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2月31日晚,中国电影2015年总票房定格在了惊人的440亿零6900万,
比2014年增长了可怕的近50%,被业内媒体称之为5年来最大的奇迹,以至于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业内大佬都很乐观的估计,
2016年的总票房可以延续这样的增长势头,突破600亿元人民币。
按照当时的汇率,中国很有可能在今年超越年票房100亿美元的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的一号票仓。但是从今年4月开始,持续5个月的负增长,让全行业猝不及防,
截止至12月23日,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441亿,今年600亿梦碎,500亿无望。
那么这个行业该怎么发展呢?
采 编 |
谢芸子 张达雄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先来说说最近如火如荼的《长城》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马特·达蒙和景甜领衔主演,
总投资1.5亿美金,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资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等级的片子。
先说说看点:
首先,影片的视觉特效以及打斗场面,紧张而刺激,不管是从摄影、剪辑还是特效来说,绝对不负票价。
其次就是演员阵容了,
一方面,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结合,实在很难不让人充满好奇。
看着马特·达蒙、景甜用英语对戏,加上各路小鲜肉齐聚一堂,竟有一种奇特的喜剧感。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绝佳的弓术,帮助中国人守城,最后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机,这真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价值所感召这么做?这是看不出来的,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
在电影的故事中,在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屈指可数,电影中充满了很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的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在先前央视的采访中,张艺谋对《长城》都抱有极高的期待。他在央视的一段专访中提到,
《长城》如果能一炮打响,
按照好莱坞的工业生产模式,会马上制作长一长二长三长四长五….. 这个品牌就一直长下去了,它的生命力可能长达二十多年,会伴随很多年轻人的成长。
不知道在大陆院线上映一周之后,票房与口碑的两极化,能否称得上“一炮打响”。
“爆米花”电影也分三六九等
《长城》是不是一部好电影?影评人“时间之葬”就曾评论:“《长城》从有概念的第一天起,就被定义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商业片(包括张艺谋自己),所有力挺《长城》的人,都试图用爆米花来当《长城》的挡箭牌。”
实际上,与《长城》非常类似的美国大片有很多,随着《速度与激情7》、《侏罗纪世界》等片在中国的票房一路飙高,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影市的惊人潜力再次成为业内的焦点。
然而,无论中外,也从来没有多少人说过包括《蝙蝠侠大战超人》、《绿灯侠》在内的,一众在中国上映的电影是多好的片子。
在制片厂老板喜大普奔、将中国视为吸金福地甚至于“烂片拯救者”的同时,其他人却未必对中国抱有同样的感情。
根据凤凰娱乐报道,“美国网友吐槽:中国观众爱看烂片会毁了好莱坞”。
报道中称,美国片在中国已受到越来越热烈的追捧,这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原因就是中国人青睐的总是那些好莱坞出产的最可恨的、神一样的大烂片。而这些烂片在中国赚得越多,制片厂就越会坚定不移地继续制造垃圾。
那么优质的爆米花电影应该是什么呢?
“《长城》显然想做一部‘标准’的爆米花商业大片,一部爆米花电影该有的一切看上去它都悉数奉送。然而,‘标准’并不仅仅意味着该有的都得有,更意味着还都得做到水准之上。不应只是照猫画虎。”
远的不说,就说
近期耗资1.55亿美元、在北美上映的电影:《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就是一部口碑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外国网友与媒体对该片的评价也是赞不绝口,它
很好地调动了星战粉丝与一般观众的观影气氛,IMDB给出了8.2评分
。
那么反观《长城》在西方市场的评价呢?网站IMDB上有245位网友对电影《长城》进行了评分,最终分数为5.6分。
其中只有一位网友写下了影评。这位来自英国的观影人士在中国上海观看了这部电影,他在影评中表示自己对电影的故事情节非常失望,但对影片中的动作场景和视觉特效给予了肯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友对该电影进行吐槽,并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人物形象不够饱满,主要演员演技太差等等。然而,尽管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世界各地观众仍然表示很期待该片。
IMDB网站显示该影片的热度正在持续上涨,烂番茄网则显示有将近95%的用户表示想看此片。
内地或将达到10亿票房?
