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joanre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joanren

他说,人有两条命

joanren  · 简书  ·  · 2017-01-22 23: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刚从沪江的年会回来。挺不平静的。十年,阿诺和他的团队只做了一件事:教育公平。去年参加沪江融资发布会,已经估值70亿以上,他说:当初创办沪江,并不是为了成立一家公司,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用互联网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今天,沪江用户1.4亿,移动端突破1亿,月活5000万,用户特征:高互动、高粘性、高时长。

阿诺是娃娃脸,一直没变,就是头发熬夜都熬光了。今天在台上,他回顾十年创业道路,许多人说他,企业家干那么多“屁事”干嘛,老老实实挣钱不就行了?还有人说,你们太慢、太笨,你看人家XXX,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阿诺在台上说,教育这件事,能“快”吗?你能给教育“施肥”吗?我们希望经济快,然后空气令人无法呼吸了;我们希望发展快,然后水不能喝了;教育是树人的事业,如果追求速成,我会选择其它事情。

创业之处,沪江在最困难的时候,决定不沾游戏,原因是,沪江的人群非常年轻,上游戏是最快变现的方式,但不是他们想要的方式。三年前,沪江网校已经可以开始规模性赢利,阿诺和团队预见到移动的爆发,决定发力移动端,再次调整业务布局。今天,沪江形成网校(PC based cash cow)、CCtalk(移动)、教育IP和教育金融四个业务板块。也吸引了像李骏(前盛大高管)、陆坚(前苹果、360高管)、吴虹(前公立学校优秀校长)这样的人才加盟。

集团COO李骏

今年的年会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2017年的业务目标。沪江将以更智能、更融通、更平台化的布局,在移动、PC和版权业务领域进入市场化的深度下探阶段。

CC talk总裁陆坚

第二部分为2016年年度优秀员工及团队颁奖,每个获奖的员工和团队,都有长长的颁奖词,对他们的贡献有深深的认可。

HR还赶制了对员工家人的视频访谈,台上台下都很动容。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大都是:找个对象吧!HR主管现场就鼓励单身员工互加微信,场面感人。

年度最佳员工,获得价值10万元的期权。

第三部分,相信也是沪江人情感所在,关于互加计划。这是沪江对全中国14万所小规模学校、402万乡村校点学生的爱。互加计划在吴虹带领下,为全中国2万多名乡村教师提供全方位持续培训,更积聚沪江平台海内外最优秀教师,与偏远地区的孩子,直联。成千上万的网课,成千上万优秀的教师,从外籍讲师、到国内优秀教师,从CCTV国际部女主持人,到年仅8岁的节气小达人,互加计划,让教育+互联网如流水,流向所有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洼地。去年圣诞节期间,许多地区因为严重雾霾停课,沪江的英国籍老师Jenny和Glenn,通过互联网,同时为5000多名河南地区的孩子,送去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英语口语课……

吴虹和她的互加计划

阿诺说,我并不为由此带来的迅猛增长的新用户而欣喜,更不想利用这一点。在其他人不清楚我们在干什么,质疑我们能挺多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相信,能够改变世界的,是那些终生学习者!当我们决定与这些人同行,当我们从技术、人才、布局上准备好,我们,就会是风口。十年来,我们的挑战是,如何肩承这样一个比较“早”的使命,不至于活不下去;如何肩承这样一个使命,还能活得有尊严。

互加计划是沪江对教育公平的践行

移动、智能、平台、学习,2017年,沪江将深度打通现有业务板块。网校继续持续赢利,移动迎来业务增长爆发期,版权进入平台化运营,互加计划这个纯公益板块,仍将是沪江人不离不弃的教育公平的绿洲。

阿诺最后说,我喜欢两句话,送给大家……

这也是这个80后,送给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而这,是他的成熟

下面,是2012年,我对阿诺、于杰的采访。今天读来,仿佛是对过去五年的印证。那时我离开500强,进入创业圈,开始为“职场”杂志系列2撰稿,对他们的采访是那个系列的最后一篇。今天,“职场”杂志已经不存在了。我采访过的那些人,仍在人生的浪潮之巅,起舞。我自己,也彻底告别过去的自我,归零重生。

