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问舟撩鱼  ·  闲鱼S单竟然会封号,钱货两空 ·  12 小时前  
亿邦动力  ·  Temu在韩国推本对本业务;SHEIN日本站 ...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陇南师范学院杜理明副教授:DeepSeek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中年以后,千万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09 06:00

正文

文 | 司恬
来源 | 读者(ID: duzheweixin)

时光匆匆,忽然之间,今年已过去大半。


知乎上有人提问:“年初你立下的那些flag,都实现了吗?”


底下有网友分享,自己原本计划每天跑步半小时、看书一小时。


可不知不觉间,常常刷短视频刷到半夜,懊恼自己又成了一个“积极的废人”。


所谓“积极的废人”,指的是在心态上非常积极向上,时常给自己设立目标,行动上却踌躇犹豫,最终成为无所作为的一类人。


如果你想摆脱“假装努力”的困境,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妨试试这三个小方法。


01

善用“摘桃子理论”,提升内驱力


福格曾说: “从容易做的事开始,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几乎任何事。”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我们树立的目标太高不可攀了。


恰到好处的目标,就如同我们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桃子。


让我们在达成愿望的同时,既可以收获幸福感和愉悦感,又可以提升自我的内驱力。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以前是一个身材肥硕、生活颓废的宅男。


他对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感到非常不满。于是,他决定开始健身。


起初,盖斯想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可是还没开始,他就偃旗息鼓了。


对他来说,一天运动30分钟,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他又不想就此放弃。因此,他决定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


第一天做完之后,他不仅感觉毫无压力,而且还可以超额完成,这让他信心倍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天可以坚持运动30分钟甚至更久。


最终,他收获了自己理想的体型。


盖斯对此感到受益匪浅。于是,他便将这个方法转移到读书、写作等领域。


日复一日,盖斯发觉自己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写的文章是以往的4倍。


就这样,盖斯用一个俯卧撑,重置了自己的人生。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理想不一定始终如一,可以有阶段性的小目标,经过不断实现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理想。”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拆解目标。他们会从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出发,一步步微调,持续优化,不断迭代。


唯有如此,才能创造自我效能感,提升驱动力,不断向大愿景靠近。


当你学会细化目标,降低行动成本,成功定会与你不期而遇。



02

运用“5秒钟执行”原则,克服拖延


作家刘墉曾说: “再玩一球,再赌一局,再睡一分钟,听起来都是小事。那里面‘自我妥协’的细菌,却可能侵蚀你的骨髓,使你一辈子站不直。”


现实生活中,拖延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们常常因拖延而导致计划被搁置,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治疗拖延最好的良药,就是充分运用“5秒钟执行”原则。


当我们树立好目标,立即行动,生活就会逐渐变得从容有序。


作家梅尔·罗宾斯在中年时,工作陷入瓶颈期。


她丈夫投资失败,导致两个人的婚姻也触了礁,生活过得兵荒马乱。


梅尔深知自己要有所改变,可奈何就是戒不了拖拉,这让她每天都活得焦头烂额。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看到火箭点火发射时,播报员会先倒数5秒,然后火箭便立刻点火升空。


第二天闹铃响起后,她试着应用这个原理,倒数5秒,并在数到1的时候立即起床。


神奇的是,梅尔凭借这个方法,成功克服了赖床的毛病。


之后,她便将这个方法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的时间更加充足了,工作也变得有条不紊。


最重要的是,她的执行力越来越强,人也变得神采奕奕。


后来,梅尔如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后来成为学校的教授,写出了3本畅销全球的著作。


作家大冰说: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


再聪明的人,如果只会夸夸其谈,不付诸行动,他也只能是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有些人之所以可以在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说做就做、坚持到底的行动力。


不论何时,我们唯有迈出脚步,果断行动,才能够得偿所愿。



03

学会“量化思维”,提高效率


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 从26岁起就写时间日记。


他每天坚持更新,从未间断,直到去世。


他的日记格式固定,简洁明了,只记录每天时间的具体规划,比如日期、地点、事件标题。


翻开他的日记,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看到某一天他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柳比歇夫在每天睡觉前,都会回顾这一天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每个月底,他会做一次小结,画一些图表,查看自己的工作完成度。


年终的时候,他便会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报告,看看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正因为柳比歇夫每天都能够量化自己的时间,所以他总是能轻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分析之后,立马做出调整。


最终,他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横跨生物、科学、数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李笑来曾说: “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行走于人世间,时间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然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时时电量满格。


有些人活得庸庸碌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及别人,而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运用“量化思维”,提高产出率。


当我们懂得量化目标和时间,计算成本,才能将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从而便能拥有更加旺盛的精力,去创造高质量的人生。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