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韩微文
注 | 本文首发并转载自福布斯,ID:forbes_china
随着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企业正面临着转型的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25年里,我所在的贝恩公司服务过许多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在企业转型中与客户携手奋进,共获成功,是我们咨询从业者的理想与使命。2019年新春之际,
我想与大家一同回顾和展望目前所处的“大转型时代”下的新趋势,谈谈领先企业如何“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打造“未来企业”
,也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与更多企业领导者、行业专家和朋友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宣告全球经济步入“大转型时代”。转型期会产生动荡,也会塑造机会与增长。未来的几十年,全球和中国经济趋势如何?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贝恩全球宏观趋势研究中心总结的十大趋势。
贝恩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资产规模将达到900万亿美元,可能达到实体经济的10倍左右。这一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资本过剩现象。这一状况可能会持续数十年,导致资本回报率被压低。和全球市场一样,中国市场也同样出现大量资本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先企业有望进行更多的资本化扩张。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有望进一步加长,可能改变人类的家庭结构、退休生活、消费者行为,重塑我们对于全球人口结构的传统认知。在中国,不断提升的人口预期寿命和持续的低生育水平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反映在劳动力人口减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至59周岁)为90199万人,较2016年下降了548万。此前201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2500万,七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约2300万。人口老龄化对抚养比率产生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在中国,一对夫妻通常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给劳动人口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尤其在医疗方面。
当前全球化周期已到达顶点,并开始走向衰落。地缘紧张局势未来将进一步升级,加速政治环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摩擦可能会激发民族保护主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加强,可能导致技术引入变得更加困难。预计,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的新常态,美国经济可能在2019年发生衰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但中国依然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对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既存在大量境外并购和投资的机会,也要提前预防保护主义升温带来的风险。
近70年来,石油的垄断地位使得石油的价格和流通与全球经济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未来几十年,石油经济对全球宏观经济格局的影响力将有所削弱,石油作为世界最重要大宗商品的经济地位将被改变,同时对全球贸易、资金流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
许多新兴市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后,与发达经济体一样纷纷陷入了发展停滞。新一轮增长将来自两个方面:某些发达经济体通过技术引领的创新实现经济复苏;此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经济体联盟再次崛起世界舞台,出于市场和技术发展需求,互联网企业继续海外扩张,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新兴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距离成本将继续大幅下降,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物品和信息的运输速度加快,空间成本降低,带来人口和组织的逐步分散,加深对智能城市(包括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等)、智能物流和智能出行的需求。
算力、网络、存储、传感器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发展接近临界点,下一个里程碑是将现实世界的种种元素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数字化世界。在中国,将有以下几个趋势:计算中心化驱动云市场高速增长;洞察驱动型企业崛起;文字、图片等传统内容的形式将呈现视频化和高密度化趋势;5G技术将驱动高密度内容质量升级;终端数量不断增长且更加丰富化。随着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到来,显示将无处不在,人机互动的频次将大幅提升,物联网市场的潜力巨大。
平台作为一种提倡广受益而非仅限于内部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正在迅速发展。它们将形成一个安全的港湾,不仅比企业的坚固堡垒更灵活机动,与开发市场的波涛骇浪相比,还提供更多保护。
中型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高科技在某些特定行业扩大规模的同时,也让小企业享受到了这种规模效应;此外,小企业还能保持自身的速度和敏捷性,发现并赢得更小众的市场。
中产阶级的出现是20世纪最典型的社会特征,而其衰落又成为了21世纪初最令人不安的一大挑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中产阶级的结构和规模也将发生改变。在中国,新三四线城市将有望成为消费主力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娱乐及旅游等产业发展,他们对互联网需求旺盛,有更多可以渗透的休闲时间。
随着劳动力结构转变,市场复杂性增加和颠覆性科技诞生,如今以股东至上的时代将很快成为历史。大转型时代下,企业要抢占转型先机,打造“未来企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做起:
企业领导者要将企业的战略细化成几十个具体的市场任务,通过微型战和部署敏捷团队将战略落地。未来企业的运营体系必须推动团队处理某个具体问题,解决它然后不断向前推进,而不是深陷在年度规划和预算周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