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为上
以三为变
所以,
初三这一天很重要
正月初三
人们也称
小年朝
或者叫
赤狗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
谷子的生日
这一天祝祭祈年
且
禁食米饭
在天津
大年初三吃合子
是老天津人的传统食俗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
初三的合子往家转。”
天津人大年初三为什么一定要吃合子?
这可要好好说道说道
因“转”与“赚”同音,
吃合子也是人们
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渴望
合子,就是把两张饺子皮捏在一起,中间填馅儿。合子为圆形,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还有和气生财、财源广进的意思。
平日里,天津人包饺子的居多,包合子的很少,因为合子比较费事,只有正月才是包合子的集中期,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吃合子,叫“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初九、十九、二十九吃合子,叫“合子加九”,“越吃越有”。初十、十一吃合子,叫“合子拐弯儿”。
老天津食俗在正月初三这天一定要吃合子,俗谓 “合子往家转”,因为“转”与“赚”同音,寓意财源滚滚来。而且,天津人包的合子品相极好,
直径多在五厘米左右,擀的皮儿一定要圆,底儿略大,馅儿要放得多,以羊肉馅和三鲜馅为最佳,也有吃素馅的,包出来的合子要圆要鼓,边儿要窄。两片面皮儿中间夹上香喷喷的馅儿料,上下捏合成圆形,或者再为它捏一圈花边,象征家庭和美圆满。
如果个儿大馅儿小边儿又宽,非但外表不好看,吃来味道也差。
“初三合子往家转”就是在归心似箭的家人团聚里,因“合”而更加凝聚、更加亲和、更加包容、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于是,接二连三的“合子加八”、“合子加九”、“合子拐弯”—直至正月十几,常吃常新的合子包个不停。
“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饺子的一种演变,其文化含义是预示家庭和美圆满。初三合子自然要给财神供上一份儿,因为“往家转”的“转”和“赚钱”的“赚”同音,因此合子也寓意财源不断。
正月里的天津人频繁吃合子,合子以煮食最常见,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俗称“干烙儿”。人们以美好的民俗心理为合子美食赋予了吉祥与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发财,事业盛达。
除了对“吃”的讲究
在传统习俗里
初三这天最做的就是
啥也不干 只管“躺平”
古话说得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初三睡到饱”的习俗
的确是真的
大年初一初二
走亲访友是不是遛得小腿发软
所以今天的主线任务就是——
好好瘫在床上,啥也不干
这样才能让你恢复体力
在接下来的假期中
“大展身手”
初一初二忙不少
初三在家休息好
在传统习俗里
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在该晚都会尽量提早熄灯就寝,并且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盐、糕饼,这些东西俗称"米妆",或称"老鼠分钱",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不管南方北方,一到春节,小老鼠们吹吹打打娶亲嫁女的剪纸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墙上窗上。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艺说:“老鼠的繁殖力很强,‘老鼠嫁女’题材的剪纸、年画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老百姓借此祈求多子多福。”
不仅如此
今天能“放大假”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正月初三是
“小年朝”
这是源于宋代的宫廷节日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
真宗下诏书
定正月初三日为
天庆节
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
这一天
人们
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
大年初三又称
“赤狗日”
所以
人们一般在这天足不出户
既不出门拜年
也不邀请宾客来访
就留在自己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