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哪吒2中的信息量太大了 1、土拨鼠并未杀人 ... ·  17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收复台湾前,郑成功只有福建一带弹丸之地,为何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当代学术日记中的学术生存秘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真正的高情商:不评价任何人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10-23 06:00

正文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 预约直播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最高智慧,是不带评论的和任何人相处。”

深以为然,经历越多,便越是懂得:位置不同,风景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人生这条道路,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功课。

智者不评人,愚者常妄言。

生活中,无论何种处境,都能做到知人不评人,明事不论事,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最高级的情商。 【微信公号: 老子道德经】

得意时,不论人非

《道德经.第二章》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活得通透的人,懂得世间之物,我们从未真正持有。有得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他们总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在得意时,也始终谨慎低调,谦虚平和。

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他人;不夸耀自己,也不挑剔别人。从而始终稳步前行,积攒好运。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古时候,有位秀才,幼时,家境贫困。乡人避之不及,还常恶语相待。

后来,在京城里做了大官。

一日,回老家时,当地的官员纷纷来拜访,说起往事,他说:“乡人们待我很好,还请多关照他们。”

夜里,妻子不解的说:“为何不说实情呢?”。

秀才说:“多说无益,别人的好要多说,别人的坏要忘记。”

后来,大家听说了这件事,都惭愧不已,也更敬佩起他了。

人在逆境时,保持沉默是本能;在顺境时,仍能不论人非,心存善意,才是本事。

《弟子规》中有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人生在世,事事难料,人心更是难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是总关注他人的缺点,只会让自己寸步难行。

人这一生,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大多数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成就我们的机缘,锻炼我们的心性,关注自身,常怀感激之情,才能活得自在坦然。

失意时,不念人过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知常容,容乃公。”

意思是:知道自然规律的人,便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放下他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这是为人的善意,也是处事的公理。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豁达的人。因立场不同,王安石变法过程中,苏轼受到牵连,被贬他乡。

生活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而这时朋友远去,亲人也相继离世。

身处困境,但他从不怨恨别人,念人过错。

有人问起王安石,他总是称赞其为人坦荡,学识渊博。

正因如此,皇帝问起他时,王安石也对他称赞有加,后来,才有了被调回京城的机会。

孔子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命运往往很难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如果总是把错误归咎于他人,就只能让自己越陷越深。

调整好心态,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风雨,才会穿过暴雨,走向阳光。唯有不抱怨的人,脚下才有路。

闲谈时,不评人事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言多必失,人生最忌讳的就是谈论别人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嘴。道人长短,谈论他人的事,于人无利,于己无益,最终只会让自己深陷困局。

相传,和珅的府上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和珅家里有一个仆人,很爱打听别人私事。

一日,他无意间听到了和珅和妻子的对话。

于是,在一次酒醉后,便对其他的仆人说:“你们知道吗?和大人,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贫穷,还当过侍卫呢。”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和珅那里,就全变了味。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这名仆人被赶出了京城。

《醒世恒言》里讲:“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闲言说多了就成了是非,闲事管多了就变成了麻烦。

闲聊时,不评价他人的事,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大智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