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想法都是真实的,但是,一旦说出来就可能不真实了。
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行性并不高。我们的科技还没发展到能够读脑,能够实时监听一个人每时每刻的思绪。
不过,我觉得即使技术上有可能突破,最终实现读脑术,人类最好还是不要尝试这么做。
你想啊,如果把你的脑子里的想法对全世界直播,会是什么情况?你还有一丝一毫的隐私可言吗?想想都可怕,对吧。
那么,如果要想基于合理的、友善的目的,去搞清楚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呢?就只能是通过他的行为来推断了。
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今天来具体说说。
01
首先,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
无论是从生物本能,还是行为上的权衡利弊来说,人都会普遍趋向于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大多数时候无非是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现实利益和信念利益的区别而已。
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信仰和文化上的深刻不同,不同的人或群体依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判断利益的方式可能呈现非常大的差异。
比如有一些宗教信徒,在信仰的趋使下,他们的行为模式可能完全不符合现实利益,甚至时常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把这种行为模式的目的,归结于试图获得一种超越俗世的信念利益之上。
如同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塞斯所说,
“人之异于禽兽者,正在于他能深思熟虑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米塞斯的
“人的行为是目的”
之所以是公理,就在于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个公理从所有方面都证明,人的本性是趋利的,无论他试图实现的是在尘世的利益还是天堂的利益。
从人的行为可以大致推断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来,因为人类的本性是趋利的,他的行为会反映出他的真实目的。
我之前举过一个留学生的例子,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很有力。
这个例子是关于
“中国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选择哪个国家”
的问题。从相关数据可以非常明确的显示出,留学生家庭在选择上是大致趋同的。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这些国家一直牢牢占据自费留学目的国的前列。
但是如果你做个网上调查,你会发现,这些国家在中国网民的心目中,评价可能会呈现非常大的差异,很可能负面的评价还占到了多数。
当然,网民和留学生家庭的重合度不会完全一致,但也没有迹象表明,他们的价值观会截然相反,大致还是会呈现正态分布。
实际上,无论从数据上,还是现实感受上,我们都能知道,这些国家在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美誉度是不高的。
然而,这种价值观上的排斥,并不妨碍他们毫无迟疑的把这些国家作为自己孩子留学地点的首选。
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留学生家庭全家都喜欢普京,对俄罗斯深度认同,但却不会让孩子去俄罗斯留学,依然会随大流选择欧美日。
他们的言行不一,实际上暴露了他们意识或潜意识中的真实倾向。
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些留学生家庭分成两类,一类是
“知行合一”
的家庭,另一类是
“认知失调”
的家庭。
对于“知行合一”的家庭,不用过多的分析。因为他们的认知和行动没有矛盾。
这种认知失调会让他们的心理处于自相矛盾的紧张和沮丧状。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他们会在意识和潜意识里,自觉不自觉去寻求减少这种心理不愉快的感受。
一种是改变自己的认知,另一种是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留学生普遍趋同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家庭选择是前者,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来缓解这种认知失调。
他们要么会主动增加对欧美日国家的好感,要么会转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模式,使之合理化。
比如,这个家庭的父母原本非常“爱国”,一直认为那些给外国公司打工的,移民国外的中国人都是“汉奸”、“卖国贼”,所以一旦面临自己孩子也要出国的选择上,内心就会极度挣扎。
他们一方面心理上极度矛盾不适,一方面身体又非常诚实的知道
“去这些国家对自己的孩子是有利的”,
最后往往都是身体占了上风,他们是断然不会因为自己的所谓“价值观”而放弃实在的利益,去选择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那些国家。
通常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找到一些另外的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比如,他们会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是崇洋媚外,自家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报效祖国。
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留学结束后,自家孩子到底是否愿意回国。他们这么想,其实是大脑刻意选择的结果,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倾向心理平衡,缓解认知失调。
也就是说,
这种自动平衡都是大脑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欺骗。
这样的欺骗还很多,比如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熬夜晚睡都对自己有害,还是忍不住刷抖音到半夜,美名其曰,不刷就睡不着,其实就是缺乏自律,忍不住要刷特意找的借口而已;
比如明明知道吸烟是癌症的高致病因素,却还要拿“隔壁王大爷五毒俱全活到99”这样的个例来宽慰自己。
如果你觉得意识会对自己进行欺骗已经很牛逼了,那很可能是因为你还没见识过潜意识的强大。
知乎网友催眠师夏楠讲过他一个同事的“奇怪规律”。那就是每次公司要放大假之前,她都会莫名的生病或出状况。有一年国庆前又开始身体不舒服,放假第一天又被开水烫了脚。
他说,他同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从小就在家里承担了太多的家务,需要不停的干活,只有生病的时候,她才会心安理得的休息。长期以往,她居然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规律,一到放假,就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