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日前,荆门至荆州高铁开通运营,荆门市纳入全国高铁网,湖北实现“市市通高铁”。荆荆高铁北起沿江高铁武宜段荆门西站,南至汉口至宜昌铁路荆州站。荆门西站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站房屋盖采用空间网架形式,外观像一只展开金翅的神鸟。该站不仅具备现代化高铁枢纽站的功能,还配备了智能管理系统,追求造型艺术的同时实现了绿色温馨的目标。荆门西站项目是湖北省第三大高铁枢纽站,具有多项创新技术和智慧建造应用。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鄂中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江汉平原腹地沿线经济腾飞,对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荆门至荆州高铁开通运营
荆门市因此纳入全国高铁网,实现了湖北“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关键观点2: 荆荆高铁的起点和终点
北起沿江高铁武宜段荆门西站,南至汉口至宜昌铁路荆州站。
关键观点3: 荆门西站的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
站房造型如神鸟展翅,以“凤舞荆楚、振翅高飞”为主题。采用空间网架形式的站房屋盖,外观流畅曲线凸显荆门航空文化。
关键观点4: 荆门西站的智能管理系统
配备客站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智能“云管理”平台,实现节能降耗。
关键观点5: 荆门西站的项目意义
作为湖北省第三大高铁枢纽站,荆门西站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鄂中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江汉平原腹地沿线经济腾飞,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江经济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重要节点。
正文
日前
荆门至荆州高铁开通运营
有着“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市
自此纳入全国高铁网
湖北也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荆荆高铁北起沿江高铁
武宜段荆门西站
南至汉口至宜昌铁路
荆州站
共设荆门西、沙洋西、荆州
3座车站
其中,
荆门西站
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
在荆门市漳河新区周家坡
荆门西站——这座承载厚重历史
与现代文明交融的铁路站房
如同一只展开金翅的神鸟
振翅欲飞
荆门西站造型
以
“凤舞荆楚、振翅高飞”
为主题
站房屋盖采用空间网架形式
外观酷似一架大型飞机
舒展流畅的曲线造型凸显荆门航空文化
荆门西站项目建设团队
在双曲铝单板挑檐等细部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辅助建模下料
保证挑檐成型后平整顺滑、弧度流畅
进入车站内部
双曲面大吊顶造型舒畅、曲线优美
整体呈现出一副振翅欲飞的态势
整个吊顶中间采用淡蓝色渐变穿孔铝板
用凤羽造型营造凤舞姿态
淡蓝色彩元素呼应长江漳水灵光
完美体现
“振翅高飞”
的设计理念
彰显新时代交通枢纽的活力
荆门西站在追求造型艺术的同时
还实现了绿色温馨的目标
站房配备
客站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
等
智能“云管理”平台
可实现对站房冷热源、采暖、通风
给排水等
机电设备进行状态监测
通过对主要用电设备能耗的统计分析
制定合理完备的节能策略
为旅客营造舒适换乘环境的同时
实现节能降耗
荆门西站站房面积约
4
万平方米
是湖北省第三大高铁枢纽站
站场规模为
5台13线
包括地下出站层、地上站台层和
设计旅客容量
3000
人
建设东、西两个广场
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
为保证施工计划的加快推进
荆门西站项目团队
按照
“超前准备、及时供应”
的原则
采用专用混凝土生产线
建设
中心试验室
配备各类仪器设备
为荆门西站施工进度与质量保驾护航
土石方开挖阶段分层开挖
随开挖随支护,加强施工组织
一旦有施工完成面立马组织地基验槽
保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主体施工阶段
创新使用跳仓法
浇筑综合技术施工
成功解决超长、超宽、超厚的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建设全过程
融入
智慧建造技术
运用
BIM技术
辅助进行
现场布置、施工过程演示
专业间碰撞检查,
辅助进行深化设计
协助进行机电管线排布等工作
对每一道工序的安装进行动画交底
分解施工步骤,提升交底效率
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速度
荆门地处秦岭大巴山余脉荆山
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作为昔日的荆楚门户,
交通要塞
在普速铁路时代
荆门曾经是湖北省除武汉、襄阳的
第三大铁路枢纽城市
迈入高铁时代后
将因荆门西站再次迎来勃发的契机
荆门西站引入
沿江高铁、荆荆高铁、
襄荆高铁
三条高铁
成为国家
“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第五横”沿江通道
与“第五纵”呼南通道的重要交汇节点
荆门西站正式投入使用后
将进一步完善鄂中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带来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