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才看到,JNS上新出的“Evaluation of flow diverters for cerebral aneurysm therapy: recommendations for imaging analyses in clinical studies, endorsed by ESMINT, ESNR, OCIN, SILAN, SNIS, and WFITN”,这个新的专家共识可是个好东西,同时这篇内容也是公开的,感兴趣的筒子们可点击文后“
阅读原文
”。
这篇是由神经介入专家、影像专家和神经放射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小组
(也包含了中国专家们,当然大家都看到了题目里的OCIN,真的厉害👍)
,共同为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影像分析标准化,所制定的共识建议。水平所限,下面笔者仅摘录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图1 可在注射造影剂后,通过三维飞行时间3D TOF MRA评估FD的贴壁情况,需同时记录评估的质量
图2 2D和3D TOF MRA成像的区别,笔者之前也曾写过一篇
飞行时间
专家们建议,在FD术后6月和12月进行影像学随访,治疗中心可自行决定是否每年需要进行血管造影。术后12个月时的DSA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检查,
以观察动脉瘤是
否闭塞、潜在的FD支架结构变化和手术的长期结
果
。如动脉瘤已达到完全闭塞,未见狭窄或支架结构的变形,可考虑不再进行影像学随访。
首选随访方式是DSA,其次是CTA,再次为MRA。与标准CTA相比,更推荐动脉内输注造影剂的Flat-panel FP-CTA,因为它的锥形束技术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更好地描绘较小空间内的血管和支架。在FD合并弹簧圈Coil栓塞的情况下,则选择MRA优于标准CTA。
图3 FP-CTA技术的发展历史
图4 上图,传统CT的X射线投影图像,是垂直于探测器方向穿过物体的,通过沿平行于探测器的方向积分,可对穿过物体的一个平面进行积分,从而提供先决数据以成像;下图,锥形X射线束和FP探测器获取数据,以及探测器、X射线变换间的关系。注意焦点轨迹会受到轴承抖动,以及机架下垂的影响,以致偏离完美的圆形
图5 共识中,对不同时间点的图像可比性的分级
这篇共识中一个新的建议是,避免使用“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取而代之“neointimal lining”,
这个词笔者想了很久,也暂时没有搜索到它的官方说法,所以就把英文放在这里了,后文同理
。理由是“内膜增生”意味着内膜出现不必要的过度生长,而在FD后,超过50%的病例均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们在文中认为,一定程度的内膜过度生长是FD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建议可在DSA、FP-CTA和CTA下评估neointimal lining,而大多数情况下MRA无法评估。评价支架Braid change的最佳成像方式则是FP-CTA,最好使用重建和源图像;DSA其次,可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评估支架结构的变形程度,在使用造影剂的情况评估neointimal lining。
图6 FD病例狭窄程度测量的示例。首选载瘤动脉近端最宽、平行、非曲折的正常段直径(Dnormal=4.1mm)作为参考,并与最窄处(Dstenosis=2.4mm)比较,狭窄=42%((Dnormal-Dstenosis)/Dnormal)。如果首选近端血管不符合要求,则选择远端正常段直径,或再次最远端
在FD支架的贴壁方面,除了固有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外,其效果还取决于术中准确的支架尺寸(直径和长度)选择,以及近端和远端着陆区的具体解剖结构。在DSA造影下,可通过FD与载瘤动脉壁之间是否存在造影剂,来评估FD整体长度上的贴壁完整性。当MRA成像质量足够且可用于随访时,可使用MRA,T1加权成像的的高强度信号提示载瘤动脉壁与FD之间的缓慢血流或血栓。另一方面,动脉瘤瘤颈部的纵向覆盖需要与支架的径向贴壁分开评估。
随后,我们看到了本共识第一次提出的,对FD随访过程中的Braid changes
(支架变形太宽泛了,编织支架可能会与之前的支架分类搞混,可能写成支架架构和小梁的形变?)
进行的标准化分类:F2B2分类。这里的F2B2指的是Foreshortening短缩,fish-mouthing鱼嘴样,braid bump deformation支架膨出,braid collapse支架塌陷。这四个分类还可以相互组合出现。
图7 专家共识中提出的,FD支架Braid changes的F2B2分类
图8 兔模型颈总动脉中的FD,(左)microCT显示支架变形,近端扩张;(右)高频断层扫描的横截面(对应左图中的黑线处),显示内侧增厚,支架结构膨出,但是仍保持着椭圆形
图9 本共识中首次提出的,Braid change的F2B2分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