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年元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绝对是我国最为普及的音乐盛会。
新年音乐会的曲目,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演出最多的,除了圆舞曲之外,就是波尔卡了。
在展开今天的讨论之前,请大家开好空调,备好冰镇西瓜,先来听两首曲子热热身。
小
约翰·
施特劳斯 「闲聊波尔卡」
Johann Strauss II Tritsch-Tratsch-Polka Op.214
小
约翰·
施特劳斯 「电闪雷鸣波尔卡」
Johann Strauss II Unter Donner und Blitz Op.324
如何?燥起来了吧?
好了,问题来了,究竟怎样的音乐可以被称为「波尔卡」呢?
是节奏快的吗?
似乎不对,圆舞曲也有快的呀,比如:
小约翰·施特劳斯 「越来越快圆舞曲 」
Johann Strauss II Accelerationen Walzer Op.234
波尔卡也有慢的呀,比如:
小
约翰·
施特劳斯 「安娜波尔卡」
Johann Strauss II Annen-Polka Op.117
不过,往节奏这个方向思考还是没错的,与圆舞曲一样,波尔卡也是一种舞曲。
区分舞曲种类,最重要的依据,是音乐的节奏型。
波尔卡最具代表性的节奏型,是这个样子的:
典型的波尔卡节奏型
对于识谱的朋友,应该已经一目了然了;不学音乐的朋友也别急,听我往下讲。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对这种音乐形式,有更加形象的理解。
究竟什么是「波尔卡」?
波尔卡是一种起源于波西米亚的舞曲,这个地区,如今属于捷克共和国。
这种舞曲的名字中,其实已包含了它的跳法。
它的捷克语词源是“půlka”,意为「一次跳半步」,其原始舞步大致如下。
如果要给它一个类似「圆舞曲」这样的意译,我认为可以翻译成「含笑半步颠」。
这种舞曲历史并不悠久,1834年,捷克音乐教师约瑟夫·聂鲁达 (Josef Neruda) 在野外采风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捷克女孩伴随着一首民谣翩翩起舞。
他非常喜欢这种舞蹈,将女孩儿的舞步连同那首名为「哈尼姆叔叔」(Strýček Nimra) 的民谣一同记录了下来。
这首曲子很洗脑,这种舞蹈也很快风行开来,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它就占领了布拉格的大小舞场,之后进军宫廷,王公贵族也开始跳这种新鲜的舞步。
至于它是怎么攻陷整个欧洲的——那时的波西米亚皇室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维也纳恰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心脏。
亲戚们平时互相串串门交流交流感情,这个欧洲第一音乐重镇也就沦陷了。
另一个艺术之都巴黎,1840年,法王路易-腓力雇佣了一位名叫拉夫 (Raab) 的舞蹈教师,他是一个捷克人。
剩下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讲了吧。
占领欧洲大陆后,「波尔卡」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
轻而易举的拿下伦敦之后,它又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
仅4年之后,1844年,美国的酒吧中,也开始响起波尔卡的节奏,跳起波尔卡的舞步。
回顾一下,这个时候,距离这种舞蹈被发明出来,也才过去10年时间。
能够以这种速度风靡世界的舞蹈,除了波尔卡,我能想到的,也只剩下一个多世纪之后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了。
经典的波尔卡
捷克人发明了波尔卡,并将其奉为「国舞」。
身为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与斯美塔那自然没有理由不创作这种舞曲。
德沃夏克 「D大调捷克组曲」波尔卡
Antonín Dvořák Czech Suite in D major Polka
斯美塔那 「路易莎波尔卡」
Bedřich Smetana Louisina Polka
然而对这种舞曲最为热衷的,还要数维也纳。
