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菱生命的意义
前面我们说过,甄士隐有一女儿,叫英莲,后来改名为香菱,薛蟠正室夏金桂又给改成秋菱。
这香菱被拐子拐走又被卖,以前的拐子和现在的人贩子不一样,以前会把拐走的女孩子养大,再卖掉,或给官宦人家做丫鬟,或给富贵子弟做妾。
而现在的人贩子是直接卖掉给人家当童养媳或媳妇,还有更残忍的就是割掉身上的器官卖掉。
这香菱被拐走长到十来岁时,被卖给一个叫冯渊的小乡绅之子,他很中意香菱,想着要郑重其事、正大光明迎娶回来,哪怕不是正室,也只娶这一女子,再不爱他人。
按理说这是香菱转运的机缘,谁曾想,半路出来一个程咬金,与贾家有姻亲关系的薛家之子薛蟠也看上香菱,为此把冯渊打死。
可是,薛蟠把香菱抢到手了也不曾好好珍惜,后来又娶了夏金桂,香菱不只是受薛蟠的折磨,更被薛大奶奶折磨得生不如死。
薛蟠打死人可以不偿命,还照样逍遥自在过日,因为薛家祖上是皇商,薛家夫人薛姨妈娘家王家与贾家又是高官又是皇亲,只留下奴仆打点官司一事,无非是花点钱而已。
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人一膨胀,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的,也会越来越贪婪。所以,无论是贾家还是薛家,都是这样衰败的。
好,话说回来,香菱也算不上主角,在书中出现的场次也不是特别多,但她却是红楼里位列金钗副册第一人,也是与大观园有关的第一个出场的女子。
香菱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也恰好有这个印记,后来贾雨村认出她就是英莲,可惜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仕途并未救出英莲回到母亲身边。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
最紧要的是,香菱并非普普通通的丫鬟,书中送宫花这一章节里有提到过。
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回,因向金钏儿笑道:“这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道;“我也这么说呢。”
小蓉奶奶就是兼具钗黛之貌的秦可卿,兼美。
所以,香菱的容貌品性应该在钗黛之间,至少不比钗黛差很多。贾琏也跟王凤姐说她“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宝玉也说她“这正是地灵人杰”。
如果说甄士隐的出家暗喻宝玉的出家,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就是大观园群芳命运的暗示。同时,香菱和刘姥姥一样,成为见证大观园从繁盛到荒芜的关键人物。至于香菱的结局,我个人并不认同她被扶正又生下一子,因难产而死。我们且回看癞头僧给甄士隐留下的四句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菱花是一种花,在夏天开花,白色。此处暗指香菱。雪澌澌,澌澌是指雪声音,这里的雪暗指薛家,白色菱花对白色的雪,更是凄凉,双重对应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且,菱花也被代指镜子,镜子同样可以暗喻到最后一切成空。而贾府逐渐走向衰败,也恰好是元宵佳节之后。
再来看香菱的判词:
画: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水涸泥干,莲枯藕败之后,紧接着就是死亡。更何况判词里最后一句是“香魂返故乡”,这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记不得自己姓氏、父母及故乡的香菱,在死后魂归故里了。如果没死,也不会是香魂返故乡。
第八十回写道:
(香菱)虽然在薛蟠房中几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不效。
干血之症是什么?这是一种继发性的闭经,中医上称为“不月”或“经闭”,其主要表现是,形体消瘦、小腹胀满、不能饮食、骨蒸潮热、口干颧红、两目黯黑等。
说得更浅白些,就是一种很严重的妇科病,加上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能熬多少时日,实在难说,这样美好的女孩子,遭逢坎坷命运,真应怜惜,却未得到怜惜。
所以,癞头僧说香菱是个有命无运之人。幸好,她还有跟黛玉学诗、戏说夫妻蕙、情解石榴裙等这样美好的记忆,成为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暖阳。
我想,香菱的存在,除了映衬大观园群芳的命运,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她以她的遭遇,提醒众生,即使命运多舛,也莫忘纯真与善良,即使忘了自己的姓氏及故乡,也不必一直质疑“我到底是谁,我来自哪里”来自寻烦恼。
同时,对待生活要始终抱着期望与信心,温柔而安静地生活下去。
娇杏非俗人,有眼光又守本分
娇杏何许人也?她本是甄士隐家中的丫鬟,在整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她的出场也写得极其简单明了,是她的主子甄士隐约来贾雨村,却未料又有客人登门拜访,留下雨村一人坐在书房。
正在翻弄书籍解闷,忽听窗外有女子咳嗽,遂起身往窗外一看,这时,娇杏的容貌便透过雨村之眼,被曹公描述出来:
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
为啥看呆?或许一直困顿潦倒,整日接触的不是甄士隐这类人物便是粗俗的市井小民,好不容易遇到个仪容不俗之女子,难免不呆愣。
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
不免回头两次,这不符合身为丫鬟的行为,也就是说,娇杏此时逾越了规矩,做了她这个身份不能做的事情,但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缘起。
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
很有意思是不是?
