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刚初步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今天我为什么选择跨国企业来研究呢?因为湾区的跨国企业很多,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国内市场开始出现一种饱和的倾向,如何扩展海外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首先是政治风险及其界定。
政治风险简单定义的话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比如这个国家一直对我们很好或一直对我们很坏,前者其实就没有什么风险,因为你投资之后也不会打水漂,后者大家就不会投资这里。我这里要讲的一个政治风险,是第三方国家因为中美竞争的压力,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发生“摇摆”(wavering/swing)。比如,作为唯一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G7成员国,2023年10月,意大利在2023年10月在美国的压力下宣布退出;2023年5月,曾经力挺华为的葡萄牙,在美国的压力下,突然宣布华为禁令,导致前期投资前功尽弃;2023年3月,在美国的影响下,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发出通告,全面禁止员工使用抖音海外版。
我们的研究是想知道哪些是摇摆国家,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制定“摇摆”经济政策的原因。首先要定义一下摇摆国家,就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2~3年),该国对华外交战略出现反复波动,并影响了中国与该国政治经济合作的稳定性与连贯性。为什么是定义为2~3年?因为我们一般认为企业海外市场的前期投资要2~3年。
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一个例子,2017年3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特恩布尔表示愿推动中澳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但2017年下半年,特恩布尔忽然在联邦议会强调严肃对待中国对澳贸易,认为中国是威胁。2018年2月他接受访问时又表示,“我们不认为中国是威胁”。所以这个案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摇摆国家。
摇摆国家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轻度摇摆,影响不是很大;一种是中度摇摆,这个时候有一定的风险,比如中国跟日本关系的摇摆;另一种是重度摇摆,像意大利这样,风险很高。为什么国家会出现摇摆呢?
哪些国家最有风险?为什么?
我们这个研究从跨学科视角来看时,若是先从原有的政治学、经济学来理解问题的时候,其实是从权力和利益上来理解,这个最多只能解释有些国家选边站的问题,比如说在华为问题上面,以色列和沙特都是美国的朋友,但是以色列选择了禁止华为,沙特选择了对华为开放,这怎么解释?
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美国虽然他们相对的军事权力很强,但是以色列和中国的经济利益没有沙特和中国的经济利益联系那么紧密,所以沙特在这个时候仍然选边站中国。但是,这个不太能解释摇摆行为,比如说像意大利和菲律宾这种情况,权力和利益在有限的几年内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为什么又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