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bra天秤座
我们处在巨变前夕,加入我们,一起创造未来,见证数字货币时代的来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蓝财经  ·  币圈出现史上最大盗窃案,背后竟是朝鲜黑客 ·  10 小时前  
深蓝财经  ·  币圈出现史上最大盗窃案,背后竟是朝鲜黑客 ·  10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突发:Bybit平台15亿美金资产被盗,7大 ... ·  13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Meme退潮、大额解锁,祸不单行的Solan ...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王兴兴说顶尖学校不过如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bra天秤座

2018,全球进入非理性时代

Libra天秤座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11-17 00:03

正文

熵增主导世界


爱因斯坦说过:“我不知道第3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4次世界大战人们只会用木棒和石头。”


用这句话为2017年年末有点耸人听闻,但人类一旦变得非理性,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喜欢用“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来自我安慰,好像世界是个“负熵”系统,天然会变得更加有序和美好,这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之后带给人类的总体幻觉。


事实上,在农业文明时代,明代未必比宋代好,中世纪未必比古罗马好。 这200多年以来文明的螺旋式上升,是因为近代先贤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虔诚探索,因为理性大哲们的反复教化,因为人文主义者们深度思辨,因为逻辑思考者对真相的追求…… 时间到了2016年,虽然人类在经济上保持2.4%的进步,但“麦克斯韦妖”已经抛弃我们,熵增开始主导世界。放眼全球,感性倒逼理性,碎片取代线性,情绪压制思考……明天世界是否变得更好,2018,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


1


孤立的“2017”,全球智力的“共同退化”


在相当长的时间坐标系内,2017年将会成为重要节点,川普上台、英国脱欧这两件事将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表层意义上讲,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将“和平与发展+全球化”主题逼到历史墙角。更深层次地讲,人类的情绪化的断点思维开始取代严谨的线性思维, “逆全球化”并不值得担心,因为全球化不可能逆转,思考力退化才是空前灾难,而且很难回调。


以情绪化著称的川普得到美国蓝领、小企业主、白人中下层群体的支持,这些人基本上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落者, 美国精英 通过全球资本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处于“沉默多数”工薪阶层却只能蒙受失业煎熬,就将选票给要“修建新长城”的川普。 英国脱欧 基本上也是一样,处于统治地位的高层考虑到国家利益而吸纳更多移民,但作为普通阶层却要面对移民带来的治安难题,于是将愤怒矛头指向“移民政治”。 香港也是标准样板 ,97回归以来香港四大家族赚取大部分财富,但普通民众感受到的只是内地客涌入带来的种种不便,很多普通人不假思索将情绪发泄到游客个体身上。


并不反对川普当选,否定英国脱欧,谁上谁下是民主政体正常反应,偶尔出现个枭雄或者奇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是在选举过程里展示出的全民非理性才让人担忧, 大多数人看不到背后整个剥削体系,将矛头指向同为底层的移民。 这些支持者没有意识到,种种弊端并非因为全球化不好,相反,是因为全球化不够彻底。就像中国很多人将社会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其实问题在于改革不彻底,在触及利益阶层的改革上没有进行到底。 倒退回去只能回到野蛮和蒙昧之中,矛头应该指向的是母体的不完善而非否定母体本身。


情绪化是正常反应,但越来越多人接受这样的煽动和蛊惑,也有像欧美这样的高等教育区,只能说明全球智力在“共同退化”,这绝非“全世界可怜虫联合起来”,召唤来的可能是纳粹幽灵。所以更要反复强调理性,所谓理性,就是需要逻辑自洽,在一个互联网时代,“逆全球化”完全不能逻辑自洽,连一双袜子都要大洋对岸供给,孤立世界不可能给个体带来幸福,理性人应该主动去接受“异类”观点,但讨论问题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哥本哈根的量子学说同样惊世骇俗,但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体系,才能最终征服世界。


2


民粹的“2018”,非理性将进一步传染


不仅仅是美国和欧洲,其实全世界的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排外主义、孤立主义都已经全面得势,这是冷战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冷战以前也有很多极端政党,但基本上都出现在第三世界, 而现在极端力量直接出现在“自由世界”中心地带,法国“国民阵线”、希腊“金色黎明”、瑞士人民党、比利时“佛拉芒利益党”…… 这些欧洲国家曾经是世界的明灯,而现在也已经被污染。第三世界就更不用说了,菲律宾的杜特尔特、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叙利亚的ISIS……


古希腊大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经预言, 民主制度的最终结局就是民粹政客上台,最后利用社会动荡建立暴君政治,而人们也愿意为了安全而牺牲自由。 民粹主义政客会利用矛盾,甚至制造矛盾,把矛头指向想要铲除的群体,希特勒早就将这种套路用过无数遍。欧罗巴大陆的人民只要稍微平心静气反思下,就应该明白抛弃欧元不会让任何欧洲国家变得更加繁荣,限制移民也不会给国内公民带来更多工作。但是,当民粹主义搭上互联网快车,很容易大面积传染。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非理性将会进一步席卷世界。


