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Eunho Cha
通讯作者:Wonbong Choi
第一单位:北德州大学(美国)
Li-S电池素来以最可能首先取代锂离子电池为口号,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达约2,600Whkg
−
1
,是锂离子电池的5倍左右。由于锂金属质量较轻,作为负极材料不需要其他插层或者导电材料,
使得
比容量可达到3860 mAh g
-1
,氧化还原电位低至-3.04V。
图1. 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以及锂枝晶
WuXu, Ji-Guang Zhang et al. Lithium metal anod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Energy Environ. Sci. 2014, 7, 513–537.
问题在于:锂金属负极具有高反应活性,容易生成枝晶,并和电解质发生反应,严重影响Li-S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有鉴于此,美国北德州大学Wonbong Choi团队报道了一种二维MoS
2
包裹的体相金属锂负极,实现了高效实用的Li-S电池性能。
图2. MoS
2
包裹的体相金属锂负极制备流程
研究人员首先在体相的锂箔表面溅射沉积10 nm厚的原子层MoS
2
,然后进行表面锂化,得到锂化的MoS
2
包裹的锂金属负极。原子层MoS
2
可有效防止金属锂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和碳、陶瓷及相关复合材料等包裹层相比,MoS
2
的超薄原子层结构以及半导体-金属相变特征更有效地解决了高阻抗和界面接触不良的问题。
一方面
,大量Li
+
可以插入原子层结构的MoS
2
,
减少界面电阻
,促进Li
+
在体相锂金属负极中的连续插入和脱离,确保工作电流密度可以达到实用所需要的3 mA cm
-2
以上。
另一方面
,MoS
2
增强的导电性消除了锂枝晶的成核位点,
减少了枝晶的形成
,实现了锂的稳定电沉积。
图3. MoS
2
包裹的体相金属锂负极形貌表征
和表面裸露的锂金属负极相比,这种MoS
2
包裹的锂金属负极对称电池在高达10 mA cm
-2
电流密度下的沉积和溶解过程中,可以保持较低的电压迟滞,循环寿命也提高了3倍。
图4. MoS
2
-Li和裸露的Li金属负极循环性能对比
图5. 全电池性能
以三维碳纳米管-硫作为正极,MoS
2
包裹的锂金属作为负极构建的全电池中,比能量密度可达到589Wh kg
-1
,功率密度295 W kg
−1
,在0.5C条件下循环1200次的库伦效率约98%,容量保持率约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