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3个精算师
介绍保险知识,发表与保险财务、精算和投资有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女报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  10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17 小时前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13个精算师

上市公司有效业务价值VIF的打平投资收益率

13个精算师  · 公众号  ·  · 2024-05-27 18:06

正文


1


上市公司有效业务价值

VIF的打平投资收益率

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等于调整后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之和。


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寿险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VIF打平投资收益率 ,也就是使VIF为零的投资收益率假设。

这个概念可以视为新业务价值VNB打平收益率的延伸,也为未来我们引进更加有意义的潜在投资收益率打下伏笔。


潜在投资收益率就是让由此算出来的VIF加上调整后净资产等于公司总市值的收益率。


2019年在我的PPT《2019年寿险公司竞争力排名》中我首次提出了新业务价值VNB打平收益率的概念,今年在"十三个精算师"的公众号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比较了各家上市公司2017到2023年的VNB打平收益率。


VNB打平收益率是衡量公司新业务最有效和最客观的指标。


2011年在厦门中国精算师年会上,我首次提出了寿险公司在会计利润口径下打平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并且每年根据各家公司年报持续更新到2022年。


会计口径下的打平收益率主要是反映了存量业务剩余边际的摊销 ,而不是新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并且每年的打平收益率还会受到精算假设的自然变化(如750天曲线)和人为调整的影响,而VNB打平收益率几乎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未来在新准则I17下,VFA方法下的CSM可以吸收投资收益的偏差,打平投资收益率的参考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2


寿险公司

有效业务价值VIF

最近七年,中国的六家上市寿险公司都在年报中披露了当年的新业务价值VNB和有效业务价值VIF,并且还披露了关于贴现率和投资收益率敏感性测试的结果。

计算VNB和VIF时,一个最重要的假设是公司未来的投资收益率。


这六家上市公司中,从2017到2022年,除了人保寿在2017年到2019年的假设为5.25%外,其他公司的投资假设都是5%或者几乎是5%,这样各家公司算出的VNB和VIF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2023年最大的变化是,上市公司都调整了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假设:


一是未来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从2022年的5.0%下调到4.5% (只有人保寿的万能险和分红险为4.75%),


二是风险贴现率从过去的11%下调为9% (平安只调到9.5%,而国寿从10%调到8%)。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到2021年,各家上市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大体上是逐年递增的,只有平安在2021年出现了微降。


到了2022年,平安、新华和人保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太平大致持平,背后原因各不相同,除了模型参数调整外,存量保单退保是主要原因。


而在2023年,上市公司下调了投资收益率后,平安、太平、新华和人保寿的有效业务价值同比都下降了,其中太平的下降幅度超过30%,值得关注,其他三家的降幅都在2%到11%之间,国寿和太保则继续上涨。


3


寿险公司的

VIF打平投资收益率

从VIF计算模型可以看出,考虑资本成本前的有效业务价值是投资收益率的线性函数,而资本成本COC也是投资收益率的线性函数,所以VIF是投资收益率的线性函数。


从各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加50bp和减50bp后的VIF结果基本上形成一个等差数列,微小差异是由计算VIF的月度模型造成的,因为年度等差数列月度化后只是一个非常近似的等差数列,这个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2017年到2022年,在计算VIF时,国寿、太保和人保寿对未来每年是用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假设,而平安一年以后、新华三年以后、太平四年以后才采用5%的投资收益率假设,不过前几年的投资收益率假设与5%的差异较小,新华的万能险账户假设为5.1%(但其万能险账户只占总资产的5%,整体影响不到1bp),所以这三家公司打平收益率是指一到四年以后的“终极投资收益率”。


在2023年,几乎所有公司都用了4.5%的投资收益率假设,只有人保寿在万能险和分红险账户用了4.75%的假设。人保寿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总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50%到60%,那么加权平均后,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4.63%到4.65%之间。


为了计算公司层面的VIF打平收益率,保守起见,我们假设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63%。


4


VIF打平收益率的可比性

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最近七年上市公司的VIF打平收益率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当然2023年的风险贴现率从过去的11%下降到了9%,和前几年的数值并不完全可比,但我们也不想估算在11%贴现率下的VIF打平收益率了,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我认为VIF打平收益率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的附加费用率下降造成产品本身的利润率下降;


二是最近三年寿险行业占主导的产品增额终身寿的现金价值太高,保单退保会产生退保亏损,而其他险种退保,基本上都会产生退保益(除了会计准备金在前两年可能为负数的重疾险)。


平安的VNB打平收益率一直是上市公司中最低的,但看VIF打平收益率,2017年到2021年仍然是平安最低,2022和2023年则是太保最低,而人保寿的VIF打平收益率一直是上市公司中最高的。


再看这七年VIF打平收益率的变化,太平上升了2.50%,幅度最大,平安上升了1.44%,排名第二;太保只上升了0.25%,幅度最小;其他三家的涨幅都在0.41%到0.64%之间。上市公司可以各自做各种归因分析。


虽然各家公司的风险贴现率有点不一样,我们也不打算将风险贴现率都调成完全一样,推导出"调整后的VIF打平收益率"了。VIF打平收益率对风险贴现率的敏感性和VNB打平收益率大体相当。

最后我们也汇总了六家上市公司过去七年的公司新业务价值VNB打平收益率,放在一起供大家参考。


不难看出, 相比VNB打平收益率,各家公司 每年的VIF打平收益率要稳定很多 ,因为这是所有存量业务的加权平均值。


最后再说一点VIF打平收益率和VNB打平收益率不一样的地方。


中小公司因为固定费用超支,全费用口径下的VNB打平收益率通常较高,除了几家开业时间较长的外资公司,大多数明显高于上市公司。


但是有些中小公司的VIF打平收益率却相当低,特别是一些产品定价比较保守的小型外资公司,甚至低于上市公司,因为在计算VIF打平收益率时,固定费用的超支几乎没有影响。


作者简介


王晴,北美精算师(FS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早年曾任职于美国林肯国民公司,美国CNA保险公司,韩国三星人寿,归国后在多家寿险公司任总精算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今日女报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10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17 小时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大叔爱吐槽  ·  不就堆个雪人,看把你们能得!
8 年前
广东配音最前线  ·  靓女宿舍里直播,上铺却火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