精英主义者的傲慢让人讨厌,但民粹当道带来的可是战争级别的危险,这两者的博弈一旦不能达到某种纳什均衡,那么帕累托最优就永远无法实现,现在民粹的砝码太重了,还是要回归理性,否则无论精英还是平民,将永远成为被禁锢在困境中的囚徒。


3


中或最赢,仇恨和自大是民粹的肥沃土壤


中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年来发生的诸多事件,再一次证明非理性族群基数庞大,周子瑜事件给蔡英文的助攻,把川普视为无级阶级的美国朋友,对罗尔的集体践踏和唾弃……最典型的案例是朋友圈里转发得最多的“中或最赢”。


“英国脱欧,中国或成最大赢家”“川普当选总统,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美国放弃TPP,中国或成最大赢家”“OPEC计划拯救油价,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中或最赢”这样的标题总能得到大量转发,本质就是民粹主义在后面支撑。在这些人潜意识里,任何一则新闻事件出来,总要有一个输家和赢家,而且赢家还永远是中国,这是一种怎样自傲和自卑心态……“ 中或最赢”折射出与世界文明的隔膜,以及与世界各国深重的敌意,可谓仇恨和自大并举, 当今世界,人类已经是命运共同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零和游戏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沉湎于臆想中的“最大赢家”自慰、麻醉,是民粹主义的低劣心态, 而一个经典的“或”字,又给自己留下了足够退路和无尽余味,小农意识的狡猾还不忘掺杂其中。 民粹在中国如此流行,深层次的原因不可细说。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与所受教育和自我思辨有关,什么样的教育塑造什么样的人格,你读的什么样的书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民粹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4


斯德歌尔摩综合症:人类深度思考力一去不返?


如果这一切只是偶发事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人类本来就是在跌倒中一次次爬起来,然后积累智慧继续前行,进化论是永远的航灯,但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人类不是向上提升而是向下沉沦,已经集体得了互联网“斯德歌尔摩综合症”,个体智力、思考力、理性指数已经在往下走, 搜索引擎在剥夺我们的记忆能力,移动思维的碎片化在侵蚀5000年积累的线性思维,“娱乐至死”效应在瓦解深度思考能力,信息泡沫化在填充宝贵的想像空间。


也许有人说,近年来人类不是一直在取得更大成就吗?这里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就是互联网积聚引发的“ 蜂群效应” ,一只个体蜜蜂,基本上没有智力,但当它们组建成一个蜂群时,就会爆发出一种整体智力,能制造出巧夺天工的蜂巢。同理,人类因互联网连接而产生整体智力飞跃,将几千年所积累的知识量化生产,从而引来了90年代后全球飞速发展,但这是一种连接后的整体智慧,而人的个体智慧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I智能就是经典案例,以现在最火的MASTER为例, 它是人类数千位顶尖的程序员和工程师的合力杰作,支撑其智慧的是进化算法,连接的是人类大数据,是“蜂群效应”的顶尖杰作,而代表人类个体智力的顶尖围棋国手李世石、柯洁没有任何胜算。


与“蜂群效应”对应的是人类互联网“斯德歌尔摩综合症”, 就是一种人质情结,即被害者对罪犯产生依赖,最后反过来歌颂罪犯,这也是人类现在对互联网的态度,随着搜索引擎、iPhone、SNS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海量信息已经在限制人类思考,原创和个性美已经湮灭于WEB1.0记忆深处,信息贩子如“冷笑话精选”之类在社交媒体更易获得粉丝,真正的个性和独特创意,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人类一方面依赖互联网来提升智慧与能力,另一方面却发现互联网让你变得越来越愚昧无知, 这是一个被互联网绑架的时代,再智慧的个体也不过是更粗壮的拓扑结点。


这才是时代最让人担忧的真相,我们拥有的生产技术让我们变得浅薄,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向非理性,我们编织的这张网络让我们集体伊斯兰化(极端教义派) ,“川普上台、英国脱欧”这种事件只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必然延伸,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互联网与我们相处才20年而已,所以非理性时代才刚刚开始!如果人类不警惕这种退化倾向,最终赢得世界的是机器智能,他们的思维才是互联网化的,他们的进化才依赖互联网。


5


拯救理性,回归线性思考



给大脑以留白,远离垃圾信息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一直在迎合人类阅读取向,泡沫和谣言充斥社交空间。 要给思维以空白,人类社会中很多伟大发现都是在空白时发现的。 1665~1666年,牛顿被困在母亲家中那一年,无聊到被苹果砸到脑袋(伏尔泰说的),却被称为牛顿奇迹年,研究解决了当时物理学各个重大问题,包括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图书馆当管理员,闲来无聊,结果连续发表了5篇引起科学革命论文,包括著名的相对论。



强化线性思维,控制思想碎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