所谓成功就是回到内心

对谈沪江网CEO阿诺和CFO于杰

2012年8月20日

在开始构想“职场榜样对谈”这个栏目时,我给自己的原则是:只采访40岁以上的人。因为我不认为40岁以下的人可以系统地输出价值观。

认识33岁的阿诺和于杰以后,我的想法变了。

阿诺和于杰,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语言学习门户网站——沪江网的CEO和CFO。六年前,他们几个没有任何IT背景的年轻人,蜗居一处民房,开始创建沪江网。当时东拼西凑了8万块钱,靠跟父母立军令状又凑了2万,才在银行开了户。今天的沪江网,注册用户几千万,年收入过亿,资本市场估值10亿人民币,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本追逐的对象。眼下,他们坐拥5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和40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筑梦上海。这一切,在阿诺和于杰看来,才“刚刚开始”。

认识阿诺和于杰,缘于一次正式的业务拜访。虽然他们都是1979年生人,但阿诺看上去明显“年轻气盛”。巨蟹座的他,思维和语速同步;对任何提问,基本上立即进入回答状态,且逻辑极强。天秤座的于杰则大部分时间笑眯眯地听着,偶尔插一句两句,旋即恢复到听者的状态。两个人的默契和互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面是在今年七月。上海。Chinajoy国际网络游戏展,灼热的骄阳,挡不住成千上万的高中生、大学生、年轻在职者涌向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展馆里,一派虚拟时空的繁华。国际国内的网游公司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展示着最新最炫的产品。人潮、喧嚣、痴狂、兴奋,所有做父母的,不到现场,可能无法想象,网络游戏对少男少女们,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和吸附力!我也恍然明白,横亘在自己和女儿之间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在某个展馆的一角,于杰和他沪江网的年轻同事们,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阵地-沪江网上教育展示-一片穿越虚幻世界的现实绿洲。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停下,和沪江的吉祥物CC猫、部落虎现场互动,领取沪江的学习卡。我和于杰只有短暂的交流,我对他说:走到你这里,觉得互联网很健康、世界很真实。他笑笑说:网游让年轻人痴迷上瘾,我们这里算是“戒毒所”,下次我要争取个更大的展位!

第三次见面时,我提出了采访要求,他们很爽快,说:行啊!到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比你想象得更优秀,也比你想像得更传统。

8月8日,台风“海葵”袭击申城,我收到沪江网助理曹建的短信:采访还进行吗?我回复:进行。曹建回复:好!我们准备好了盒饭。

傍晚,穿过狂风暴雨,在沪江绿意盎然的办公室,我终于开始了和阿诺于杰的对谈。

“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选择了创业”

Joan:2005年开始创业,支持的人多吗?

阿诺:所有人都反对!我父母认为,孩子你不疯不傻,怎么做这么糊涂的决定!而且他们也认为我不孝,英语系研究生毕业,还没开始赚钱,就跟家里借钱。

小时候的阿诺

Joan:搞互联网教育,别说那时候,现在涉足的人也很少,你是怎么想的?

阿诺:我第一次接触电脑,就上了苹果公司的网站,当时很震惊,觉得这个公司不得了!我就想,这辈子只要让我干跟互联网有关的事,我就很满足了。大三我开了个“沪江语林”的BBS,让大家在网上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结果一下子做了5年。现在想想,算是网上教育的启蒙?

