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班主任家园  ·  1、少跟自家孩子生气吧,因为今生的缘分,也就 ... ·  10 小时前  
苏州新闻  ·  正在公示!恭喜苏州这些高校! ·  20 小时前  
苏州新闻  ·  正在公示!恭喜苏州这些高校! ·  20 小时前  
港天港地港人才  ·  移港的尽头是教育,父母开心孩子开挂! ·  2 天前  
长江日报  ·  武汉一部属高校,党委书记调整 ·  3 天前  
长江日报  ·  武汉一部属高校,党委书记调整 ·  3 天前  
教育之江  ·  图说 | ... ·  3 天前  
教育之江  ·  图说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这4本书是不可缺失的养分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3-16 07:00

正文

看点 今天外滩君推荐一套英文原版诗韵绘本 The power of love”(《爱的力量》) 。这套书从人类本身出发,将人生的基本要素——成长、情绪、爱和群体关系,向我们娓娓道来,是一套少有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充满哲学和诗意的英语绘本。孩子越早看到,便越早拥有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智慧的生活态度和英文的美感体验。同样的,大人也可以看这本书,仔细体会每一页,你会被感动。重新读过,又会觉得有启发,有不同的成长。


编辑丨李臻



《爱的力量》这套书,共四本《As We Grow》、《Feelings》、《This Love》、《We Are Together》,由四位作者分贝完成创作。


《We Are Together》的作者Britta Teckentrup,也是《大自然的秘密》中《Bee》《Tree》《Moon》的插画家。


Britta Teckentrup是一位荣获过多种殊荣的插画家、作者,为超过80本儿童图书提供写作和插画,这些图书在超过20个国家发行。


其中最畅销书The Memory Tree,The Odd One Out,Grumpy Cat 被“信任读书的阅读开始计划”选中——在英国范围内分发了250000本书到不同家庭。


Britta Teckentrup


《As We Grow》《Feelings》的作者Libby Walden,也是《隐藏的世界》的作者,是鼎鼎大名毛毛虫图书公司的编辑。


另一位作者Richard Jones是一位诗人兼编辑。他已出版了8本诗集,第一本书“国家的空气”在1986年获得了波斯纳奖。他的精选诗集,获得了2000年米德兰诗歌作者奖。


《This Love》的作者Isabel Otter是一名儿童图书编辑和作家,插画则由专业儿童图书插画家Harriet Lynas绘制。



虽然是不同的创作者,但 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唯美、细腻,充满灵气。 他们都喜欢从自然界提取一些平常的事物,如太阳、花朵、树木、小动物、帆船、雨露等,经过艺术构思重新组织入画。


因此,第一眼你会觉得画面很空灵,仔细再看你会发现,情节发展、动作、情绪等要素,都可以从图画中获取到。这样的插图能很好地协助孩子,捕捉到作者表达的深意。


另外,《Feelings》《As We Grow》这两本书多处都用到了分镜图,就好像把时间事物切下来定格了, 阅读的时候你的思维会做一些有趣的跨越,比看单纯的平面画生动得多。 比如《Feelings》中描写尴尬的一个分镜图。



小男孩在尴尬之中越来越小了



还有一个更动态的阅读体验是,这四本书都运用了洞洞设计。图片本是静态的,但当你翻起页来,这些插图便会因为洞洞的增减而串联起来,变得有节奏有旋律,意味无穷。


《We Are Together》



文字方面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灵动押韵却饱含力量。 那种字里行间极致的诗乐感,纯真、愉悦、坦诚、敏锐……这种感觉,是纯故事或纯知识型绘本,绝对没办法替代的!


譬如,《We Are Grow》中描写新生儿——


Innocent and helpless, so perfect and complete,

as fragile as spun sugar and every bit as sweet!


天真无助,完美无缺,

像纺糖一样脆弱,每一点都那么甜!


《This Love》中描写烟火——


Coloured streamers fizz and pop, lighting up the night.

Goodnight kisses for us all as sparks fade from sight.


彩带嘶嘶作响,照亮了夜晚。

火花从视线中消失,为每个人送上晚安之吻。


书中几乎每两句末尾的单词都是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可以增加孩子对相似音的敏感度及分辨能力。 读多了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语感,慢慢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有人曾提问:为什么要学英文诗歌呢?不学行不行?有一个回答非常实在:“不学,也可以将英语说好,可是区别就像小学生和中学生。” 懂了吧。


也有人会认为诗歌是抽象的,难懂的,怕孩子不容易理解。其实纵观那些经典诗歌,恰恰都是最敏锐的察觉, 最简单的语言,正是小孩子最擅长的。


孩子的英文语言能力还偏弱,他不会描述,但不代表不能理解,更需要我们引导他去感知一些细微的东西,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与此同时,孩子的理解力,感受力,表达力,便一点点迈向了成熟。 你试着问问他们感受到了什么,也许答案会让你吃惊哦。


从书籍质量上来讲,这套书也深得我心。 书是直接从英国进口,漂洋过海来的。 封面有特殊的纹理,内容纸张也非常厚实,不是那种反光的纸,而是亚光质感。



书的装订也是非常用心,书中有骑缝线,跨页平放打开时,画面能完整地展露出来,而全开页接近一个打开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大,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很enjoy。



总之,《爱的力量》从内容到形式,仿佛都是为了永久收藏而生的!



