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职场与写作
通告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的告晓性公文。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基于以上现象,“职场与写作君”为大家整理了通告的写法,梳理了通告与公告、通知、通报的区别,方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通告的写作。
(一)标题
通告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一是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打击走私、投机倒卖进出口物件的通告》。二是省略了事由,只写明发文机关和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通告》。三是省略了发文机关、事由两项,只写《通告》。一般来说,高级机关发布比较重要事项的通告,标题都应用前两种;事项比较具体,不那么重要的,一般可用第三种。总之,用哪种标题,要根据内容来定。
(二)正文和落款
通告的正文包括原由、事项、结尾三部分。
原由是发布通告的原因、根据、目的,回答为什么发此通告。
事项,即通告的具体内容。内容比较简单、单一的,可不分条来写;如果内容比较多,则应分列一条一条地写。
结尾,也叫结语,一般写“特此通告”之类的话,以示强调,提起注意。有些通告干脆不用结语,干净利落。
通告是对公众的,一般不用写抬头,标题已有发文机关,并在标题下方署上了日期,则可不用落款,如果标题没有发文机关,又没有日期,落款必须签署清楚发文机关名称和日期。
点此加群
(一)发文目的要明确。
发布通告的目的或原因一般要在原由部分扼要地交代清楚,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要发此通告。有的通告在原由部分没写明目的,或表达不清,有的通告甚至不写原由部分,这是不规范的。
(二)通告事项要符合政策规定。
通告的事项,应符合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政策。
(三)通告语言要通俗简洁。
通告是一种周知性公文,一般用张贴和登报的方式发布,使全社会都知道通告的内容。因此,写通告要注意语言通俗和简洁,简单明了,一看就懂,篇幅不宜过长,便于张贴和阅读。
(一)适用范围不同。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可见通知的适用范围要比通告广,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二)收文机关不同。
通知一般具有明确的受文对象,换句话说,通知主要针对的是主送机关发文,有明确的主送机关;而通告一般没有明确的受文对象,也就是说,通告一般没有明确的主送机关,都是泛指的,大多数都是直接行文或直达行文。
(三)命令性程度不同。
从通知的适用对象来看,通知的作用主要在于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这就说明通知具有很强的命令性和约束性,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必须履行上级机关所要求的事项;通告的作用主要在于要求下级或相关单位应当遵守或者周知,虽然通告也具约束性,但通告并没有通知那么强的命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