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虚拟现实)成为创投圈的热炒概念,大量头显设备随之出现。然而,同质化竞争、缺乏商业模式、泡沫化等问题也在行业内大量涌现。11日,在深圳举办的2017 CITE 全球VR/AR开发者应用分享峰会上,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谭贻国坦言:“‘VR元年’出现了各种困境与杂音,VR厂商更应‘抱团取暖’”。
“2016年VR行业并未实现预期中的爆发,有些VR企业过于急功近利,将还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导致了消费者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这也间接导致了各种困境,尤其是下半年出现了更多的杂音。”谭贻国说。
记者在位于深圳华强北的一家数码商城发现,VR硬件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大多数VR盒子的价格在百元左右甚至更低,有的被当作促销赠品。商家告诉记者,许多VR盒子成本价在10元左右。一些创业公司的“品牌”VR盒子,也是直接从这些厂家订购并贴牌。
据记者了解,2016年4月,在华强北出售的热销款VR眼镜尚能有10元利润,至10月,利润已降至不足1元。市场竞争接近饱和,VR行业进入薄利时代。艾媒咨询在报告中指出,国内一些价格低的VR产品山寨化、同质化严重,这是用户体验不佳的原因之一。
同时,VR行业仍在探索盈利模式,有VR创客团队从业者对记者表示:“去年100家创客团队,今年可能只剩下20家,没有利润,剩下的也不过在勉强坚持。”去年5月,证监会严控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收购或者募集资金投向VR行业,上市公司此前是拉高该行业估值的主力资本,随后6月—8月国内只有四五家VR创业公司成功融资,市场迅速转冷。
在这场淘汰赛中,有人怀疑所谓的用户需求并不存在。在本届峰会中,多位嘉宾在演讲中提出,未来数年VR最大的市场是B端而非C端,集中在医疗、制造业、教育等行业。“VR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新工具,它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机会。我们应该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加强VR+的研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综合处处长杨旭东表示。
本次峰会上,深圳市科创委高新技术产业化处副处长刘一平表示,目前全国约有300家企业致力于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深圳VR/AR产业链正与教育、医疗、旅游等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进行融合。2017年深圳市将实施VR/AR等10个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扶持计划,总资金20亿元,其中VR/AR产业2.1亿元。
谭贻国对行业前景充满乐观,他认为,预计至2020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市场规模将占过半。他呼吁行业“在关键时刻抱团取暖打天下,不要那么短视抢着吃VR快餐,要投入更大人力物力,建设VR人才基地,为VR产业储备和输送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