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肩
高低肩,顾名思义就是两边肩膀一高一低。生活中很多人会习惯一边肩膀出力,比如说背包,或者上半身歪向一边写字、工作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高低肩。
高低肩除了外形难看外,也容易出现颈肩区疼痛不适、甚至带来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很多运动爱好者一开始并不留意高低肩问题,等疼痛出现后方去就医,往往诊断为运动损伤。
那么遇到高低肩的情况,我们最好是先进行体态评估,拍照后进行分析,一般是在肩峰处画直线,肩胛下角划直线。
这时你就很清楚哪边肩膀高低,以及肩胛骨的轨迹是怎么改变。接下来非常重要的步骤是判断高低肩的分型。通常我们把高低肩的因素分为以下四型:
单纯的肩部周围肌张力不平衡
简单的来说就是肩部周围肌肉的肌肉张力不平衡,尤其是单侧肩胛提肌或者上斜方肌过于紧张。当肩部周围肌肉出现紧张程度不对称、肌力力量不平衡现象时,就容易导致肩胛骨位置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双侧肩峰高度不一致,呈高低肩。
这一类型的高低肩矫正效果比较明显,也非常容易操作。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成因比较复杂,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习惯都会对脊柱的健康造成影响。而脊柱形态的变化,会打破肩带周围的对称与平衡。通常脊柱凸出的一侧肩部会更高,表现出高低肩的现象。
这一类型的高低肩矫正比较费功夫,需要对脊椎侧弯进行整体运动康复。
骨盆倾斜
当骨盆、脊柱倾斜时,身体为维持平衡和稳定,必须做出代偿,因而易出现相邻环节不对成和不平衡的现象,高低肩就是其中之一。
这类型最好在俯卧位去判断长短腿及骨盆歪斜的方向,建议先处理长短腿及骨盆歪斜问题,再去处理高低肩。整脊正骨是不错的方法,如果你手法不够娴熟,那么用整脊枪也是可以的。
扁平足、足旋前
如果双侧足弓高低不一致,易引起长短腿,长短腿会造成步幅一大一小,出现单侧骨盆旋转,一高一低,而骨盆的高低容易引起脊柱的倾斜和侧弯,并引起高低肩。另外足过度旋前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而大部分扁平足的人都会存在中足旋前的情况。
这一类型的矫正需要从足开始调整,必要时用矫正鞋垫是不错的方案。
当然还有部分人因为颈部神经受损导致高低肩,我们需要对客户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然后作鉴别判断。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黄老师,为什么有些患者我调整完效果很好,有些调整了好几次却看不到效果呢?黄老师想说的是
评估很重要,判断出引起高低肩的原因后再行矫正。在体态矫正治疗中,拉伸、软组织放松、整脊、功能性训练是必备的康复技能。
黄老师在矫正高低肩的案例中都会为客户拍正面照,发现不少人的锁骨、胸廓、肋骨都会出现异样。
那么我们在徒手治疗及功能训练时是必须把这些考虑进去的,而不单纯是只处理上斜方肌、肩胛提肌,比如说胸锁乳突肌、腰方肌、腹肌等。
不少同行在矫正后都会给客户拍张对比照,说疗效怎么明显。
可是等一下,你的矫正可能只做了一半。动态下的姿势矫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动图中的客户在静态下双侧肩膀是同高的,可是让他行走时,不由自主的右侧肩膀又低垂下来。因为长期不良体态让他的运动知觉发生了改变,肌肉记忆都是之前的动作模式,所以我们需要对他进行姿势控制和运动模式的训练。
最后,黄老师再分享一套高低肩的居家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