Joan:你的专业是英语,大学玩玩互联网可以理解,可创业就是个很重大的决定了。

阿诺:2005年我研究生毕业,沪江网站已经有20万用户了。而且大家有很多互动,很喜欢这个社区。为了维持这个网站,支持宽带和服务器,我一直打工赚钱,帮人家做网站,当时宝钢和上海大众的第一个网站网页设计,我都参加过。如果毕业后我不干了,这20万人怎么办?别人可能觉得我傻,可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既然我自己喜欢,这20万人也喜欢,我得把网站做下去。就这么着,我们7个人没有IT背景的朋友搬进一个居民楼的两居室,开始创业。

第一个年会

Joan:每个创业者身后都有许多辛酸史,说一个你记忆深刻的吧。

阿诺:曾经,我发不出工资,就把一个员工叫过来,说:身上有1800块钱吗?他说:有。我说:借给我行吗?他就把钱给我了。然后我又把钱放在他手上,说:这是你这个月的工资。我还欠你1800块钱。类似这样的事儿很多,可我没觉得辛酸。我踏上社会就创业,很接地气。

Joan:今天你们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是个很“热闹”的行业,你们迄今为止很少做广告,也很少追求领军人物的“曝光率”,那么是靠什么走到这一步的?

阿诺:在学校的5年,我有20万用户,他们来这里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广告,而是因为口口相传,他们在这里玩着聊着英语就有了提高,还交到了喜欢学习的朋友。我没得到任何金钱的回报,还贴了许多钱,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学习不是一件很沉重的事儿,关键是看你怎么去了解每个人的需求。这些都是支撑我们走到今天的最朴素的道理。

Joan:我已经很喜欢你们的沪江微词汇了。好玩儿又好记。比如这一条微博,微缩了烹饪方法中最主要的词儿:卤salted;煎fried;炸deep fried;烩braised;蒸steamed;烤roast;熏smoked;煮boiled;炒stir-fried;扒grilled;炖stew。

阿诺:对,这是我们的官方微博。好玩儿吧。你只要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学了。你知道苹果上的App,我们的“日常口语”今天排名第七。前几个基本都是“手游”。后面的也基本都是。

开始我们是趣味式的课程教育,后来开始满足细分的需求,比如我们开发了“红地毯用语”,去国外走红地毯,英文不太好的明星很欢迎。我们发现职业女性晚上哄孩子睡觉很难,就开发了pad版的睡前英语小故事,15-20分钟,妈妈也不用担心自己发音不准会误导孩子,只要跟着我们的单元和孩子一起学就可以了。我们还发现,很多“姜丝”(沪江网粉丝)跟着我们学好了英语,又有学第二门外语的需求,就陆续开发了日语、韩语、法语、德语。“姜丝”们对沪江语言学习的方式很喜欢也很依赖,所以他们学二外时也就很快。

Joan:现在的外语教学机构很多,也有国外来的,你们凭什么业务量越做越大?

阿诺:我们从来不以应试作为目的。你上沪江网学习,绝对可以应对考试,我们有各类应考和冲关课程,但考上后,你还会上来,学习交友。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很严肃、很与世隔绝、一个人闷头苦读的事。我们先满足的是你作为一个“人”的需求,然后才是你学习的需求。当你喜欢上这里,在沪江获得快乐和友谊,学习和提高就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Joan:对,你们的“看美剧学口语”就很好玩,让人学得很high!

阿诺:没错!直接进入到本土语境,又是肥皂剧,什么“老友记”“绯闻女孩”“生活大爆炸”,你玩着,乐着,就把最in的口语学到了。

Joan:风投和私募都很看好你们,你是怎么讲故事的?

阿诺:我们没编什么故事。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喜欢学习,中国的许多年轻人希望掌握一门或者几门外语。沪江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各样的在线课程,并为不同部落的人搭建社交平台。我们99%的课程是免费的,但就是这1%的付费部分,让我们的盈收过亿。

“人和人的缘分,开始于相识之前”

Joan:你们两个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于杰,阿诺说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老是笑咪咪的?

于杰:我高兴呗!我们两个配合这么好,是因为其一个在外面怎么闯,都不担心,因为后面有backup!我高兴还因为,阿诺一直在进步!