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本营,那里贵族多,应酬也多。
同为社交舞蹈,华尔兹虽庄重典雅,可就那么「蹦擦擦」个把小时,再美好的曲子也能把人听睡。
引入这种有着不同节奏型还如此欢快的曲子,简直再合适不过。
于是在宫廷中,波尔卡变成了这个样子。
有了需求,自然也就有了供给。
那个时期凡是写舞曲的作曲家,都或多或少有波尔卡的创作,这其中最大的供应商,就是施特劳斯家族。
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开始与各种其它舞蹈形式结合,发展出许多「杂交种」。
比如「
波尔卡
玛祖卡」,就是与源于波兰的玛祖卡舞曲结合的产物。
约瑟夫·施特劳斯「蜻蜓波尔卡玛祖卡」
Joseph Strauss—Die Libelle Polka Mazur op.204
没下限的美国波尔卡
捷克人发明了波尔卡,而美国人,则重新定义了「波尔卡」。
美国本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欧洲各国的人们怀揣着梦想来到他们的新家,一起带来的,也有他们的舞蹈。
十几年的时间,波尔卡传遍整个欧洲,在通向新大陆的航程中,这些早已「改头换面」的波尔卡,又一次汇合起来。
「泰坦尼克号」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杰克和露丝所跳的「下等仓舞」
(这段曲子是由两首舞曲组成)
,其中就有一段爱尔兰风格的「约翰雷恩波尔卡」。
踏上新大陆后,波尔卡被美国人玩儿出了各种新花样,衍生出来的风格数都数不清。
用单簧管与小号演奏的叫「芝加哥白人佬 (The Chicago Honky)」;用大号和班卓琴演奏的叫「荷兰人风格 (Dutchmen-style)」;在德克萨斯与墨西哥州,与拉美音乐结合一下又有了「康芬特风格 (Conjunto-style)」……
美国许多州都有「波尔卡协会」,德克萨斯有「波尔卡博物馆」,威斯康星更是直接将波尔卡定为自己的「州舞」。
在美国,波尔卡不仅可以当舞跳,还能用唱的。
1985年,被称为「美国波尔卡之王」的歌手弗兰克·扬科维奇 (Frank Yankovic) 获得了当年的格莱美奖。
弗兰克·扬科维奇 (Frank Yankovic) 美国波尔卡之王
他是「斯洛文尼亚风格波尔卡」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光看名字就能让人笑出声来。
说起来,那些「经典的」波尔卡,名字起的已经挺没节操了,像什么「闲聊」、「电闪雷鸣」、「小嘴不停」、「玩笑」、「荒诞」、「杂乱无章」等等。
到了扬科维奇这里,简直连下限都没了,这里举几个例子:
「天堂没有啤酒波尔卡」
(In Heaven There is No Beer)
「约瑟芬,请不要靠在铃铛上波尔卡」
(Josephine, Please Don't Lean On The Bell)
「我家里已经有老婆了波尔卡」 ( I've Got A Wife At Home)
「喝一瓶啤酒究竟要打多少嗝波尔卡」
(How Many Burps In A Bottle Of Beer)
以及,「太肥波尔卡」
(Too Fat Polka)
其实,你早就被波尔卡洗过脑
其实,无论你是否爱好古典音乐,有没有听过新年音乐会,你都被波尔卡洗过脑。
不信?
听听下面这段音乐:
下巴有没有掉地上?
这首“Ievan Polkka”是芬兰一首非常传统,也非常典型的波尔卡。后来不知道怎么突然就红了,变成了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个版本。
所以呢?什么是「波尔卡」?
所以呢?讲这么多?这些曲子究竟有什么共同特征啊?为啥都叫「波尔卡」呢?
相信识谱的朋友们对着开头的那段基本节奏型,应该已经听出一些端倪。
没有音乐基础的朋友,别着急,按照下面的步骤,跟着我的野路子体会一下。
1. 先找一下圆舞曲的节奏,一边儿念「蹦 擦 擦」一边儿用手指敲出来。
2. 熟练1之后,试着体会这个节奏「蹦
蹦
擦-啊」。
3. 熟练2之后,听下面这段音频
(
请一定听到底,你一定不会后悔!
)
,把「蹦
蹦
擦-啊」带进去,当你感觉无缝嵌入时。
恩,现在明白什么是「波尔卡」了吧?
最后,祝大家赏乐愉快!
- 本系列往期回顾 -
第一期: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协奏曲」吗?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