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结构金融研究
领证券化航向,化艰险于无声处,护新常态路径,踌辉煌在朝夕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财金融学院职业发展CDC  ·  课程回顾|《金融行业前沿动态与实践》第十五讲 ... ·  昨天  
上财金融学院职业发展CDC  ·  课程回顾|《金融行业前沿动态与实践》第十五讲 ... ·  昨天  
雪球  ·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5000亿 ... ·  2 天前  
郁言债市日常跟踪  ·  二手房成交高位回落 ·  3 天前  
郁言债市日常跟踪  ·  二手房成交高位回落 ·  3 天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销户,晒12月账户收益! ·  3 天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销户,晒12月账户收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结构金融研究

【CAS资讯】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结构金融研究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5-29 07:54

正文

[CAS资讯]分享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变化情况,开阔眼界。


近日,由民生银行发起的“鸿富2017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鸿富一期”)发行文件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正式挂网公布,该产品预计发行规模为2.05亿元,其中优先档证券预计发行规模1.60亿元,占78.05%,次级档证券预计发行规模0.45亿元,占21.95%,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优先档证券AAAsf级的信用等级,次级档证券未予评级。作为第二批试点首单落地产品,鸿富一期的发行将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


2016年2月14日,八部委联合提出重启总发行额度为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并顺利完成发行。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共12家银行入围第二批试点名单,总发行额度仍为500亿元。试点扩大后,发起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


初步统计,自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16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163.34亿元。其中包括7单对公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4单信用卡债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单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1单个人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据了解,包含鸿富一期在内,已发行信用卡债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类似。各单产品均采用优先档和次级档证券的两档分层结构,优先档证券的评级结果均为AAAsf级,优先档证券平均占比为77.29%。各单产品优先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0.13年至0.57年,次级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1.00年至1.72年。受2016年末至今债券市场资金紧张影响,2016年12月及2017年发行的部分优先档证券发行利率显著上升。


记者从联合资信结构融资部了解到,从本次鸿富一期基础资产池涉及由民生银行发放的34869笔信用卡不良债权,截至初始起算日未偿本息费余额合计240603.7万元。按民生银行资产分类标准,次级类贷款占15.49%,可疑类贷款占28.4%,损失类贷款占56.11%。单户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费余额7.54万元。联合资信预测该基础资产池在一般情境下的毛回收率(未扣除催收费用)为10.77%。


记者了解到,与正常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相比,鸿富一期在交易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优先档证券在清偿完毕之前,将每半年偿付利息和本金,优先档证券清偿完毕之后,每季度偿付次级档证券本金和收益。相比正常类资产证券化项目,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偿付频率较低,能够较好地缓释流动性风险。第二,通过设置内部流动性储备账户缓释优先档证券利息兑付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第三,在优先档证券本金兑付完之前,超过每期回收款17%的催收费用将劣后于优先档证券本金支付,以尽可能保障优先档证券本息的兑付。第四,设置贷款服务机构超额服务报酬激励机制,提升贷款服务机构催收积极性,提高催收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分别为15795亿元和1.74%。联合资信结构融资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民生银行首次试水不良资产证券化领域即选择信用卡不良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可见资产证券化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处置零售类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联合资信预计,今年下半年,第二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将陆续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零售类不良资产化项目有望超过对公类不良资产化项目,未来资产证券化能否成为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常规手段。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





结构金融研究

结构金融研究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以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深入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的交流,进而为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