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迪智库
赛迪智库感谢您的关注。作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咨询翘楚,我们密切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热点问题,同步追踪国内外工业和信息化最新动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启动党组第四轮巡视工作 ·  6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性能堪比游戏本」的平板电脑 ·  18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TGPMS: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基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赛迪智库

观点 | 地方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实践与经验分析

赛迪智库  · 公众号  ·  · 2025-01-09 17:00

正文


读而思


近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出台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罗茜 巩键  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数字技术正加速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普及渗透,中小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体,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出台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地位
日益突出















当前,全球格局加速演变,科技和产业革命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迅猛发展,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领域。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凭借广泛的覆盖面和高度的灵活性,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面对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和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既是中小企业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的有效策略,更是其摆脱传统经营模式束缚、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能够利用远程协作、智能制造和线上营销等新模式,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市场响应能力,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企业更好应对国内外复杂市场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深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举措,对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2019年至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数字化转型做出部署,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可持续发展。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9部门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等任务。2022年,国务院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由点及面”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及具体转型场景应用。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为中小企业评估数字化转型基础、制定数字化转型路径、评测数字化转型成效提供依据,并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提出“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闭环路径,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各级主管部门凝聚合力、协同推进。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聚焦关键场景,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数字化水平评测和转型指引工具,引导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深度转型。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分模式、分场景、分行业遴选中小企业关键业务场景深度改造案例、“链式”协同数字化转型案例和产业集群园区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加快优秀经验复制推广,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引参考。


同时,中央政府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力度,从2023年起,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分三批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支持地方政府综合施策,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目前,全国已遴选66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超过120亿元。














地方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机制探索、资金支持、人才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协同推进长效机制

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协同与主体协同双轮驱动,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战略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数字赋能应用引领、产业链群能级提升等行动,制定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设立数字化改造专项资金,用于“奖”典型、“补”企业、“助”赋能和“购”服务,典型地区有河南省鹤壁市等。二是将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与智改数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数据要素开发等工作统筹推进,充分放大试点效应,典型地区有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沈阳市。三是汇聚研产学用金多方主体,建设线上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线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赋能)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对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政策匹配、转型咨询、项目备案、数字化水平评测、解决方案匹配、改造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及产融合作等全路径服务,典型地区有广东省深圳市、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宁市、云南省昆明市等。


分类分业实现批量赋能

地方政府遵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规律,发展面向垂直行业的专业型平台,打造细分领域数字化标杆,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一是编制细分行业“N+X”数字化改造场景清单,灵活配置行业共性场景和个性化场景,引导企业和服务商对照“N+X”清单提出改造需求和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改造“标准化”落地,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数字化改造方法,推动中小企业对号入座进行数字化改造,典型地区有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苏州市。二是支持细分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探索搭建数字化中央板房和“共享车间”,通过“中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打造智能化、可视化“互联工厂”,覆盖研发、生产、质量、仓储、物流等环节,形成数据闭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高效协同发展,典型地区有广东省揭阳市。


持续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各地通过强化数据安全检测能力、完善数据安全预警机制、遴选数据安全模范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一是实施中小企业“安全上云”工程,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安全监测预警、研判分析、信息通报、应急处置、威胁共享、协同指挥和态势感知能力,典型地区有江西省。二是树立标杆企业,遴选评定一批数据安全标杆企业和数据安全优秀服务商并给予资金奖励,典型地区有福建省。三是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监测、态势研判、预警通报、应急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体系,典型地区有重庆市。


培育建设数字人才队伍

各地正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整合本地产学研资源助力企业打造数字化人才库,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一是采取分层级定制化培训模式,依据不同类型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培训,帮助企业提高数字化基础人才储备,典型地区有山东省济南市、福建省福州市。二是采取跨领域专家协同指导模式,统筹利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专家资源,开展多元化培训内容和形式,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化转型人才,典型地区有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江苏省苏州市,吉林省长春市。三是采取企业定向培训模式,推动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招聘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毕业生,并统一组织“短平快实”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将人才输送至企业,参与数字化项目实施,典型地区有江西省南昌市。


遴选培育数字化服务商

各地政府持续加强数字化服务商遴选、管理、培育,“小快轻准”服务产品供给不断强化。一是加强对数字化服务商的遴选管理。建立服务商遴选管理制度,遴选不同类别的数字化服务商。制定服务商现场服务要求、工作规范和考核体系,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监理工作方案,保障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与项目推进的质量和效率,典型地区有辽宁省大连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长沙市、安徽省合肥市。二是建立服务商协作机制。通过建立服务商生态联盟、组织各类服务商集中办公、探索“服务商组长”负责制等方式,促进服务商加强经验交流,协同推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地区有天津滨海新区,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是以竞赛和奖励形式评选供中小企业使用的通用版解决方案和产品。支持举办“小快轻准”数字赋能主题竞赛,以当地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为赛题,吸引数字化服务商、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数字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并对获奖解决方案提供资金奖励,典型地区有福建省福州市。


加速推进集群园区转型

各地政府聚焦重点产业链,引导工业互联网加快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依托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为产业集群和园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样板、应用场景和服务。一是链主企业驱动供业链“全链”数字化能力提升。打造细分行业链主企业供应链平台,面向细分行业开展数字化协同研发,建立网络化生产组织,推动链主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典型地区有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青岛市、重庆市渝北区。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链式”转型。面向细分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仓储物流、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采购等环节实现大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帮助中小企业依托数字化生态实现协同转型,典型地区有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三是基于产业集群和园区打造数字场景共建、服务资源共享、创新要素共聚的公共服务生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园区的资源聚集优势,建设产业大脑、共享车间等数字化设施,打通区域内大中小、上下游企业数据,发展订单共享、设备共享、产能协作等模式,利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动链群同转,典型地区有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云南省昆明市,福建省厦门市。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

各地政府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与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供需对接交流,降低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门槛。一是从应用侧为中小企业降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难度,通过服务商免费入企诊断,调研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梳理AI质检、安全生产智慧监管等“AI+”典型场景,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算力,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典型地区有海南省海口市、广东省深圳市。二是从供给侧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易用且有效的人工智能工具。支持阿里巴巴等人工智能企业推广智能办公、智能设计等低成本、易操作的AI工具,带动行业产业大脑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产品及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典型地区有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三是营造易于中小企业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推广的发展环境。支持举办AI赋能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大会、“AI+工业制造”专场推介会等活动,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依托政务数据中心,搭建算力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AI算力、大模型、应用软件与数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运营服务,典型地区有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


不断强化金融支持保障

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等提供信贷支持。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依据转型需求定制专项金融产品。如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数字贷”“软件升级快贷”等专属贷款产品,为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高额度、低利率、长期限、快审批的专属金融服务,支持利用数据模型智能算法促进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精准匹配,典型地区有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深圳市、河北省唐山市。二是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融资门槛。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制定融资白名单,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同时,依据中小企业改造补助金额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将数据作为授信评估要素,设立担保增信资金,助力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典型地区有浙江省杭州市、湖南省长沙市、甘肃省兰州市、山东省青岛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