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这部影片被赞“眼泪收割机”,小男孩的悲伤远超《复联4》

艺绽  · 公众号  ·  · 2019-05-08 15:34

正文


这几天的电影院里,除了《复联4》,另一部最受关注的电影就是被网友称为“眼泪收割机”的 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 了。抖音上有很多人看得泪流满面的视频,朋友圈里还有人发状态说看完全片一包纸巾不够用。



豆瓣8.9、猫眼9.4、淘票票9.1的“三高”评分,已经说明了广大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认可。


《何以为家》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个 12岁男孩赞恩的悲惨经历 ,展现黎巴嫩战乱、动荡、贫困、落后的社会现状。影片从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情节开始:赞恩站上法庭,控告自己的父母,理由是他们生而不养。


孩子告父母,这在中国可能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只要接着往下看10分钟,便能完全理解赞恩的想法,因为他的父母确实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因为没有床,一家人挤在地上睡觉;吃不饱穿不暖没水洗澡是常态,身为长子的赞恩还得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不仅没有学上,还要在街头卖饮料,给别人打零工;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了换点钱,父母居然要把11岁的妹妹卖给商贩当妻子……


这些场景并不是导演刻意卖惨博同情,而是取材自片中素人演员的真实经历及主创长期调研的结果。如果不是通过这部电影,真的很难了解到,在今天的地球上,居然还有人生活在这样的地狱中。



国内也有导演拍底层生活、边缘人物的电影,但往往不能引发主流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在这一点上,《何以为家》做得非常好。首先在叙事上没有做得那么花哨,老老实实讲了一个故事,简单明了,谁都能看得懂。而且影片很巧妙地选择了儿童视角,因为不谙世事的孩子是最无辜也最该被温柔相待,但现实往往对他们最残酷,这样能最大程度激发观众的同情心。


选用儿童做主角,也能因为孩子天然的童真和憨态,避免影片过度卖惨苦情,还能适当调剂影片氛围,提升观感。


在《何以为家》里,赞恩离家出走后遇上了独自抚养儿子的埃塞俄比亚妈妈拉希尔,他在帮这位妈妈照顾小婴儿宝宝的时候,有很多场景让观众忍俊不禁。比如小宝宝忍不住去摸赞恩的胸,赞恩便调侃他说:“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还有赞恩在家对着镜子练习去领救济品的话术:“要是别人问你弟弟怎么是黑色的,就说是妈妈怀孕时每天喝一大壶咖啡。”都是非常可爱的童言童语。



但笑着笑着,可能就会因为孩子们的遭遇而哭起来。

饰演赞恩的小演员赞恩·阿尔·拉菲亚,以一己之力挑起全片大梁,被观众评价 演技完爆职业演员 。因为他是一名真正的叙利亚难民,被导演在贫民窟发掘之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影评人史航说,这个孩子根本不用演,他只要站在镜头前,让苦难再次发生一遍就可以了。


看看这张脸就知道, 他的悲伤超过《复联4》加在一起的悲伤 。网友评价,这张12岁的脸上有着45岁+的沧桑。他在电影中基本没怎么笑过,嘴角永远倔强地撅着,眼睛里饱含忧虑。

赞恩的表演精准而有层次感,看不出任何痕迹。

刚出场时,他是弟弟妹妹们的大哥哥,家中的孩子王。在店里打杂,带着弟妹在街头卖饮料,有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和妹妹在天台并肩坐的时候,赞恩是放松的,但眼神里也有一丝迷茫。


刚开始离家出走时,坐在游乐园的游乐设施上,露出少年桀骜不驯的叛逆表情。



和拉希尔还有婴儿弟弟生活在一起的那几天,可能是全片赞恩最幸福的时刻。拉希尔从店里偷出半块蛋糕为儿子庆祝生日,赞恩的眼神里除了高兴,还有无法掩饰的羡慕,因为相比这位埃塞俄比亚母亲,他自己的妈妈大概从来没有给他庆祝过生日吧?


被迫把婴儿卖给人贩子时,赞恩的脸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心碎。这段场景超级催泪。


狱中妈妈来探监,告诉赞恩她又怀孕了,而且决定给孩子取妹妹的名字来纪念她时,赞恩的眼神是百分之百的冷漠。他对自己的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他不认为他们能照顾好孩子。


片尾赞恩拍人生第一张证件照时,终于露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的笑容。然而这个笑容却让人感到无比苦涩。


导演还是很温柔的,无论片里片外都给了赞恩一个还算光明的结尾,但其实你我都心知肚明,这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赞恩。他们的不幸,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END-

愿所有孩子都被温柔相待

欢迎留言分享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