张艺谋:“我们的经验还是不够”
易观分析师黄国锋在接受正和岛(ID:zhenghedao)采访时表示:“首先,投资这么高的影片,影片发行、外宣、排期等环节的硬伤应该不会有,目前来看,并没有催生太多正面的口碑,但是恶评如潮反而会促使票房的正向增长,这是很关键的辅助。《长城》是一个3D特效的贺岁大片,
如果《长城》不延期,内地票房应该会在10亿左右。
”
跟高手过招,成长才能更快。
《长城》上映以来,在中国大陆院线的公映,明年2月,还将在北美各大主流院线上映,只不过它能否完成“文化输出”的重任,届时才能见分晓。
实际上文化输出的最重要的是在于价值观的输出,反观《长城》,虽加入了诸多所谓的中国元素:黑火药、饕餮、孔明灯、秦腔…但每一个元素最终就仅停留在了符号上面,没有任何有含义的阐发。
正是因为需要输出文化,而西方人对于中国历史并不了解,才需要情节的推动、至少应当对这些元素背后的内容进行挖掘,加入一些符号之外的价值。
如果真要谈
可口可乐
,就会发现它不仅只是一个符号,其背后真正被人接纳的在于“自由、奔放、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从1886年到本世纪50年代,5美分的售价更是让“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平权”理念深入人心,而这些都与美国主流文化相符。
作为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肯放下身段走了一个别人没走过的路、给后人提供一个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或许《长城》并不是个成功的范本。
彭博社网站21日刊登文章:《为什么中国和好莱坞无法交融?》。文章称《长城》是好莱坞与中国最昂贵的合拍片——以及
一出巨大的文化败笔。
文中观点表示:有着与任何国家电影观众同样的鉴赏力和素质的
中国电影观众,更愿意观看优秀的中国电影或美国电影。他们不想看到的是“中国元素”被玩世不恭地嫁接到西方的动作冒险片中。
张艺谋本人表示:“这样一个标准工业制式的产品,这些元素要放进去其实是挺难的。包括那个葬礼都是我力争才保留下来的。美国人认为看这个情节无感,所以几次要拿掉,但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精神,是在长城上守边关的家国情怀。”
“
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差距还是在经验上。
比如这种重工业类型的电影,我们的经验还是不够,而他们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这种经验甚至集中体现在最初的故事上。我们一直谈故事结构,但中国很多编剧甚至都不屑于写这样的故事,这是工业体系的第一步,
我们那些文以载道、满腹经伦的编剧们,不屑于写这些由浅及深、易于被观众接受的故事。
”
“我这次是很深刻地认知到这一点,但很多人不一定。”
反思我国电影产业发展
中美合作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2010年后,格瓦拉生活网最先提出在线选座模式,互联网逐渐改变用户的观影体验,2012年,猫眼从美团独立,2014-2015年百团大战,平台对电影票价进行补贴等一系列活动,也是造成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易观分析师黄国锋在接受正和岛(ID:zhenghedao)采访时表示:“电影行业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实际上不管什么行业都会有波峰、也会有波谷,2016年没有如期增长的原因,也是行业发展的正常波动,而此外就要归咎于我们商业电影类型的狭隘,不开放、不多元,跟风、抄袭的现象特别严重,使得市场审美过早进入疲劳期。”
据《光明日报》报道:“截至12月20日,全国银幕已达40917块,平均每天新增26块银幕。”据悉,我国电影屏幕数以超过北美市场,成为世界电影屏幕数最多的国家。但不少业内人士都指出,“我国荧幕的增长是有点浮夸的、是供过于求的。”
资本的扎堆、热捧催生泡沫。黄国锋还表示:“中国本土有400多亿的票房,但是给海外输出,票房都比较惨淡,一年加起来只有20多亿。”
当然,2016年的票房增长“惨淡”,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完美世界CEO萧泓在接受正和岛(ID:zhenghedao)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我国电影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偷漏瞒报’票房行为的整治和规范,也为我国电影行业今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
在萧泓看来,
不论投资者还是观影者
,都应注重长期健康的发展,不要追逐短期效应。
投资电影热钱的退潮帮助清洗了电影市场,跟风赚快钱的电影被潮水带走,真正有品质的电影才能在市场上留下来。
“我国的文化产业商业化起步较晚,比别人落后十几年的光景,一蹴而就肯定是不大可能的。”与张艺谋意识到的一样,在黄国锋看来:“中国目前的电影还没有真正形成工业体系,在环节处理方面,还需要去接受更科学的管理,而在市场运营方面也应该更精准,应该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推出不同的电影,而不是抱团扎堆一样的投机。”
“电影最重要的还是‘造故事’的环节,就是编剧,这个环节已经非常重要了。”
《纸牌屋》的编剧John Mankiewicz说,“美国是以编剧为‘老板’,‘老板’有权安排导演和演员,所以创作会比较顺利。”在中国,编剧“做老板”还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剧作大神与资本打包捆绑,作家干着“社会活动家”的事。
不过在目前看来,我国编剧行业也开始得到发展,以“一剧之本”为主打的派乐传媒正逐渐被资本关注。
如果说好莱坞希望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话,那么它该放弃不伦不类和居高临下的合拍片。
更好的做法是在中国建立一家国际制片公司来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和编剧,并帮助他们创作出可以吸引中国观众的影片。
梦工厂动画公司在2012年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东方梦工厂制作公司时采取的就是这一做法,
早期的成果——包括动画片《功夫熊猫3》该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主要参考来源:
《木鱼三分钟影评:不是什么片子都可以叫长城》
(文字整理来自ACFUN视频网站)
《长城》:电影观众“人傻钱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京报书评)
即使在爆米花电影阵营里,《长城》也只是三流山寨品(凤凰文化)
张艺谋:观众太“双标”,如果《聂隐娘》是我拍的,早就被骂死了(虎嗅网)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