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rXWLB
关注“每日新闻联播”,了解最新政经动态,在这里读懂中国。www.mrxwlb.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公交站突发,2人死亡!刚刚通报 ·  昨天  
新街派 生活报  ·  镜观亚冬|高清大图直击开幕式现场 ·  2 天前  
新华网  ·  教育部最新发布!严肃处理这些问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rXWLB

20180814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 土豆扶贫记(一)

MrXWLB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14 23:37

正文

康保县地处河北张家口的西北角,北边紧挨着内蒙古,气候干燥寒冷,一年里无霜期不到100天。这里有多个贫困村,村里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什么产业,农民只能靠种地勉强维生,收入很低,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脱贫致富。可是,在山东一家农业企业眼里,康保却是个种植良种土豆的好地方。于是,由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他们决定用小土豆帮助康宝的贫困户脱贫。可是,贫困户们对这个扶贫措施的态度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天,县里二人台剧团来康保县刘英地村演出,这是村里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可是台下的观众几乎都是老人和妇女。


刘英地村是个贫困村,和当地其他村一样,虽然地不算少,但种田收入不高,又没什么产业,很多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了。


刘英地村第一书记孙世宽说,因为产量太低,种粮还不如买粮划算。村里现有贫困户41户,68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


留在村里的人,只能种点粮食和土豆白菜之类,每年挣不着什么钱,也找不到别的赚钱门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多年没什么变化。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穷地方,却被山东的一些农民看上了。他们在康保建了一个基地,规模化种植马铃薯,也就是俗称的土豆。


刘春雨是山东一家马铃薯企业驻康保基地的负责人,他说:“老板是大农民,领着我们一帮小农民,我们这个集团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农民出身。”


刘春雨口中的大小农民都来自山东乐陵的梁锥村。他们的马铃薯种业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5个种薯繁育基地,康保县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来到康保后,最深的感受就是这里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家乡完全不同。这里生活条件差,农民都坐在墙根底下聊天,种上地以后就不管了,旱地也没法浇水,不像家乡山东的农民,一年十几个月都忙忙碌碌的。


基地的旁边,就是附近村民的房子。这让山东来的工人、梁锥村村民梁广峰,经常回忆起20年前梁锥村的生活。他说,一看这里的农民,就想起他们自己,以前也是这样的状态,那时候挣个钱真是太难太难了。


本来,康保县贫困户的生活,和这群来自山东乐陵的农民关系并不大。直到一年前,当地政府和这家马铃薯企业的董事长梁希森谈到了扶贫的事情。


以农业企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实现双赢,梁希森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他们的计划是:跟农民签订合同,免费提供给农民新型马铃薯种子,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再包收购。新型良种土豆个头大、产量高,种好了收入能翻番,如果达到一定规模,还可以建一个土豆全粉加工厂,效益会更好。


扶贫方案制定出来了,可没想到,落实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企业人员挨家挨户来到村民家动员,但村民的反应并不积极。企业的人说得不错,但村民和干部还是心存疑虑,因为这样的好事,过去他们从未听说,也从未见过,根本不相信。


今年59岁的刘云,是康保县五百顷村的贫困户。五百顷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全村300多户里,有50多户是贫困户。刘云这个岁数在村里还算壮劳力,但因为妻子有糖尿病,一年到头,看病花掉了大部分收入,至今家庭还未脱贫。


刘云自己也种土豆,用他的话说——种土豆的事,咱懂。他说:“一亩地产9000公斤我根本不相信,我自己种最多产4000公斤。”


刘云的想法在当地并不是少数。刘英地村的贫困户左进也很怀疑这些人:“他说是能产九点几吨了,我说真是耍人了,能产那么多?产九点几吨的1/3那还差不多,3吨就不错了。都种一辈子地了,不知道种土豆利润大不大?如果大,都种土豆了,谁种白菜?”


刘云家有15亩地,辛辛苦苦干一年,弄好了也只能挣几千块钱,今年康保县一直没怎么下雨,他家的地只有1/3能浇上水,旱地上的小麦眼看就不行了。


刘云不是不想发家致富,但对跟着企业种良种土豆的事为什么不太积极呢?除了不相信山东土豆产量真能那么高,还有一个原因。前年,有私人老板来到村上,游说他种大白菜,还许诺高价回收,但等到大白菜丰收了,老板却一个劲儿地压价,最后5分钱一斤也不要,菜都烂在了地里。他担心马铃薯公司也像收白菜的老板一样,言而无信,白白耽误自己一年的收成和人力。可不跟着他们干,生活只能维持原状,看不到脱贫的希望。


梁锥村村民梁广峰说:“20年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的状态,不改变思路就永远生活上不去。”


康保县的土豆扶贫计划,推动起来并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顺利,这让康保基地的负责人刘春雨有点急躁。不过,远在山东乐陵的梁锥村里,刘春雨口中的“大农民”——梁希森倒并不着急。


在梁希森看来,康保县农民的抵触情绪并不奇怪。因为2002年,他的老家梁锥村做新农村改造时遇到的困难,甚至比现在的刘英地村和五百顷村还大。当初,他的诀窍就是先让农民开眼界,转变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