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期间,多家生物科技与医疗设备企业的PCR仪产品成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这些创新产品正式获批并进入市场。具体包括:
新羿生物的C6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国械注准20243220606);
尚维高科生物的硅基MEMS芯片PCR仪(国械注准20243220600);
创澜生物的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GenMax 16(国械注准20243220394);
吉检医疗的全自动PCR分析仪GDNAS(国械注准20243220696)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GD-106-M(国械注准20243220691);
乐普诊断的Lepgen-16 PCR分析仪(国械注准20243220529);
艾普拜Pangaea快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国械注准 20243220680);
鲲鹏(徐州)科学仪器的医用荧光定量PCR仪(国械注准20243220770);
江苏汇先的核酸扩增检测分析仪(国械注准20243220665)。
PCR仪,即聚合酶链反应仪,由Kary Mullis于1983年发明,是分子生物学中用于体外特异性扩增DNA序列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机理依赖于温度循环下的DNA聚合酶活性,经历变性、退火、延伸三步骤,实现DNA序列的指数级扩增,对分子生物学、医学诊断、法医科学及遗传工程带来革命性影响。核心结构包括精密的加热模块、热盖、温度控制系统及用户界面,确保反应条件的准确控制与监测。
自诞生以来,PCR技术经历了快速演化:1986年Taq DNA聚合酶的发现推动其实用化,1988年首台商业化PCR仪的推出标志着其广泛应用的开端。进入90年代至21世纪初,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问世实现了扩增过程中的即时监测与定量分析。近年来,技术持续突破,梯度PCR仪、原位PCR仪及数字PCR技术等相继出现,尤其是数字PCR技术,以其卓越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基因变异研究和微量核酸测定中展现巨大价值。
全球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99.1 亿美元增长到 2032 年的 192.3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8.6%。
国际市场对于数字PCR技术展现出强劲的需求与增长潜力,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7.521亿美元显著增长至2028年底的13亿美元。在2023至2028年的五年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到11.0%,凸显了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趋势。到2023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数字PCR领域Bio-Rad(伯乐)、领航基因以及Qiagen(凯杰)共同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领航基因在国产品牌的中标份额中独占鳌头,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自2023年以来,各制造商在新品发布上对数字PCR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共计有8款新品面世,占同期所有PCR仪新品的显著比例。这一布局不仅反映了行业内部对数字PCR未来应用的乐观预期,也预示着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正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提升检测灵敏度、精确度以及拓宽应用范围等方面。
品牌
|
型号
|
类型
|
领航基因
|
Pilot1200
|
小型数字PCR
|
锐讯生物
|
RS32系列
|
全自动数字PCR一体机
|
臻准
|
AccuONE-R300
|
数字PCR
|
永诺医疗
|
MicroDrop-ONE
|
微滴式数字PCR
|
小海龟
|
SCI Digital PCR
|
数字PCR
|
思纳福
|
Sniper DQ48
|
全自动数字PCR一体机
|
福迈医疗
|
qDrop-100
|
数字PCR系统
|
Stilla
|
Nio™+
|
数字PCR一体机
|
截至本文发表,PCR仪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在过去一年半里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制造商,在PCR仪的研发与创新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共计推出了20款新品,彰显了该领域的活跃程度和国产品牌的强劲崛起。
这20款新品涵盖了从基础型到高端科研级别的全系列PCR仪,包括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数字PCR系统、高通量PCR平台、便携式PCR设备以及具备特殊功能如梯度PCR仪器。中国品
牌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更在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性上展示了竞争力。
(未包含数字PCR)
品牌
|
型号
|
类型
|
鲲鹏基因
|
Archimed Mini Pro
|
快速便携式荧光定量PCR
|
艾本德
|
Mastercycler® X40
|
梯度PCR
|
天隆
|
Gentier X3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伯乐
|
PTC Tempo 48/48
|
PCR热循环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