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读书会
一个新鲜有态度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各种大牛干货、小咖风暴、阅读+(策划、演讲、游玩)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把阅读变成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1月深圳楼市迎来“开门红” ! ·  2 天前  
深圳发布  ·  来深过大年 | 免费免预约!打卡攻略来了→ ·  4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深圳过年“文化大餐”,超丰盛!|文化中国行 ·  4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无人伤亡!深圳官方,深夜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读书会

快乐学习《终身成长》,成为出色的自己

深圳读书会  · 公众号  · 深圳  · 2019-05-21 19:00

正文

深圳读书会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关注



五一假期期间,书友来参加读书会的活动的热情丝毫不减,人群中还发现了一枚“红领巾”(热爱学习的小学生)。本期嘉宾 蔺欣欣老师 ,是深圳市生涯协会的常务理事,她以 《终身成长》 一书的内容为主线,结合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给大家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式分享。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终身成长》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她经过数十年对成功的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 每个人获得成功不全由能力和天赋决定,亦受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思维模型的影响。思维模型有两种:成长型和固定型——体现我们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心态。


蔺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一个小游戏。每人先与旁边的小伙伴结对猜剪刀、石头、布。赢的一方找其他小组的胜者继续PK,输了的小伙伴与其他组的输家继续PK。经过层层“厮杀”,最终各产生一名最强赢家和最弱输家。



老师邀请两位小伙伴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他们一路猜来,自己内心的感受怎样?是否发生过什么变化? 下面这幅图,某种意义上展示了两位小伙伴的心路历程。



第一局赢的小伙伴心想:“哟,我居然赢了!”一开始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但随着赢的次数越来越多,心态也变得起伏不定,期待下一轮自己还能赢;第一局输了的小伙伴,心想“输了一局,我运气不太好吧!”可输的次数不断增多,心里莫名其妙的就慌了……


平时做事的时候,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


固定型思维通常认为: 自己的聪明才智决定了一切;有些事擅长,有些事不擅长;如果失败了,就会无地自容;如果别人成功了,就会威胁到我……


成长型思维通常认为: 自己的态度和汗水决定了一切;可以学会任何想学的东西;失败之后,会学到很多东西;别人成功了,我会受启发……


最重要的是认清自我。 蔺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过往:她是山东人,成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父亲是军人,退伍前做刑侦工作,家教严格。大学读的是警校,毕业后并未选择当警察,而是一人一包、一张边防证只身闯荡深圳。为什么这么做——也许父母管教太严,比较叛逆的她希摆脱束缚。



初到深圳,她从事的是社保、劳资类工作。虽然坐着办公,工作量却很大。不过,正是这段为各种人群耐心服务的经历,给了她满满的成就感。生娃之后,她迷上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后成为拓展培训师;一年平均做100场活动,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左右。后来到平安做综合金融销售,专注财务规划。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并进入职业生涯培训,一直从业至今。


每一次角色转变,都源于蔺老师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从一个莽撞青年到大踏步奔四的六岁娃他娘,蔺老师笑称十几年的社会大学颁发给了她两个证书:阅历和经历。蔺老师一直挑战自己,经历了一番人生的磨砺之后,终于取得今天的成绩。她的亲身经历,是成长型思维的好范例。


如今,太多孩子背负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报名学习名目繁多的各类补习班。孩子们不堪重负、叫苦不迭。家长们却怪孩子不争气,学不出个所以然。殊不知孩子的内心独白:“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每个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作为父母,能否有效鼓励孩子对其感兴趣的事物深入钻研,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培养孩子积极思维,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从失败中获得成长。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在赞扬孩子的时候, 把笼统的“你太聪明了!”替换成“我看到你一直思考、不断坚持,尝试了所有方法,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韧劲,日后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


成长型思维不只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里也同样存在。 迪士尼出品的3D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有一个名叫“闪电”的树懒,虽然兔子警官去找他帮忙时,他盖章的动作极为缓慢,微笑的表情更是经典,想必看过的朋友都会忍俊不禁。如此慢性子的“闪电”,开起跑车来却毫不含糊,风驰电掣般一掠而过。正是是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促使“闪电”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赛车手。动画片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不对?如果你一直觉得动画片是小儿科,小孩子才会看。是不是陷入了固定型思维呢?


基于自己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当下做什么事的权利。 如今,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山大。孩子的压力大多来自父母和老师,成年人的压力源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心事。不同年龄段,烦恼与压力不同。人们习惯逃避压力,压力并未减轻。有心理学家在TED演讲给我们启发:压力不一定总是我们的敌人,取决于我们怎样待它。当你把压力当做敌人时,你会受到它的压迫;而当你把它当做朋友时,你会接纳它把它化做动力,克服眼前的困难。压力是敌是友,看你能否识别、觉察并应用它。


在互动环节,老师让每位书友写下凭借怎样的努力,多年来一路行进至今?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大家上台分享。不过,蔺老师聊了自己的心得: 做得好的事情,一定要给自己点赞;家人哪里做得好,要点赞具体的事情。


分享尾声,蔺老师向书友展示了下面这幅图:



上图有4类人,分别是: 人群顶端的橙色人A,托住A的蓝色人B,匆匆赶来的人群C,被别人踩在脚下、趴在地上的孤零零的人D。


A一直会是王者吗?B比C接近王者,B成为王者的可能性更大吗?D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非也。你最终成为哪类人,要看你的思维模式——倾向于固定型还是成长型。如果你的成长型思维多一些,即便你曾经是D,或者目前是D,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可能会成为B甚至A。如果你的固定型思维占优,即便现在你是A或B,也难说不会成为D。



不管你想成为谁,都请记得: 把自己照顾好,只有照顾好自己,你才有精力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最终把家人照顾好。




主题 :快乐学习《终身成长》

地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