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大东方论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就学术前沿或社会热点作公开演讲,主要面向校内师生,部分对外开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浙大东方论坛

“浙大东方论坛·西溪分论坛”第22讲——Pim van Lommel:非定域意识:基于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

浙大东方论坛  · 公众号  ·  · 2018-05-07 13: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浙大东方论坛 ”可以订阅哦

非定域意识:

基于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

2018年5月8日(周二)19:00-21:00

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


内容简介

非定域性(nonlocality)是量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两个孤立的、远离的粒子可以进行瞬时的相互影响(纠缠)。由此产生了非定域空间概念:即一个只有可能性的多维空间,也被称为概率波;在这个空间中,没有确定性、物质和时空性。我们的世界就是非定域空间的一个表象。本讲座聚焦范·劳美尔诉诸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定域性”概念来解释濒死体验,并由此提出了无尽的意识概念:“意识不局限于脑,因为意识是非定域的,而我们的脑只是促进了我们的意识体验,但不能产生意识体验。尽管我们的觉醒意识有生物学基础,我们的身体起着交界面的功能,但是我们的根源于非定域空间的,无尽与非定域意识,是没有生物学基础的。人通过身体体验到觉醒意识,但是无尽的意识不在我们的脑中。”


主讲人简介

范·劳美尔长期担任荷兰阿纳姆的瑞杰斯泰特医院的心脏病专家,目前主要从事心脑关系研究。他在心脏病学方面发表了若干文章,但自1986年开始研究心脏骤停幸存者的濒死体验(NDE)以来,他先后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专著《无尽的意识》( Eindeloos Bewustzijn )等相关学术成果。曾获2005年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IANDS)的布鲁斯·格雷森博士研究奖,2006年在世界临床和预防心脏病大会上由印度总统授予的“终生成就奖”,2010年度科学与医学网络著作奖等。

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