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鱼宴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整理,并在豆瓣建立了28个相册,其中,更新最频繁的是「在树下」和「城市们」,这些图片像素不高,画面却充满故事感,让人过目不忘。
「在树下」是贯穿他生命的主题。最初关注“树”是因为爷爷名叫“元槐”而被命名为“槐树下”的家庭群,在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中都有树的陪伴,那些被拍下的树就好像是他生命旅程的行道树。彭鱼宴认为,生活匆忙,但只要内心有一棵树,精神世界就会倍感幸福。
摄于苏州,冬天
“据说是网红树,今年路过发现不在了”
摄于杭州,春天
“相信那位爸爸举起的手机里拍到的也是温馨的春天”
「城市们」是他生活中的“群像记忆”。作为一种非生命体的城市有了人和烟火,就有了生命力。这个相册里有晚高峰的高架桥、安德森风格的粉色小学、落日飞车、晒在电线上的被单、等地铁的打工人、雨后赛博感十足的南京东路......这些参差多态的画面让一个城市的气味和氛围随着想象游走,不再定格于画面。
《高架上的春天》|摄于偶然路过的高架桥下
《东方明珠下买菜的阿姨们》|摄于面朝东方明珠的路口
彭鱼宴把每一张照片都当作自己的“眼睛日志”,很多照片中隐藏着他的人生经历。在杭州东站,他曾拍到过一位背着硕大行囊、盯着远处正在建设的高楼发呆的大哥,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曾在90年代北漂的父母,还有他们至今仍挂在嘴边的“当年在北京那么久都没有好好看过它”;他也曾在傍晚路过某个村子,看到小卖部门前的老人和孩子们,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忆。
摄于杭州|或许是在异乡打工的人
摄于村口|或许是很多人的童年
彭鱼宴喜欢用手机拍摄,因为不容易错失“时机”,看到画面就可以即刻捕捉;不过旅行时,他会带上相机,“浪费”时间,构图等待画面的出现。他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式,设备是工具,“记录”这个行为和所有被捕捉到的“故事”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