人在落魄时,一旦有个人多看一眼或多说几句宽慰话,就视为知己,从此便有了纠缠。
后来贾雨村得甄士隐的赞助,上京赶考榜上有名,成了知府太爷。再次巧遇娇杏买线寻上门来,找甄家娘子讨了娇杏作二房。一个落魄书生,一个小户人家的丫鬟,只因无意中的再回眸,却预定下了后来的姻缘。
更奇的是,娇杏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不得不说,娇杏的命运当真是好,也有人解读她的名字是侥幸,她不过是侥幸如此好命罢了。
但漠尘觉得,
一个人能得命运的眷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个人和包括了善因及守住本分。
因为对娇杏的描写实在太少,漠尘只能从中推测,所有的推测也许都不太容易成立或者易被推翻,但从甄家落魄,仅剩两个丫鬟(其中一个丫鬟便是娇杏)跟着甄家娘子,以及后来被讨去作了二房也是由甄家娘子的父亲封肃做主,跟甄家娘子商讨一二便嫁了过去这两件事情来看,娇杏是个安分守己、顺从天命的小女子。
而且,她也很能吃苦耐劳,在甄士隐失踪之后,和甄家娘子日夜操劳做针线活换来些许银两聊以度日。
以贾雨村的角度来讲,如果娇杏这位侧室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不能恪守妇道,断不能被扶为正室夫人。
毕竟贾雨村好歹是个官老爷,正室夫人如果拿不出手,又给自己随时添乱的话,也让他很没脸面的。有道是,女人是男人的脸面,即使时代变更,封建制度早已被打破,但女人安分守己,守住自己的本分,永远是王道。
这个安分守己、守本分不是说唯唯诺诺,而是做好你的分内事儿,不会无端惹是非。同时,懂得顺应天命,即使生不逢时,命运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之所以现代人痛苦太多,婚姻很难走到头,往往跟强求有关。若有,不求也自来。
若无,强求也求不得。比如,有的人对伴侣的要求特别多,总奢望伴侣是个完美之人,于是,不断地想尽一切办法改变伴侣,这实际上就是在强求。
求不得,就苦恼,就心生怨气,久而久之,相互之间便越来越疏远,沟通也难以舒畅。如此,婚姻又怎能幸福?
所以,现代社会女人也好,男人也罢,都需要学一学
守住自己的本分,做好分内事儿。其实,这也是一种善,一份慈悲。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俗缘不浅,虽然一个是望族,一个落魄书生,却不止做了邻居,还能多次聚在一起相谈甚欢。而有些人,做了几年的邻居,可能也只是点头之交。尤其现在的大都市,大部分住在高楼大厦里,仅一墙之隔及对门住的是什么人、长什么样、做什么的都不容易知道,更遑论交流了。
所以,漠尘时常怀念在老家小镇住平房的日子,天气暖和了,吃过饭之后,不需要上班或出门的左邻右舍就聚在某家人的门口,尽管唾沫满天飞,嘴里讲的多半是东家长西家短,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切,却很暖心窝。
当然,比较高雅的人士,谈论最多的估计就是梦想、抱负、心愿、事业等话题。
所以,中秋佳节之际,甄士隐家宴已经结束之后,又在书房置办一席,准备邀请贾雨村来过节,以免他一人孤零零对月圆。
可见,甄士隐是个善解人意之人,香菱也继承了父亲这一品质,因此薛蟠再不好,她也一心一意跟着他。
正至庙中的甄士隐,恰好听见贾雨村对天长叹: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古人常以玉比喻君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用玉来标榜君子。而贾雨村也自誉为玉,又恰逢中秋团圆之际,想着自己落魄到连进京的盘缠都没有,因此有感而发这一副对联,来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
这里是用了两个典故。玉在椟中求善价来自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你是一块玉,是标一个价来卖,还是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不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