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系列」不定期更新,每当发现主笔团队买了新的电子设备(或其他东西),就会请他们写几百字的东西放入「败家系列」,主要讲述购买这个产品前的选择思路以及短暂几天的使用感受。
文 | 跃琨
我相信很多人买小米的心态和我一样:并不是真的有多喜欢他家东西,而是因为同价位上你可能只有这一个选择。
以这次的小米降噪耳机为例,¥299 的价位,你再也找不到另一个主动降噪耳机了,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个主动降噪耳机、用小米手机、碰巧又手头吃紧,那小米降噪耳机是你唯一的选择。那么要不要买这个耳机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调查问卷:你是不是真的只愿意花 300 块,以及这款耳机的降噪效果是不是真的对得起这个价格。
首先要明白的是主动降噪是什么
和主动降噪相对应的,是被动降噪:你平时带上耳机之后会发现听不太清周围的声音,这其实就是「被动降噪(Noise Isolation)」,只不过有些耳机可以更好地封闭耳道、隔绝外界噪音,有些耳机不能;主动降噪则通过麦克风采集环境噪音,并将声波相位反转再播放,抵消掉噪音,所以可以应付更大音量的噪音,并且可以只针对某一段频率的声音进行消除,因此也被称为「消噪(Noise Cancelation)」,这种耳机需要额外供电来驱动降噪电路。而小米的这一款,就是主动降噪耳机。
在 3.5mm 耳机接口时代,入耳式耳机想要实现主动降噪,就只能在线上放一个臃肿的电池来给降噪电路供电,最典型的是 Bose QC20;而数字耳机接口(Lightning/USB-C)时代,由于接口可以给耳机额外供电,因此可以去掉电池。在小米之前,JBL REFLECT AWARE(¥1499)已经做到了使用 Lightning 接口供电降噪,甚至还可以通过 JBL app 来调节降噪的程度和效果。
主动降噪并不是万能降噪,它只能消除特定频率内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噪音,比如引擎轰鸣、工业褐色噪声、胎噪,但是对于突然出现、毫无规律可循的噪声,比如讲话、音乐、隔壁嘿嘿嘿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所以在购买一款主动式降噪耳机之前,先确定自己想要消除的噪音源是哪种性质的。
降噪效果
小米降噪耳机的降噪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在北京晚高峰的一号线上,开启降噪效果可以去掉大部分低频噪声,让你把听歌的音量从 75% 降低到 50%,听歌音量更高时不开主动降噪也能盖过环境噪声;在比较安静的爱否办公室,开启主动降噪反而会引入一个人耳可闻的底噪,相当于用一种噪音换另一种噪音,完全没有意义;在街上行走时,开启降噪效果可以去掉相当大一部分车马穿行的噪声,但是遇到微风时,降噪电路就会把风声放大,引入更大的噪音(这个问题在其他主动式降噪耳机上也会出现,只不过没有小米这么严重)。
小米降噪耳机的降噪麦克风没有任何防风处理
可以说小米降噪耳机的使用场景几乎仅限于地铁、飞机、商场这种吵闹、但却没有一丁点风的地点,国内的飞机上还不让开手机。在其他的情况下,给你已有的入耳式耳机装一个 Comply 海绵塞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至于能不能和 Bose 比降噪效果…… 价格差了十倍,你觉得这么比有意思吗?
音色
即使是不考虑降噪功能,在 299 的价位上你也很难买到一款表现均衡、音色上没有缺点的耳机。小米这个不但加入了降噪功能,还使用了圈铁双单元,还花钱买了 Hi-Res 认证,再卖 299 时你就要想一下留给调音的成本还有多少了。
实际体验下来,小米降噪耳机的声音基本和一百出头的铁三角处在同一个级别:声音没有感染力,人声(中低音)部分像是豁了一个大口子;高频的锐利度还不错,但是鼓点节奏还差点力度;在大家喜闻乐见的「重低音」部分也没有特别的突出。这种调音不能讨好绝大多数人,但是能抓住一些刚刚开始研究耳机,喜欢「解析力」的初烧患者。听音时间一久,就会有明显的疲惫感。
这个耳机适合什么样的人
首先你必须拥有一台支持这款耳机的 USB-C 接口手机,我们测试了小米6、小米 MIX、坚果 Pro、一加 3T,可以正常使用;魅族 Pro 6 的音频输出有问题。
其次你经常需要在地铁、飞机、商场里这种非常吵闹但是没风的地方听音乐。
最后,你对声音的要求不高,甚至买上降噪耳机就是为了厅喜马拉雅上的播客电台和有声读物。
你必须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才可以考虑购买这款耳机。
这三个条件足够筛选掉相当大一部分用户,而很不幸我在第一关就被筛选掉了。这三个条件中但凡有一点你不满足,我都强烈建议你攒钱买 Bose。
相关阅读:
阿沐的新蓝牙耳机:B&O H8 | 败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