阿诺:我毕业就创业,没进什么公司受过正规职业培训。不象于杰。

于杰:对,我是见过大世面的!(众笑)

阿诺:于杰是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当时的商学院院长李好好是他的导师 他曾经发起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和美元平行投资基金,还做过许多大企业的投资。

Joan:那起点很高啊。

阿诺:是啊,高到我们创业前三年基本用不到他的东西(笑)。所以他又考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 ,是 王家瑞和苏东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的关门弟子!

于杰:没错。他们吃苦创业的时候,我在攻读博士。

阿诺:但我们只要有空就泡在一起,所以我感觉他博士毕业,我也得了个PHD。因为他的东西都教给我了,而且我直取精华!

于杰:那几年,阿诺也把他对互联网的思考和经验都灌输给我。

Joan:所以你们的模式是:一个人上学两个人毕业;一个人工作两个人长资历。那你们两个在理工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就认识了吗?

阿诺:人与人的缘分,可以开始于他们认识之前。当时他在商学院,我在外语学院,住同一栋宿舍楼,也一起上大课,可你相信吗?我们不认识!

于杰:我们上了大学就基本不怎么学习了(笑)。他当时忙网站,我忙着在外面做家教。开始的时候教四个孩子英语,每人每小时100块!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为家乐福做培训,每个月能挣一万块!

Joan:那你们到底是怎么认识的?

阿诺:同学介绍。当时我们共同的朋友说:你们两个一个要创业,一个要创投。不如见面谈谈吧。

于杰:我们就相约在KFC见面了(笑)。

Joan:见面后什么印象。阿诺你先说。

阿诺:他太老了(笑)。

于杰:他太有激情了!

Joan:你们算是一拍即合?

阿诺:我们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但我明白,对方出现后,这篇文章将流畅起来!于杰的东西我知道没法马上消化,但他不是唯金钱论的人,我觉得可以。事实证明,我的确“高瞻远瞩”。我们迄今为止的融资,都是他主导完成的!

于杰:我们两个看上去不一样,但本质上很接近。比如,我们大学时都开始主动打工。我为了了解社会还曾经出去押车。我们都是很早就体验到自己养活自己的滋味,体验到赚了钱的滋味。我们都知道赚钱的不易,但也从没觉得钱有什么了不起。

Joan:很多投资人对你们两个的组合非常称道,也很看好你们的团队,你们两个就没出现过分歧?比如当年远离主流互联网这个决定,你们都一致吗?

阿诺:我们的一致是价值观层面的。当年我们象小鸟一样,到主流互联网那里兜了一圈,与各类面儿上的人接触了一下,包括当时的互联网大腕。结果,我的内心很不快乐,我不觉得那些浮躁的东西能告诉自己的内心:就应该这样。我的感觉是:告别,与主流互联网网站隔绝三年!我想用三年时间除祛嘈杂,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生动的互联网语言学习。可我也担心,自己道行浅,万一错了怎么办?结果团队沟通下来,非常一致,都想停下来,远离一段。

于杰:一个团队一定只能有一个核心,不能有两个。我们的核心就是阿诺。但我于杰要提出我的想法和看法,我们要保持很好的交流,这个系统才真正稳定。

阿诺:我们是一起走路的人,有时候你看我们爬山,走在不同的路径上,好像不在一起。但翻过山,我们会在终点相遇!因为我们心底的追求是一样的。否则,即使一起过了独木桥,就一定能称为好朋友吗?许多人一起过完独木桥,就是各自转身。

Joan:阿诺,于杰说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核心,你怎么看?

阿诺:火车不是横着跑的,需要有车头,也需要有车厢。但重要的,是车头和车厢必须连接在一起。谁是核心不是我们看中的,我们看中的,是怎么让团队中不同性格的人交融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愿意在台前,失去曝光度就难受,这样的人不适合创业。一个经营者,要随时准备把自己摆在棋局的不同位置,这样,即使今天你处在很显赫的位置,你心里也明白,你可以随时离开光环,因为这些对我、对于杰来说都不重要。

Joan:你们是一开始就这么想的,还是后来悟出来的?