As We Grow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被怼的一句话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要求我们,只要模仿着、按照规定去做就行了。因为从小缺乏思考,有很多成年人,其实根本没有长大。


前车之鉴,现在我们不怼孩子了,但你发现了吗?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些促进孩子哲学思考的书籍。


还好有这本《As We Grow》。它薄薄的美美的,好看的外表包裹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辨和启迪。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对生命某一阶段的细微观察和归纳,采用的语言也如孩子说的话一样,简单、灵动又蕴含诗意,特别适合拿来作为孩子的哲学启蒙读物。


我们先来读一读文字。


描写婴儿——


Looking wide-eyed at the world, babies take in everything –

the sun’s warm rays, the rustling leaves,

the squeaking of a swing.

睁大眼睛看世界,婴儿接受一切——

阳光温暖,树叶沙沙,秋千吱吱作响。


描写成年人——


In the tangled woods of time, the adult is a tree.

They put down roots to settle and mature for all to see.

在混乱的时间森林里,成年人是一棵树。

他们扎根定居和成熟,让所有人都看到。


描写老年人——


As the hillside glitters in the setting of the sun,

a wise and wrinkled watcher surveys everything they’ve done.

当山坡在夕阳下闪烁,

一个满脸皱纹的智者,洞察他们所做的一切。


每篇文字不多,十几个字交代一个场景。短短的几句将婴儿的天真无忧,成人的成熟持重,老人的世事洞明,刻画的淋漓尽致。


叙事又押韵的文字,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电影旁白般的情景推动效果。 你只要翻开了书,便会不由自主地边读边带入,直到自己被思维填满。


同时,插画对文字的解说性也非常强。譬如,描写少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攀登知识的高峰,他们学习哲学、历史、自然、科技、动物等等知识,寻找答案和事实。


描写青年——



大海孤岛,暗示了青年即将独立,又不确定方向或者未来的迷惘。


这本书中还有多页采用这种分镜图,给你的感受就像一会儿从远处眺望一幅水彩画,一会儿走近观察细节,启发性和感染力不言而喻。从新生儿的天真,少年的探索,成年的成熟,老年的回幕……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大人很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企图说服孩子,现在要怎么样,将来才能如何……比起我们的说教,这本书实在好太多了。学习语言倒是其次,让孩子认识到成长的无可逃避,我们每一天都在变化才更重要。


大人读这本书呢,也可以自我观照,平复焦虑。论起人生,我们都算稚嫩,但读完这本书,整个人会通透不少。


Feelings



看过《The Color Monster》吗?它教孩子认识情绪,但光是认识还不够。一种情绪来临时,我们的内心会有无数的泡泡在涌动,只有一个词语作为出口, 孩子只会说,我很生气!我很开心!这是不够的,这不是一种能让他舒服、能让他成长的表达。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让自己陷入了情绪混战之中,也是因为自己掌握的描述感受的词汇太少,不知道如何表达。如果是大人,我建议读一读《蔡康永的情商课》。孩子我就推荐这本《Feelings》。



书有个一眼就让人注意到的特点。一个小人形的洞洞,随着你的翻页,一个小男孩会穿梭在各种不同情绪的画面上,但他始终保持着淡定的表情和姿态。


这个设计跟作者的观点一致,作者从头到尾都只是在客观地描述,情绪来临时的感受,而不做任何判断。因为——what you feel is who you are.这一点和蔡康永的主张是一模一样,他也认为“情绪,就是当下的自己。”



因此看到《Feelings》这本书时,几乎是一瞬间,我觉得它就是《蔡康永的情商课》的浓缩版,儿童版,少年版, 特别适合让孩子学习感受情绪、描述情绪——接纳这一刻的自己。 我们也只有像小男孩一样,对所有的情绪一视同仁,我们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作者不仅将情绪划分的很细,也大胆地用更细腻的语言去描绘更复杂的情绪状态, 并随着不同情绪的变化,配图色调场景也随之变化,让小孩子能对情绪有更敏锐的感受力。


比如,像是尴尬这个词听起来太抽象了。画面中小男孩的周围有很多圆点,细看上面全是脸,似乎都在盯着男孩看。分镜图中的小男孩也是脸蛋红红,手足无措,越来越小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样子。


最后的画面,是孩子平静地站在情绪之上,面对着他的小世界。为什么说他是站在情绪之上呢?仔细看孩子们脚下的图案,每一张都取自前面描述的各种情绪的画面中。


图片依次代表兴奋、害怕、勇敢、平静、愉快、孤独


所有的情绪,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气的我们,决定了我们是谁。当孩子能用语言将他此刻情绪描述出来,他就已经安放好了情绪,在情绪之上了。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勇敢是一种品质,但这本书的作者将“勇敢”作为一种feeling? 盖子君的理解是,“勇敢”和其它feeling一样,“勇敢”也是一种状态,这一刻你是勇敢的,但下一刻你可能是悲伤的,我们不可能时刻保持斗士的样子。


我也是第一次才知道,愤怒尴尬害怕都不可耻,它们能同“勇敢”相提并论,它们只是当下的自己。读完这本书,就好像做了一小时的心灵瑜伽。


This Love



据说,有很多人感到缺爱。爱是什么?有没有人爱我?


当我们习惯了生活的样子,一切有目的、按部就班的时候,孩子需要这样一本书,大人也需要。


特别喜欢书中的语言,浪漫明亮又押韵,读起来充满了感染力。这一句描写小朋友和狗狗之间的友谊:


A loyal friend and playmate;

my love, my joy ,my pride.

忠实的朋友和玩伴;

我的爱,我的喜悦,我的骄傲。


My love,my joy,my pride!这句话你想复述给谁听?这本书的插画也很特别,比起其它三本更孩子气,强烈的手绘风格充满了肌理感,每一页的配色都天真明朗,层次丰富,光看图都能感觉到幸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