求似乎一直都是饱满旺盛的,尽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呈现的具体方式可能不尽相同。
脱口秀在中国的生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近才有的故事,但在近几年,凭借此类题材视听综艺的接连爆发,让脱口秀逐渐成长为一种流行化的文化产业形态。
脱口秀的产业生态也得到了迅速的养成,看脱口秀被很多年轻人列上了日常文化消费的清单,脱口秀的线下演出版图在各地铺展。
用喜剧的方式去解构现实,
脱口秀能够在短时间内聚合大量拥趸,与其强现实性的属性密不可分。
“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或许正如《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这句节目口号一样,用一种看似轻松和幽默的方式消解生活本身的“痛点”,
不刻意回避现实的不尽人意,更不将现实粉饰进美好的真空状态,脱口秀的这种现实性往往更具真实性和贴近性。
于是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是生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和他们身上普通的故事,但却因为足够真实和贴近,而带上了一种吸引人的不普通的力量。
这里有年轻人学习工作中的困顿、也有婚姻情感中的确幸与难题,有女性成长的不易、也有家庭关系中的纠葛与牵绊,有烟火气也有生命力,因此才能格外打动人。
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情绪的精准把握,是脱口秀这种喜剧形态创作的根基,
也能够成为其文化价值建构的重要通路。
以人民性为基点,关注和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根本路径,而脱口秀的创作也同样如此。
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的
脱口秀节目呈现了一个脱口秀喜剧人的群像,
他们几乎都是切切实实的草根,扎根于普通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他们借由脱口秀所表达出的生命情感状态,便具备了广泛共鸣的基础。
脱口秀综艺以及脱口秀行业在过去两年里,显然是面临了生长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危机性的困境,脱口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态,如何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媒介传播环境之下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中,脱口秀行业并没有放任沉沦,而是
将产业逻辑和产业生态进行提升和净化,助力整个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因此我们在今年的脱口秀节目中看到了新人不断涌现的景象,看到了更多热爱脱口秀的人们进入到这个行业,带来了新鲜的面孔与多样化的喜剧样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脱口秀节目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