于杰:我们一开始就觉得,无论干什么,“做好人,干好事”这一点不能变。

阿诺:如果当时我们给自己的期许、定义是一个谎言,那走到今天我们可能早变了。但我们不是什么“黄金团队”,我们没有遮羞布,我们就是一群学生,想找到创造的意义和本质,当时是这样,现在还是!

Joan:希望你们一直坚持下去。

阿诺:你为什么要用“坚持”这个词?坚持是送给刘翔的。我们不需要坚持,这不是生病和痛苦,这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很享受。

Joan:给我个建议,该怎么鼓励你们?

阿诺:你应该说,去努力,把什么什么再拿下!

Joan:喔,好!(笑)那有没有疲劳的时候?你们的节奏很快,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数也很大。

阿诺:消除疲劳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原地踏步原地打转。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机会,是把天上的云拽到手中。真正的爆发还没有发生,我们或许真的能够改变些什么。你说,我们会疲劳吗?

去年的沪江

“爱工作,但首先要爱家庭、爱别人”

Joan:你们这么忙,还有时间谈恋爱吗?

于杰:我们都结婚了,婚姻很稳定(笑)。

阿诺:我儿子很可爱!

Joan:时间就这么多,你们怎么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于杰: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阿诺:人活一辈子,其实磨练的无非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面对家人都不能很好地沟通、表达,你说你能解决多少问题?牺牲家庭,当然时间比别人多一点,但起伏性很大,对别人的包容性也会欠缺。在沪江,我们支持员工家事为先,这样你长时间的竞争力才强。一个总寻求家庭庇护的人,是弱者;但从来不享受家庭港湾的人,也不是什么大才!

Joan:你们对员工也是很庇护的,从办公室布置就看得出来,很环保、很温馨。

阿诺:我们自己一路创业过来,知道年轻人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公司免费提供酸奶和水果。我们刚才吃的桃子就是我们知道台风要来,从南汇抢购的一批。办公室还专门辟出个宝宝房,有些员工孩子小,实在需要带来上班,就放在那儿,我们有双语老师带这些“沪二代”(笑)。

Joan:阿诺你说话那么快那么敏锐,员工会不会怕你?

阿诺:你看到的是面对采访和对外接待的我,我们许多内部会议,我可能只说几句话,其他都是大家说。CEO的风格就像糖水,太甜、太淡都不是最理想,我的选择是,尽最大可能让自己的味道大众化。

Joan:什么是你坚决不妥协的?

阿诺:有些事你只能选择其一,比如在办公室能不能抽烟,我们只能选不抽。比如在外面可能被叫成这个“总”那个“总”,回公司必须叫我“阿诺”。于总就是“于杰”,只要一回到公司,必须切回来。别看是个称谓,它影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于杰:我们希望创造一种主流的氛围,就是轻松、健康和平等,跟我们创造的网上学习氛围一样。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管好自己,比如不抽烟、不喝酒。所以跟你说嘛,我们比你想象得更传统。

Joan:你们怎么要求你们的销售?做销售总是要有些狼性的。

于杰:我今天刚面试了一个人。她30岁,一直干SP。我跟她谈话的时候,就很感慨,人怎么能让自己变成机器!她基本上就是数字、指标KPI。我对她说,我们干的是建造人的事,如果你自己没有灵魂,你怎么能做到?

Joan:后来你录用她了吗?

于杰:用了。她和我谈完,很高兴。她其实很想改变。

Joan:你们面试销售时会用模拟演练法吗?

阿诺:人在高压下的状态往往是失真的。看到一个人的自然状态很重要。我们不看中被格式化的技能,我比较看中那种“想做不一样的事情”的底色。

“就这样被梦想占据”

Joan:在Chinajoy那一幕我很难忘。你们几乎是“硕果仅存”的一块天地。你们怎么看待网游?你们自己玩吗?

