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主管,集专业性、权威性、高效性于一体的外经贸领域内权威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56年创刊以来,在促进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读者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海通证券,告别A股! ·  17 小时前  
银行螺丝钉  ·  每日钉一下(A股的股票资产,波动风险有多大?) ·  19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王宝强回应:已经踩好点了,但不能说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刚刚宣布:华为+DeepSeek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卷首语】中国企业“出海”的启示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 公众号  ·  · 2024-04-19 11:59

正文

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5.7%,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9169.9亿元人民币,增长16.7%。这一数据虽未达到历史峰值,但其增速高于2022年,也超过了疫情前的2019年,显示出中国对外投资热度不断上升,企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西方以“去风险”为名,不断推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一部分外资企业将其产能撤出中国,重新布局。为了获得全球主要市场的准入,确保自身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位置,一部分中国企业也积极布局全球,在东南亚、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投资建厂。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战略布局并非完全出于要素优化配置的需要。在冷战结束以来的“超级全球化”时期,企业根据各地区要素禀赋布局,以便获得最优土地供应、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物流成本。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使政策合规成本一跃而成为许多企业“出海”考量中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各方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企业“出海”并非近年才有的事情。但与此前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寻求更低生产成本而转移到海外不同,本轮企业“出海”的原因更加多样化。例如,一部分企业到南美洲和非洲投资建厂是为了更加接近市场和原材料供应链,另一部分企业到东南亚、欧盟和墨西哥投资建厂,不仅考虑接近市场的问题,也考虑到规避终端产品市场准入限制的因素。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与贸易产业政策之间博弈产生的结果。当然,我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产能外溢也是原因之一。

受此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被重塑,“碎片化”趋势增强。企业“出海”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加复杂,除了合规问题之外,还要面临供应链管理成本上升以及其他衍生问题。但“出海”的正面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企业国际化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方向的契合度也越来越紧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参与全球化、促进全球化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出海”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投资目的地的就业、税收上升,助力其构建经济内生动力,有益于扩大我国国际影响,稳固中国的“朋友圈”,为我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局面中保持经济发展韧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国际交往绵绵不绝,但以多元产业“出海”的情况仍是史无前例的。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构建稳固的国内、海外市场之间的联系,将“出海”收益化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这是未来很长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编辑:赵爱玲

投稿/建议:[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