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徐志斌的关于如何利用好社交网络的分享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DeepSeek开源放大招:FlashMLA ... ·  16 小时前  
大数据文摘  ·  重磅新书 | ... ·  昨天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6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用户为什要么加入你的社群?当年QQ群产品经理这样总结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 公众号  ·  · 2017-11-23 17:37

正文

用户为什么在社群中不活跃?

为什么我的社群,用户新增速度不够快?


讨论这两个问题往往要推导到一个关键设问上来。那就是:我干嘛要加入这个社群? 你解决了我的什么根本性问题?


在《小群效应》中,这个问题被归纳为是“工具性”的核心设问。书中解答这个问题,用的是豆瓣的理解和答案。


正好,这几天郭湘琰maggieguo也在她的公众账号“ bigbigworld ”中提及了这个问题的腾讯的解。她是当年QQ群产品经理,如今在百度担任产品经理。文章是Maggie看完 《小群效应》 后写的随笔,感谢Maggie对书的肯定,当然,转发过来并不是要自High一下,而是再度感受下产品人对这个关键设问的思考和理解。本文即转自 bigbigworld(这是我第二次转载,推荐关注,很好的产品人公号)。


M aggie这么写道:


腾讯的优秀PM都有边做产品边研究理论的习惯(注意:不是所有的腾讯PM都优秀,按二八原则分布的,而这个习惯是鉴别标准之一)。徐老师的书《小群效应》是满满的干货案例+数据,结合透彻的分析,非常有价值,强烈推荐。


2008年,QQ从2008版往hummer转型,相当于要用一个新的框架把QQ全部重写一遍。我有幸从创新中心转岗到即通,接手了hummer群的产品工作,成为了当时QQ群唯一的PM。我接手时,QQ群的主要功能是即时聊天,后来逐步发展为群聚性的社交平台。


人生而孤独,所以才需要社交。


QQ群(以及后来的微信群)作为腾讯原创的社交产品,为腾讯的QQ和微信提供了巨大的用户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QQ群是中国人显示中的群体关系在作为腾讯网络上的映射。比如,同学、同事、同乡、同好、同城等QQ群,代表了一类人群的共同点。


当时我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提升QQ群的规模和活跃。


1、 群规模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有能力创建群的群主数量

社交产品关系链对的数量,是产品活跃度的核心驱动指标。 QQ群主通常都是在现实的群体关系里,具备leadership的人。所以当时QQ群的创建资格开放给的是等级太阳以上的QQ用户和QQ会员 。而普通人只可以建立临时的讨论组。


2、群的活跃和群内成员QQ关系以及内容密切相关。

群人数在20~30人左右的小群是最活跃的 ,人多了反而因为关系链疏远,社交融洽度低; 95%的群聊天消息,都小于40个字;优质的内容能够刺激群聊天 。以及,当群成员具有@某人的能力的时候,更能刺激群聊天,是的, 读者们经常用的群内@功能是我们率先从twitter上搬到QQ群里的


我们研究群聊天行为时。发现了一类典型的现象:


QQ群里,存在一类人,很喜欢把网络上的图片、链接、文字往群里分享 。分享的动机是: 我觉得我和这群朋友之间有“信息差”。


“信息差”是社交分享的动力 ——我认为这个内容对我来说有价值,以及我认为这个内容对和我具有同样特性的群友也会有价值,而你们可能不知道。通过分享内容,达到炫耀我知(而你不知),刺激社交,寻求认同的目的。


比如在妈妈群里分享育儿经验,在同事群里分享行业信息,以及分享一些有趣的内容。我还记得,当年刷爆QQ群的一个经典案例是“陈老师和他的女朋友们”。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传播者分享以后,在100人以上的大群里激起的平均讨论的消息量要小于人数更少的小群。


《人类简史》里,把人类的这种信息分享行为,视为推动智人发展的动力。


我们把这类喜欢在社交网络中进行分享的人定义为“传播者”(与之对应的,生产内容的人叫“生产者”,接受信息的人叫“受众”,这几类角色可以互相转换),社交场合值得拿来讨论的内容,叫做“谈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群,覆盖到里几乎所有的网民。 利用群实现“疯传”的效果,是可以人为操控的。运营/市场人员制造谈资,通过传播者作为种子用户,把谈资分享到小群,引发链式传播,并最终引爆网络的现象,被徐志斌老师定义为“小群效应”。


(题外话:市场、运营如何利用无数个群或社群来制造谈资?《小群效应》给的答案是六大驱动。那么,还有更多运用的技巧和方式方法吗?)


当我们还在愁人口红利吃完后,产品增长的空间从哪里来的时候,好多微商已经利用了小群效应获得10亿甚至100亿一年的GMV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