阿诺:我个人不反感,前提是我并不沉迷。好的网络游戏,里面有很多创意和创造。但中国的gaming,好多都是孩子的gaming,他们没有收入,却要不断去买道具买装备,这就是网游最大的模式:放大人性的弱点。

于杰:我大学寝室有一个湖北的高考状元,农村孩子。他玩到什么程度,白天睡觉,晚上去打游戏,因为晚上便宜。后来他就被网游毁掉了。

Joan:我跟一家游戏公司的人谈,他们说他们在游戏里加了设置,三小时后速度下来,五小时后自动关闭,就是为了防止过度沉迷。

于杰:这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这么聪明的公司为什么这么低估别人的智商?换个IP,换个身份证号,网民会不懂这个吗?实际上,大家都奔网游去,原因很简单:商业模式最清晰,产值实现最直接。我不能接受的是,分级你至少可以做吧?

Joan:你们的展台人也很多,一个做网络教育的公司,在抗衡全世界的网络游戏产品,而且是笑咪咪的,这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看到了希望(笑)。

阿诺:孩子的心智就是个小的CPU,就看被什么占据。你说教育为什么很难抗衡网游,是因为我们一直是高考一条路,教育创造的世界不鲜活、不生动。在还不知道年轻人到底要什么之前就着急给。如果,我们创造的趣味性和自我实现感可以与网游媲美,你还用抱怨吗?如果孩子们可以在沪江交到健康的朋友、找到社交的乐趣、同时还提高了学业,他们会回来的。我们给到他们的,是现实世界的自信,而不是虚拟世界的膨胀。我们就是这么“解毒”的。

Joan:你们很少主动做广告宣传自己,是因为时机没有到吗?

阿诺:我们是比较能闯的人。所以最需要的,是hold住自己,把体验做好,把运营做好。最好的广告是口碑。我们几千万个注册用户,基本都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假以时日,我们会是一个靠口碑塑造的大众品牌。

Joan:到那时相信你们也能入选国家的“千人计划”了!

于杰:“千人计划”只有海归(海龟)能入选,而我们只是两个“土鳖”。虽然是土鳖,我们的吞吐能力很强。你看到的是沪江,但我们的眼光,是“教育”的大市场,包括与学习和自我提升有关的外延市场。所以我们一直说,今天只是个开始,我们会有更多的东西出来。

Joan:你们两个的背景是外语和经济,但你们关于市场、关于营销、关于消费者洞察、关于IT、甚至关于HR的这些经验和心得都是怎么兼备的?

阿诺: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碰,这个不要去想。我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和现实世界不停的触碰,来自于沪江直接服务的这些人的回应。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Joan:本来都要问个关于死亡的问题,你们是否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于杰:我经常想这个问题。我就想,既然是这样,既然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那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每一天都很快乐!它来自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心态,也来自进步带给我的新境界,来自我能体验到的正能量的循环。现在的责任和压力的确很大,但本质上,我很快乐!

阿诺:我们最喜欢的歌是“老男孩”里的插曲,关于草根的奋斗、青春和梦想。无论我们的梦想走多远,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个:做好人,干好事。

专栏结束语:

结束了对阿诺和于杰的采访,我的“职场榜样对谈”也将告一段落。由于能力的原因,我常常感到自己文字与人物风格、魅力之间的差距。往往落笔后,意思已经开始减损。我没有奢望去影响到什么,更多的,是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借助这样一个载体。国威、何力、沈军和翟斌,固化了我的价值观,而徐克、阿诺和于杰这些人,改变了我对职场路径的一些看法。我越来越觉得,职场的那些指南、技法和攻略,在鲜活的榜样面前,是多么地苍白。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其实无非是,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和实质。

网络可以流淌到的地方,人与世界的疆界将被消除。我们真正需要消除的,其实是物质世界、成人世界带给我们的精神枷锁。

我们也无需担心下一代,无需担心80后、90后,因为我们自己的世界对了,他们的世界也就对了。纵使,我们自己的世界不对,他们也会有力量活出自己、让世界变对,只不过辛苦一些。

科技无法解决我们这个世界的实质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通道,是回到自己的内心。问自己那几个最本源的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选择干眼下的这些事。其实,所谓的“职场”,不就是我们的人生;而人生,就是我们最大的“职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