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活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重新出发 ·  昨天  
学习强国  ·  每日一读 |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四种境界 ·  昨天  
羊城晚报  ·  深度专访 | ... ·  昨天  
为你读诗  ·  春宜练流瑜伽:顺应自然,温暖四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汹涌之上

王开东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08-22 00:0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毕业后的生活经历、内心变化和回忆。作者前往渭南韩城投身影视行业,遇到新伙伴和旧友,体验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文章也描绘了黄河畔的美景和小主演依依的纯真可爱,引发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毕业后投身影视行业,面临新环境和使命。

作者毕业后真正接触到影视行业的前沿,面临新环境和使命,文章描绘了作者对此的适应和成长过程。

关键观点2: 作者遇到各种人和事,体验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作者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人和事,包括学生时代的伙伴、室友、执行导演等,以及小主演依依和导演的创作过程,这些经历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观点3: 黄河畔的美景触发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在黄河畔拍摄外景时,作者被美景触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包括养蚕、追白蝴蝶、送奶奶回老家等,这些经历让作者思考关于生活、成长和未来的问题。


正文

孤独在深处汹涌,没有一根稻草。 浪漫于人群静默,没有半点救星。


前往渭南韩城,新环境和使命接踵而至,寻路人,求道者们一一出现,他们的灵肉是否统一无从得知,但对我而言,要高飞必须先蜕变。父母想我去尝试的,我曾坚信不疑的,一直在心中徘徊。毕业近两年,我才真正来到影视的最前沿。


记忆亮起绿灯,学生时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有人开起了车,在英格兰穿梭,接送着游客;有人学起调酒,为他人的生活点缀梦幻;有人做摄影到穷途末路,靠着天分考公上岸;也有人坚持到底,在影视公司一线拼搏。


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是具体的人与人,而是人们的特质经过他人的观察与体会产生的感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是与过往的人或是人的过往交流,行万里路则是当下的见识知闻,是当下的人与当下的人对话。它充满可能,立足当下,贯通岁月。


场记庆是我的室友,情绪稳定又懂梗,风趣且乐于助人,我被他带上了喝红枣枸杞以及红豆薏米水的路子。执行导演有两位,琼和妍。两位做事都用心专注,严肃又自带乐子,不同的是琼作风强硬,妍更加随和,遇上难题我就问她们。


忽然之间,我想起远在伦敦的老同学卓,我的良师益友,我称她卓老师,那时一起做功课写论文,遇到不懂的我也总问她,相伴的是叫嚣的大鹅和安静的小鸭,偶尔有肥老鼠窜过去,分心的人慌了神。那时月明星稀,风和日丽。


念书的时光好似胡适所说的,有容忍的自由。年轻人困于校园,心却无限宽广。


韩城在黄河边,江边人来到母亲河,自是憧憬。



某一天日出前,我们来到黄河畔拍摄外景。去时天黑,驾车的龙哥用远光灯照亮笔直的小路,两边极其对称的树卫兵,守护着前方的目的地,让此行变得庄严。到了河边,天开始泛光,摄像组寻找着空镜头的最佳机位。后来,幽深的蓝慢慢消散,粉色的天先朝阳一步出现。再后来,太阳探头,那时那幕是调了色的画板,人心底的浮躁潺潺地流走。云渐渐白,黄河却不汹涌,人在岸边,鸟儿闯进镜头。



同享一片静谧,世界渐渐温柔。


在一个同样温柔的午后,小主演依依跳着出现在我眼前。她挤过来,让人想养女儿,又一把抓去场记板和笔,开始作画。我告诉她,人名和剧名不能涂抹哦!她盯我,像不愿有拘束,却还是收敛许多,只在字的边缘施展。后来导演喊她,小兔子蹦走了,留下来春天般的板子,枝丫在片名伸展,小燕子飞上头。后来在宽广的郊野,导演让她去寻蝴蝶,她开始奔跑,踩在黄土,不染尘埃。蒲公英追赶着芳华,美在飞扬,纯真在日落黄昏。整个组赶着天光,导演站起身拥抱太阳,我们矗立着,看马群飞驰而过,每一刻都像永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